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美国T25E1中型坦克成为新技术测试平台奠定未来发展基础

hawk26讲武唐 2025-01-20 10:44:28

在世界坦克发展史上,曾经出现过批量生产的坦克不得不改做训练车辆的情况。T25E1中型坦克。例如,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美国正在生产的M2和M2A1中型坦克,由于坦克技术发展太快,1941年它们就已经落后,装备军队的道路被堵死了。事实证明,这样的坦克并非毫无用处,它们成为许多美国坦克兵的训练器材。但是,在美国坦克制造史上,它们并非最后一种这样的坦克,原本计划取代M4“谢尔曼”的T25E1中型坦克就遭遇了同样的命运。本文为俄罗斯博主“尤里·帕肖洛克”撰写的介绍文章,本人翻译并编辑给大家分享。T25E1中型坦克第五辆量产型(生产序列号U.S.A. 30103256),“潘兴”底盘部件在其上进行了测试。1944年1月,T25E1中型坦克的第一辆原型车开始测试。这已经是第二款投入批量生产的M4“谢尔曼”的替代型号,然而,它同样遭遇不幸。与此前推出的T23中型坦克一样,T25E1投入批量生产之后,美国陆军却表示并不需要。如果说T23有很多不符合实战要求的因素,那么与T25E1有关的另一种原型车T26E1更为成功。T26E1中型坦克后来被重新划归重型坦克,但它确实一度被作为M4中型坦克的继任者重点发展。不过,T25E1也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它被用于各种测试,其中一些测试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进行的。如果从后方观察,很容易将其与T26E3混淆。尽管T25E1中型坦克被排除在美国新型坦克建造计划之外,但它的性能并不算糟糕。当时,变速箱和悬挂系统是大多数美国新一代坦克的技术发展焦点,T25E1也不例外。该坦克拥有较高的机动性和强大的武器系统,但其主要问题是装甲防护性能无法满足1944年提出的设计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讲,T25E1在一定程度上重蹈了苏联T-43中型坦克的覆辙,不同之处在于,T-43并没有加强装甲防护能力的设计冗余。最重要的是,T25E1在技术上接近T26E3重型坦克(T26E1的改进型),这使得它可以当作检验技术解决方案的测试平台。这些部件后来被应用到M26“潘兴”重型坦克上。T25E1接到的第一个任务就是,测试即将投入批量生产的T26E3重型坦克上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T26E1重型坦克并不适合批量生产,所以决定使用T25E1的第五辆量产型(生产序列号U.S.A. 30103256)来测试新的技术解决方案。坦克底盘几乎没有改变,因为没有必要修改原始设计。然而,这辆坦克仍有一些技术改进,足以让不太细心的人将其误认为T26E3。

可以通过底盘细节进行区分。T25E1的主要变化与武器系统和炮塔有关。它的第一个改进始于T25E1/T26E1的批量生产期间,最明显的变化是炮塔左侧增加了抛壳口。进一步的变化包括与M4“谢尔曼”的操作习惯有关的一些改进,例如配备了与T23中型坦克类似的车长指挥塔。最初采用的带有两个车长指挥塔的设计并不成功,后来装填手使用的带有高射机枪支架的车长指挥塔被常规的椭圆形舱盖所取代。在T25E1底盘上安装T29重型坦克的炮塔。T29最初的炮塔设计与M6A2E1重型坦克炮塔相同。

