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贺龙副手,有大将资历,该授上将却拒绝,侄女婿是最年轻上将

有范又有料吖 2024-12-05 15:53:12

1955年授衔前,在总干部部长罗荣桓的建议下,滕代远、李先念、王维舟等脱离军队的干部也将参加授衔。

不过随着毛主席主动放弃大元帅军衔,各位中央、地方干部也纷纷响应,不在军队任职的,大多没有军衔。

王维舟对此毫不在意,甚至主动拒绝军衔。那么如果王维舟参加授衔,他肩上会有几颗将星呢?

入党比建党早,有大将资历

毫不夸张地说,王维舟有大将资历。

王维舟是四川省宣汉县人,出生于1887年,只比朱老总小一岁。不过若论革命早期的经历,王维舟甚至比朱老总还高。

王维舟出生在一个破败的地主家庭,到他父亲这一辈已然家道中落,以务农为生。在贫困线上挣扎的王维舟逐渐意识到,不是劳苦大众不够努力,是背在身上的几座“大山”太过沉重,首先就是清政府的腐朽统治。

王维舟参加革命很早,1910年,他在工兵学校上学期间,就参加了四川的“保路运动”,反对清政府卖路求荣的行径。一年之后辛亥革命爆发,王维舟回到家乡宣汉县,组建起义军一举攻下县城,还当上了县警备队长(相当于公安局长)。而这个时候的朱老总刚刚加入滇军,还处于见习期。

接下来,王维舟又参加了护法运动、护国讨袁等为革命行动,在川军中站稳脚跟,高升到边防司令。可在川军待得时间越久,王维舟越觉得这样的军阀队伍混乱腐朽,无法实现他救国救民的理想。

于是在1920年,王维舟毅然放弃川军的高官厚禄,前往上海寻求革命真理。这一年,王维舟身上发生了两件大事。

其一,他在上海参加了韩人社会党,这个组织后来更名为朝鲜共产党。当时中国共产党尚未成立,王维舟入党比建党还早!

其二,王维舟被安排到苏俄学习,还见到了革命导师列宁。

1921年王维舟从苏俄回国,在四川宣传共产主义。1924年,他在家乡宣汉县成立了四川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这一资历超过大多数元帅、大将。

在四川领导起义,两次攻打武汉

1927年,国民党反动派在各地发动反革命政变,大革命宣告失败。危难之际,王维舟毅然挑起重担,上任中共四川省军委书记,发动武装起义。那个时候王维舟就是省部级干部,级别很高。

1927年4月27日,王维舟在万源县发动武装起义,成立了川东游击军第一路军,全军300余人。这支武装力量虽然不算庞大,但早于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点燃了四川革命的星星之火。

此后,王维舟在川东领导革命,还有过两次攻打武汉的经历。

1930年,受“立三路线”影响,四川省委向川东游击军发出错误指令,要求王维舟率部攻打武汉,进而占领湖北,取得全国革命的胜利。

王维舟参加过毛主席任教的农民讲习所,对毛主席的游击战略十分认同。此时川东游击军不过一千人马,冒然攻打大城市无异于鸡蛋碰石头。但军令难违,王维舟还是率部出川,向武汉进军。

结果部队刚走到湖北房县,就遭到敌人的重重唯独,部队损失惨重,王维舟侥幸逃过一劫。就这样,第一次进攻武汉的计划失败了。

百折不挠,王维舟没有丧失革命的信心。回到四川后,他又前往重庆地区,重建川东游击军。1932年,王维舟再次发动武装暴动,组建川东游击纵队。该纵队分为三个分队,全军3000余人,王维舟任总指挥。

在红四方面军到来前,王维舟领导的川东游击纵队,是四川最强的革命力量。他也吸取以前的教训,注意团结百姓,在四川威望极高。

1932年夏,川东游击纵队刚刚打破川军的“围剿”,悲剧又发生了。四川省委派来特派员,要求王维舟再次攻打武汉。王维舟不敢违抗军令,想出一个折中的办法:一路留守川东山区,一路向武汉进军。

“这是组织的决定,你们必须服从!”特派员拒绝了王维舟的提议。

王维舟率3000人马进攻武汉,一路上心事重重。果然队伍刚到石柱县,川军的一个师就尾随而至,王维舟被迫回师,与敌展开激战。

由于敌众我寡,又没有根据地的保护,川东游击纵队伤亡惨重,幸存者不过数百人。王维舟对此十分痛心,后来回忆说:“政治上缺少动员,领导层没有思想准备,盲目乱干,怎么能打胜仗呢?”

