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6岁的台湾老兵思虑再三,拨打了一个号码,电话接通,对面是远在大陆的侄子。
老兵颤抖着声音问道:“侄儿,大伯没钱了,你还愿意养我吗?”
原来,自从1987年海峡两岸打开了通航的大门,老兵每次回家,都会给家人一笔钱生活。
如今,老人无儿无女,便想回到大陆养老,死后,也能葬到母亲身边。
可电话那头却久久没有回话,老兵开始后悔,他不应该打这个电话的。
终于,对面说话了,听到答案的老兵,毫无形象地痛哭起来。
那么,侄儿同意为老兵养老送终了吗?为何老兵早与家人团聚,却等老了才想起回家?
离乡从军,分割两岸
1923年,邓雪桂出生在湖南常宁的一个偏僻小山村,家里穷的叮当响。
作为家中长子,邓雪桂从小就懂事,他放弃了上学的机会,在田间地头帮衬家人。
随着弟妹的陆续降生,邓雪桂更是担负起了照顾他们的重任。
1945年,战火纷飞,硝烟四起,22岁的邓雪桂决定参军入伍。
母亲得知这个消息后,心急如焚,她苦苦哀求儿子不要去冒险,生怕他有个三长两短。
但邓雪桂的决心已定,他对母亲说:
母亲闻言,泣不成声,连连说是自己没用,要让儿子去挣命钱。
邓雪桂摇摇头,安慰母亲说这是他作为长子的责任,随后,他告别了家人,踏上了从军的路途。
两年后,邓雪桂所在的部队恰巧路过常宁。
得知消息的邓雪桂急切地请求探亲,但上级只准许他匆匆与家人见上一面。
短暂的相聚后,邓雪桂不得不再次告别,他不知道的是,这一别,竟是整整40年。
1948年,国共内战进入最后阶段,随着国民党节节败退,邓雪桂所在的部队被迫撤往台湾。
邓雪桂还来不及向家人告别,便已身处异乡,与亲人相隔两岸。
山村里,邓雪桂的母亲日日夜夜盼望儿子归来。
自从那次匆匆一瞥后,儿子的音讯就彻底断了,她不知道他是生是死,心急如焚。
无助的母亲经常独自一人在村口痛哭,泪水浸透了衣襟,村里的老人看在眼里,也只能轻轻叹息。
有人劝慰邓母,说邓雪桂参军多年杳无音讯,恐怕已经牺牲了,不如为他立个衣冠冢,也好让他在九泉之下得以安息。
但邓母断然拒绝,她坚信儿子还活着,总有一天会回来。
从此,邓母每天坐在村口的大石头上,眺望着儿子离去的方向,希望能看到他的身影。
然而,岁月流转,儿子始终没有出现。
1987年,弥留之际的邓母紧紧握着小儿子的手,用微弱的声音嘱托道:
说完,她合上了浑浊的双眼,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与此同时,沦落到台湾的邓雪桂,生活同样不好过,作为一个从大陆来的外省人,他备受歧视。
没有文化,没有一技之长,他只能靠打零工维持生计,每月微薄的收入仅够糊口。
然而,在这片异乡,邓雪桂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还有一群和他一样来自常宁的老乡,他们同病相怜,相依为命。
这些老乡大多都有着与邓雪桂相似的经历,他们聚在一起,用家乡话交谈,回忆着故乡的点点滴滴。
虽然生活困苦,但只要聚在一起,便能感到一丝温暖,仿佛回到了故乡。
他们相互勉励,相互帮助,共同排解着思乡的苦闷。
海峡两岸通航,邓雪桂回乡寻亲
1987年,海峡两岸终于打开了通航的大门,台湾方面批准老兵返乡探亲。
消息传来,邓雪桂激动不已,他从未想过还能有机会重返故土,与亲人团聚。
就在他踌躇满志,准备回乡之际,一个老乡带来了一个令他喜出望外的消息:
他的二弟得知他还活着,正在千方百计地寻找他的下落。
第二年,历经风霜的邓雪桂终于踏上了回家的路。
当他站在阔别已久的故土上,眼前的一切都让他感到无比陌生。
曾经的泥土路已经被水泥覆盖,茅草屋也被砖瓦房取代,唯一不变的,是村口那棵大树。
然而,让邓雪桂万万没想到的是,迎接他的却是母亲的墓碑。
得知母亲已在一年前去世,他悲痛欲绝,跪在坟前泣不成声。
悔恨自己未能尽孝,愧疚自己未能在母亲生前回来与她团聚。
在家人的盛情挽留下,邓雪桂在家乡小住了一段时日,他给家乡捐钱建学校、铺路。
他还偷偷给二弟塞了一笔钱,嘱咐他要好好照顾家里。所有人都以为邓雪桂在台湾发了财。
然而,由于当时的特殊时期,邓雪桂办理长期居留手续困难重重。
他不想连累家人,便婉言谢绝了他们的挽留,踏上了返台的路。
回到台湾后,邓雪桂的生活更加孤独,虽然与家人短暂团聚,但分别的痛苦却更加难以忍受。
思乡之情如潮水般涌上心头,邓雪桂常常一个人默默流泪。
为了缓解思乡之苦,邓雪桂想尽办法,找机会回乡探亲。
前后共回了四次,每次他都会把自己省吃俭用留出的钱,塞给二弟一家,他害怕二弟过的不好。
随着时光流逝,邓雪桂在台湾的老战友开始一个接一个地离世。
每一次送别,他的内心都无比沉重,孤独感愈发强烈,最终,这条街上,只剩下他一个湖南人。
孤独如潮水般袭来,将邓雪桂淹没,他不想漂泊了,他想要回家。
亲情大爱无间
2019年,96岁高龄的邓雪桂终于鼓起勇气,给在湖南的侄子邓友爱打去了电话。
他语气颤抖,小心翼翼地问道:
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邓雪桂的心也跟着揪了起来。
他后悔了,自己不该提的,“友爱啊,大伯开玩笑的,大伯不回……”
“大伯,您什么时候回来,还是我去接您,您别怕,这里永远是您的家,无论您有没有钱。”
电话那头,邓友爱语气坚定的说着。
邓雪桂听到这里,泪如泉涌,几十年的漂泊,几十年的思念,在这一刻都化为了感动和欣慰。
他终于可以回家了,回到那片魂牵梦萦的故土,回到亲人的怀抱。
在家人的悉心安排下,邓雪桂踏上了回乡的路。
当他再次踏上故土,看到家人熟悉的面孔,泪水再也无法控制。
这一次,他不是游客,他可以长久地留在自己的故土,留在家人身边了。
邓友爱把年迈的大伯接到家中,为他安排了最好的房间,每天变着花样做大伯爱吃的饭菜。
他知道大伯年事已高,身体虚弱,所以事事亲力亲为,生怕大伯受到一点委屈。
邓友爱常常想,这些年来,大伯为了这个家,付出了多少,受了多少苦。
现在,大伯终于回家了,作为侄子,他一定要好好报答大伯,让大伯安享晚年。
结语
邓雪桂的归乡之路,不仅仅是一个人的旅程,更是无数游子心中的梦。这个梦,承载着对故土的眷恋,对亲人的牵挂,也寄托着对和平的向往,对团圆的渴望。
参考文献:
1.寻情记官方号-2019.9.8-《一生未婚!96岁台湾老兵盼回湘,问侄子:我没钱你还养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