由于更换装填手舱盖设计,将炮塔顶部勃朗宁M2HB高射机枪改到炮塔后部,也处于中心线上。另一个变化是在炮塔顶部增加了一个换气扇。确实,这个增加的换气扇位置(装填手舱盖的左前方)并不是特别成功,所以在后来,几乎相同的位置,安装了装填手的潜望镜,以提供全方位的视野。带有炮口制退器的T99E2型90mm主炮投入批量生产,美军型号为M67,与M3类似。配备两挺M2HB大口径并列机枪。必须说,炮塔是T25E1中型坦克上进行的测试项目中的主要内容,其中一种炮塔还没有制造出来。1944年7月,当美军首次遭遇纳粹德国“虎王”重型坦克之后,美国加快了新型重型坦克的研制工作。已经启动的项目包括M6A2(T1E1)重型坦克改装的M6A2E1,它的炮塔就源自T25E1的设计,炮塔座圈直径增加到2032mm。T25E1中型坦克也采用同样的炮塔,美国设计师并没有为M6A2E1制造新型炮塔,显然他们计算了重新设计炮塔的成本,特别是重量方面,所以决定不再冒险。T25E1炮盾内部左侧,可以看到两挺并列机枪。另一个设计的进展显得更加顺利,它的重点并非整个炮塔,而是武器系统。早在1944年2月16日,军备委员会就建议为76mm和90mm坦克炮研制一种新型环式反后坐系统。该系统应用到M24轻型坦克上,并被证明是最有效的系统,结构紧凑、运行可靠。所以,作为更有希望的解决方案,决定为M3型90mm坦克炮研制新型环式反后坐系统。T102炮架由配备T41环式反后坐机构的T14型90mm坦克炮组成。由于这并非优先项目,所以研制工作有所延误。结果就是,配备T41环式反后坐机构的T102炮架和T14型90mm坦克炮直到1945年春才设计完成。从外观上看,新系统与标准的M3型90mm坦克炮没有什么区别,主要差异在内部结构。由于反后坐装置尺寸较小,战斗室的内部容积有所增加。为了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安装两挺勃朗宁M2HB并列机枪,使得该坦克的火力十分强大。

T41环式反后坐机构。新型炮架安装到T25E1中型坦克的第一辆原型车上。1945年5~6月,该原型车在阿伯丁试验场进行了测试。炮架本身相当成功,但需要进行一些改进。安装的两挺勃朗宁M2HB并列机枪并没有展现出它最佳的一面,机枪本身的安装位置很好,但重新装弹却很困难,因此试验场建议将并列机枪的数量减少到一挺。

T25E1第13辆量产型(生产序列号U.S.A. 30103264),安装了体视式光学测距仪。T25E1重型坦克参与的最后一次测试是在上世纪40年代末。此时,美国新一代坦克正在具备雏形,而现役的坦克显然已经过时。新型坦克原本应该具备的创新功能之一就是体视式光学测距仪。这种光学设备已经在轻型、中型和重型坦克上进行了实车测试。由于底盘与新型坦克没有特别大的区别,T25E1中型坦克再次被确定为测试平台,这次参与测试的是第13辆量产型(生产序列号U.S.A. 30103264)。这款炮塔上有“耳朵”的测试原型车很难会认错。在T25E1上安装体视式光学测距仪的测试工作与在T29重型坦克(T29E3)上进行类似的测试工作同时进行,后者也在大致相同的时间——1948年5月——开始测试。识别改装后的T25E1坦克与其他进行类似改装的测试平台并不困难,由于安装了T31体视式光学测距仪,炮塔顶部必须进行重新设计。炮塔高度明显增加,两侧出现了巨大的“耳朵”。如果说,在T29E3上的测距仪窗口或多或少相对匹配,那么在T25E1上的“耳朵”就显得非常突兀。

T25E1测试坦克的内部设备。然而,外表的美观却是这次测试中最不关心的内容。扩大的炮塔内部不仅有测距仪,还有令人印象深刻的供炮手和车长使用的新型设备。炮手获得了经过改进的瞄准设备,包括特殊的“操纵杆”,车长除了配备测距仪之外,还获得了一台弹道计算机。随后,体视式光学测距仪开始在其他坦克上进行测试。总体来看,在阿伯丁试验场进行的测试是成功的。后来,美国新型坦克也采用了类似设计的环形反后坐机构。第一款发挥这些技术优势的坦克就是T42中型坦克。总而言之,这种生产数量少、未参加实战的中型坦克非常有用。其作用并不是作为一个作战型号,而是作为一个技术运行测试平台。
0 阅读:20

hawk26讲武唐

简介:SC军图版主hawk26为您讲解武器装备军事历史中的点点滴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