红军军长、八路军旅长,却拒绝军衔

王维舟一度陷入迷茫,直到红四方面军到来。

1933年9月,王维舟配合红四方面军发起万源战役,击溃了川军8个团。这场战役后,王维舟见到了红25师师长许世友,许世友回忆说:“一个瘦瘦高高、乡村教师打扮的中年人向我走来,简直不敢相信他是川东大名鼎鼎的王维舟!”

这次见面,王维舟也很兴奋,对许世友说:“主力红军一到,我们就有主心骨了!”

不久后,王维舟所部被改编为红33军,王维舟任军长。当时红四方面军有五个军,王维舟作为五大军长之一,也有大将资历。

抗战全面打响后,王维舟出任八路军129师358旅副旅长,协助王宏坤工作。他有一个很出名的部下,正是后来成为开国上将的陈锡联。

1938年初,王宏坤调抗大任职,王维舟升任358旅旅长兼政委,也是大将级别的资历。当然客观地说,由于358旅大部驻扎在陇东,保卫陕甘宁边区,王维舟捞不到打仗的机会,战功少了许多。

解放战争时期,王维舟的级别同样不低。1945年国共谈判时,中共中央准备派王维舟回四川出任省委副书记,可他刚上任,变故就发生了。

原来老蒋惧怕他在四川的影响力,威胁他在三天内离开四川。王维舟以组织委派为由拒绝老蒋,却被强行带上飞机,飞到了南京。

1948年,王维舟重回部队工作,给贺老总当副手,历任五晋绥联防军副司令、西北军区副司令等职。1949年解放西南,王维舟随贺老总打回四川。

王维舟资历高,符合“独立建军”的标准,红军时期是军长,抗战时期是旅长,解放战争是贺老总副手,应该是上将以上军衔。

不过问题在于,王维舟自建国后就脱离军队,先在西南任职,1954年调中央监察委员会常委。

原则上王维舟是不参加授衔的,但罗荣桓考虑到他的贡献,还是将他列入“须评定军衔又授予”的名单之中。罗荣桓找王维舟谈话,问他什么军衔合适,他却主动拒绝了军衔。

因此1955年的大授衔上,并未出现王维舟的身影。不过他的“娘家人”参加了大授衔,那就是他的侄女婿萧华,是开国上将中最年轻的,年仅39岁。

一心为民的“大善人”

在我党历史上,王维舟有着“大善人”的美誉。

早年在川军当官时,王维舟的部队纪律严明,不允许拉壮丁、骚扰百姓。王维舟每到一处,都会受到当地百姓的热烈欢迎,尤其是他的家乡宣汉县,给他立了“除暴安良”的德政牌坊。

投身革命队伍后,王维舟更是将“大善人”的一面展现得淋漓尽致。

1937年6月,358旅驻扎在陇东期间,王维舟带着警卫员下基层考察。路过一个城墙拐角时,王维舟发现一个妇女领着孩子,正在那里啃墙皮吃。孩子的肚子吃得鼓鼓的,却让王维舟感觉无比心疼。

王维舟立即走上前去,邀请母子俩到食堂吃饭。王维舟还不放心,又让母子俩领了救济粮。妇女很感动,逢人就说部队来了个“王大善人”。

一位老大娘听说过,也来到驻地请王维舟给她看病。警卫员疑惑了:“我们旅长管带兵打仗,可不管看病啊!”老大娘很坚持:“王大善人是神仙啊,神仙管看病!”

王维舟得知后,立马把老大娘请了进来,他虽然不会看病,但还是让军医给大娘看了病,才让她回去。

1949年,王维舟回了一趟宣汉老家。看到乡亲们过得贫苦,他难过得掉泪,告诫当地干部一定要善待百姓。

1970年王维舟病逝,直到临终前他仍不忘告诫子女们:牢记革命传统,老老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

4 阅读:1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