全景回顾朝鲜七十年拥核历程!硬扛美苏压力,朝鲜为何如此执着?

猫爷侃事 2024-12-13 17:29:12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未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二战结束以后,全世界都领略到了核武器的威力,与此同时,身为唯二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之一,美国的野心也在此刻膨胀到了极点。

于此背景之下,朝鲜战争的失利却给了美国一记迎头痛击,因此美军司令官麦克阿瑟不止一次的发出恐吓,声称要使用核武器夷平半岛。

虽然这种威胁终究没有成真,但还是给朝鲜人造成了巨大的心理阴影。

终于,在1953年,时任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日成面对国内百废待兴的局面,毅然决然的做出决策:朝鲜一定要成为拥核国家!

自此,一场横跨70多年之久的半岛“核博弈”,揭开了帷幕......

蓄势待发的头三十年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越南改革开放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与此同时,就有不少人提出疑问:为什么朝鲜就不能走向开放呢?

我们都知道,今天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制裁朝鲜,将朝鲜排除在世界秩序之外,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朝鲜执意拥核。

可问题的关键在于,核武器不能吃不能穿,在国际社会的监督下,纵使拥有,也没有国家敢滥用,所以仅从经济视角上来看,完全是“中看不中用”的存在。

更何况半岛南边的韩国,就是通过放弃核武器,才迎来了经济腾飞的机会。

有着这样的先例在前,朝鲜何必纠结着核武器不放手呢?

这是现在很多人都百思不得其解的一个问题,但如果知道了曾经朝鲜的处境之后,就会知道:朝鲜拥核,完全是“无奈之举”。

在朝鲜战争时期,朝鲜就不止一次的受到来自于美国的“核讹诈”,而在战争结束以后,这种“讹诈”更是升级为直接性的“威胁”。

1953年,为了稳住南韩的人心,美国与韩国正式签署了“共同防御条约”。

而在这一框架之下,美国从1958年开始,逐渐把能搭载核弹头的“诚实约翰”导弹等战术核武器不断部署到韩国,以至于等到1967年的时候,列装驻韩美军的战术核弹头已经达到了950枚之多。

显然,这已经超越了“防御”的范畴!

所以,对于当时的朝鲜来说,核武器不是什么只存在于概念中的恐惧,而是实实在在悬挂于他们头顶,随时都有可能降临的灾难。

正是因为有着这样的背景,朝鲜领导人金日成才会在国家一穷二白的困难时刻,执意要发展核武器。

毕竟,生存才是文明的第一要务。

所幸,世界上不只有美国一个拥核国家,苏联在1949年的时候,也成功试爆了核武器。

在当时,尽管苏联的重心放在东欧,无意与美国在亚洲地区发生正面冲突,因此不能给到朝鲜像美国那样直接部署核武器的支持,但是对于朝鲜人想要自己研制核武器的想法,苏联则并没有明确拒绝。

1956年,苏联正式同朝鲜启动了核工业开发合作计划,接纳了一大批来自于朝鲜的核专业留学生。

随后,伴随着美国对韩国的“核援助”不断加深,苏联也提升了与朝鲜的核研发合作等级,最终在1959年,朝苏两国签定了《核能合作协定》。

不过,虽然苏联对朝鲜的核武器研发提供了帮助,但朝鲜仅凭自己的力量研制出核武器,依然不是一件容易事儿。

所以,在执行核计划的初期,朝鲜是先从民用核技术,也就是说“和平利用核能”开始的。

依靠着苏联的技术和设备援助,朝鲜一方面发展起了军民两用的核工业基础设施,一方面又不断开发自己丰富的天然铀资源,积累着可用于生产核弹头的易裂变材料。

终于,在八十年代中期,朝鲜成功建成了第一座重水反应堆。

尽管从技术成果来看,此时的朝鲜核实力基本只局限在民用核能设施,以及初级的核医疗研究领域。

但是,从硬件设备上来说,朝鲜已经积累起了一定规模的“家底”,包括数以百计的核专家,数座核燃料加工厂、处理设施等等,而这些都为朝鲜后续的核武研发提供了先决条件。

自此,在经过三十多年的积累,万事俱备之后,朝鲜的核武研发,就只差最后的“一场东风”了。

夹缝中的二十年

尽管通过三十年的积累,朝鲜距离成功研制核武器只差“临门一脚”,但是“一脚迈出去”依然不是一件容易事。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伴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核武器研发的行列,这使得全世界人民都处在对核武器的畏惧情绪当中。

于是,在国际社会的号召之下,各国开始不约而同的提出要对核武器研发进行限制,而美国和苏联也受到了外部压力的驱使,先后做出核承诺。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苏联自然不可能继续支持朝鲜研发核武器。

