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政坛的风云变幻中,台湾问题一直是热点,而赖清德则是这出戏里的重要角色之一。最近,他凭借惊人的"台独"倾向,再次将自己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自从2025年开始,他的立场不仅在岛内引起了争议,也让外界对美国的所谓军事支持产生了新的疑问。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925bba6c71eb58b84ef1779b746f1089.png)
赖清德屡次强调台湾地区受到所谓的大陆“军事威胁”,并借此呼吁增加防务预算。显然,美国的支持是一剂让他颇为受用的“强心针”。拜登政府卸任前对台军售,似乎成了赖清德加大军备投入的底气。这些装备对于台湾地区而言,无疑是一种火力上的增强,但真的能抵御大陆吗?恐怕更多只是纸上谈兵。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dd778758d3f51a0e4d21f8aa927d657c.jpg)
中国国防部发言人吴谦已经明确指出,“台独”绝不会有好下场,而解放军打“独”促统绝不会有一丁点手软。这种情况下,赖清德所谓的“军事威慑”就像一个笑话,特别是在台湾地区与大陆之间的实力对比中,这更像是一个不切实际的幻想。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8783e9e01b679b7b50b503dbda36da0f.png)
美国前副总统彭斯不久前窜访台湾,与赖清德碰头时,虽然大谈“美台伙伴关系”,但特朗普却在就职典礼上来了个180度大转弯。赖清德本希望通过让韩国瑜代表出席典礼,以此显示所谓“朝野和谐”。然而,就在典礼最后一刻,特朗普将活动移至室内,韩国瑜被无情地排斥在外,连蹭热度的机会都没捞到。
这种情况让赖清德的面子无处搁置,岛内媒体对此讽刺道,民进党当局不断对美国磕头作揖,结果最后却连观礼资格都没摸到,真是丢人丢到国外了。而经过这一场外交闹剧后,“美台友好”也越发显得苍白无力。从这个角度看,赖清德的对美政策实际上是一种政治投机,它没有实质性的依托,使得其根基非常脆弱。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beae4e5cc2b51e0a6cfa2a52069caa39.jpg)
而在台湾地区内部,赖清德的支持率同样经历了显著的下滑。根据最新的调查数据显示,赖清德的不满意度已达到41.2%,不信任度也超过40%。值得注意的是,这是由一家亲绿媒体公布的数据,实际情况可能更加严峻。赖清德在岛内的声望为何如此令人失望?
首先,他未能妥善处理两岸关系。赖清德过去自称是“务实台独工作者”,但台独根本无法实现务实化,这一点即便在台岛内都有相当大的反对声音。而在处理岛内政坛分歧方面,赖清德同样显得无能为力。岛内“大罢免”事件如火如荼,尽管赖清德试图通过“南投县草屯镇长补选”等方式稳住局势,但其效果甚微。反对派力量的崛起,进一步消耗了他的政治资本。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7968555223a13338db4f41c4d49d30f4.png)
那么,赖清德接下来该怎么办?“台独”是否还有什么生存空间?答案似乎已经不言自明。两岸统一是不可逆转的大势,而赖清德如果继续选择“以武拒统”的路线,恐怕只能将台湾地区带向更大的不确定性和危险境地。岛内民众期待的是和平与发展,而非被绑在“台独”战车上的命运共沉浮。
赖清德或许需要好好反思,正视民意和国际形势,调整其政策方向。毕竟,台湾地区的未来不能只寄希望于外部力量,真正的和平与繁荣需要两岸人民共同努力。而这一点,不是几件美制武器就能改变的。对于赖清德而言,摆在面前的只有两条路:要么主动缓和两岸关系,回归理性,要么在孤立中走向穷途末路。而我想,没有哪个人愿意看到自己的名字成为历史教训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