当然,话说回来,苏联从一开始也没有支持过朝鲜研发核武器。

尽管苏联对朝鲜的核设施建设提供了帮助,对其要研制核武器的言论也没有拒绝,但同时,苏联也没有公开同意过。

从后世的资料显示,苏联在朝苏核合作的开始,就是希望朝鲜只发展民用核工业的,因此也一直限制向朝鲜提供涉及军用领域的核技术和核材料。

哪怕后来苏联帮助朝鲜成功建设出了第一座重水反应堆,但苏联也在此期间不断敦促着朝鲜签署《不扩散条约》,并以此作为继续帮助朝鲜的前提条件。

这也使得当时尽管美国情报部门监测到了朝鲜成功建设重水反应堆等一系列核设施,但依然认为这不表明朝鲜具备可生产核武器的能力。

显然,当时的苏联和美国都十分自信,在他们的携手压制之下,朝鲜不可能成功研制核武器。

但一件事情的发生,却让美苏两国自信满满的计划崩溃了,那就是:苏联解体了。

20世纪80年末,伴随着苏东剧变的发生,冷战进入到了最后的时刻,身为两极之一的苏联也在此期间“兵败如山倒”,短短几年后便走向了衰亡。

而苏联的突然陨落,也使得压在朝鲜头上的大山消失了。

在签署完《不扩散条约》后,原本按照正常的流程,朝鲜应该还要签署一份《核保障监督条款》,但是朝鲜却在最后时刻拒绝了国际社会的要求。

显然,从此时朝鲜的发应就不难看出,哪怕有着苏联的压力,朝鲜这些年的核研究大都集中于民用项目之上,但朝鲜决策层从一开始,就是奔着研发核武器去的。

不过,尽管苏联的压力消失了,但美国给予朝鲜的压力还在,朝鲜距离真正拥有核武器,依然需要一定的时间。

因此,自上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朝鲜便开始从外交上与美国展开“核博弈”,朝鲜的目的很明确,就是:“拖”。

1991年,朝鲜通过联合国渠道开始与美国展开秘密接触,并在1992年实现了两国有史以来的首次高级别政治会议。

在这次会议上,朝鲜向美国做出了很多“过分的承诺”,其中就包括要与美国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与“传统盟国中国拉开距离”等等。

所以,朝鲜恳切的态度让美国十分满意,一度认为朝鲜是真的“迷途知返”,以至于在1991年,时任美国总统布什宣布了美国单方面核撤军的决定,并在当年的12月,撤走了美国部署在韩国的全部战术核武器。

不可否认,美国的让步确实令半岛一度出现了“无核化”的希望,特别是在1992年,朝韩双方共同签署《半岛无核化宣言》以后,恐怕那时没有人能相信核武器会重新出现在朝鲜半岛。

可,事实证明,没有付诸实际的条约就是一张废纸。

从1990年代初开始,到2011年12月朝鲜第二代领导人金正日逝世,这20年的时间里,尽管出于改善对美关系的战略需求,朝鲜一直高举着“半岛无核化”的旗帜,但与此同时,朝鲜也从未放弃对核武器的开放。

反而,围绕着“半岛核问题”展开的谈判,美国为让朝鲜主动放弃核武器,提供了大量的无偿援助。

特别是在粮食方面,光是在1995年2006年这十年时间里,美国就给朝鲜提供了109.2万吨的粮食,一定程度上帮助朝鲜度过了最艰难的粮食危机时期。

但还是那句话,无论是最开始的苏联,还是后来的美国,不管是强势的制裁压迫也好,还是婉转的利诱也罢,朝鲜真正的目标从来都未动摇过:朝鲜,就是要成为拥核国家!

跨过核门槛的朝鲜

回到最开始的问题,朝鲜为什么要拥核呢?

有人会说了,那肯定是美国的威胁啊。

没错,这个结论没有问题,如果不是美国对朝鲜长期的核讹诈,朝鲜未必能有这么坚定拥核的决心。

但是,朝鲜拥核真的只是为了防备美国吗?

事实上,从朝鲜建国七十多年的外交动作不难看出,朝鲜一直在强调一件事情,那就是:“自主性”,这实际上也是朝鲜第一代领导人金日成的“主体思想”中的一部分。

在朝鲜看来,自己身为一个小国,又处在地缘政治竞争最激烈的地方,想要维持自主性就必须能够有防身的利器,而这个利器不就是核武器吗?

所以,“防备美国”只是朝鲜执意拥核的目的之一,真正核心的,是朝鲜对“自主性”的追求。

2006年10月,朝鲜正式跨越“核门槛”,宣布成功进行了首次核试验。

随后的几年时间里,尽管各国依然在为“半岛无核化”做努力,但终究于事无补,朝鲜核武器研发的速度越来越快。

最终,不管国际社会承认与否,朝鲜都已经成为了一个拥核国家。

朝鲜执意拥核有自己的理由,但是这并不能成为其公然违反国际秩序的借口。

我们可以理解朝鲜对自主性的追求,但是对于朝鲜半岛的长治久安来说,核武器永远都不是正确的选择,也不是唯一能够走的路。

参考资料:

1.朝鲜核问题的由来、发展与中国对朝鲜半岛无核化的政策_杨希雨

2.朝鲜社会主义的主体思想及其外交关系研究_柳庆山

1 阅读:24

猫爷侃事

简介:说的都是小事,大事轮不到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