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不给台阶下,特朗普逼日本接盘,美日谈判前夕,日本付出代价

照理国际 2025-04-30 14:00:18

特朗普傻老婆等汉子一样期待着中国打来的电话,等了这么久也没等来,自己心里也十分清楚是不可能了。

但是既然牛皮吹出去,总要有人捧臭脚,思来想去,还是日本最适合当这个接盘侠。

4月17日,美日进行了首轮关税谈判,三个字总结“谈崩了。

美国人惊讶地发现,不但中国不好对付了,日本这个干儿子也不听话了,

于是美国决定,要让日本付出代价,

1.特朗普“搞突袭”,日本措手不及

4月17日,一场看似普通的日美关税谈判,因为美国总统特朗普的“临时起意”,演变成了一场充满戏剧性的外交博弈。

按照原计划,这场谈判本应由日本经济再生大臣赤泽亮正与美国财长贝森特主导,但就在赤泽团队飞往美国的途中,白宫突然通过社交媒体宣布:“总统将亲自参与会谈。”

这一消息让日方团队“措手不及”,而特朗普的参会,也让谈判地点临时从财政部大楼改到白宫椭圆形办公室,连美方工作人员都手忙脚乱。

特朗普的“亲自上桌”显然不是一时兴起。

在中美贸易战僵持不下、中国对美加征关税采取强硬反制的背景下,美国迫切需要在其他盟友身上“打开突破口”。

日本作为美国在亚太地区最重要的经济伙伴之一,自然成了特朗普政府眼中的“软柿子”。

通过这种“突袭式”操作,美国不仅向日本施压,更试图向全球展示其“掌控谈判主动权”的姿态。

特朗普对盟友永远都是那三板斧:你服不服?你不服我让你服?你服了还得更服?

对中国则是:你服不服?你不服就不服吧。

然而,这场谈判从一开始就暴露出美方的焦虑。

赤泽亮正抵达华盛顿后才收到正式通知,连谈判议程都被临时推翻。

日媒形容,特朗普的“高调登场”更像是“表演型政治”,通过制造“重大进展”的舆论氛围,掩盖实际谈判成果的不足。

尽管美方在会谈后第一时间发布与赤泽亮正的合影,并宣称“取得重大进展”,但路透社等国际媒体直言:“除了同意再次会面,双方几乎没达成任何实质性协议。”

2.“小美飞刀”,刀刀砍向日本要害

据媒体报道,谈判桌上,美国对日本提出了三大核心要求,每一刀都直戳日本经济的“命门”。

第一刀:逼日本买美国车,砍贸易逆差。

美国要求日本大幅增加进口美国汽车,以削减对日贸易逆差。

美方搬出《对外贸易壁垒报告》,指责日本通过“非关税壁垒”限制美国车企进入市场。

例如,日本仅认可本土制定的电动汽车充电标准,导致特斯拉等美企难以在日本推广。

更狠的是,美国要求对日本的安全认证制度进行“系统性审查”,这相当于直接干预日本国内市场监管规则。

第二刀:强攻日本农业,逼开放市场。美国对日本牛肉、大米、海鲜、土豆等农产品虎视眈眈,要求日本取消进口限制。日本农业长期受高关税和严格检疫标准保护,一旦让步,本土农民将面临美国低价农产品的冲击。

但日本首相石破茂态度强硬,明确表示“不会在食品安全问题上妥协”。这场交锋的背后,是日本农民选票与美国商业利益的直接对抗。

第三刀:驻日美军费用,捆绑关税谈判。

最让日本意外的是,美国竟将防卫问题与关税谈判挂钩。

特朗普在会谈中声称:“美国为日本防卫花了几千亿美元,日本却什么都没做!“,要求日本大幅增加驻日美军费用分摊比例。

日本政府对此极力反对,坚持将防卫问题与关税谈判“分开讨论”,但美方显然试图通过捆绑施压,迫使日本在经济领域让步。

这样的谈判无疑是不对等的,日本人想的是我是美国的盟友,应该争取到各项政策最大的优惠,而美国人想的是,我说什么你就必须照单全收,谈判只是给外界看的。

两股绳拧不到一起,最后彼此都发现,双方把绳子打了个死结。

3.日本“拖字诀”,暗藏三大底牌

面对美国的“组合拳”,日本并未坐以待毙,而是采取了“低姿态控场”策略,表面上示弱,实则暗藏了三张底牌。

底牌一:汽车产业是命根子,绝不让步。日本汽车出口占经济总量的20%,而美国市场贡献了其中近四成份额。

若接受美国要求,日本车企将面临双重打击:一方面被迫进口更多美国车挤占本土市场;另一方面可能因安全标准审查丧失技术主导权。

因此,石破茂虽表态“妥善处理细节”,但日媒分析,日本或通过小幅调整充电标准等方式“象征性让步”,核心利益绝不松口。

底牌二:农业问题关乎选票,寸土必争。日本农民是自民党的传统票仓,石破茂若在农产品问题上妥协,无异于政治自杀。因此,日本政府一方面强调“食品安全红线”,另一方面暗示可能在其他领域(如扩大美国天然气进口)补偿美方,试图转移矛盾焦点。

底牌三:借中美博弈,拖延时间。日本深知,美国之所以急于对日施压,正是因为在中美贸易战中迟迟无法取得突破。中国强硬的反制措施让特朗普政府“骑虎难下”,转而希望用对日谈判成果“提振士气”。日本抓住这一心理,表面上配合美国“打造谈判范本”,实则利用“拖字诀”等待中美局势变化,争取更多筹码。

或许这次日本人想通了,美国已经不是以前的美国了,只靠委曲求全已经不能够苟且偷生,日本已经没有了往日美国“干儿子”的优势了。

4.谈判背后的大国博弈,日本成“夹心饼干”

这场美日关税谈判的实质,早已超越单纯的经济议题,成为大国战略博弈的缩影。特朗普政府对全球发动无差别关税战,却在与中国交锋时踢到铁板。

中国对500亿美元美国商品加征关税的反制措施,直接打击了特朗普的“美国优先”叙事。

在此背景下,美国急需通过对日谈判“挽回颜面”,并向其他盟友释放信号:“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尽管日本竭力周旋,但现实压力不容忽视。

美国已对日本钢铝制品加征25%关税,汽车关税威胁更是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若谈判破裂,日本出口导向型经济将遭受重创。

更危险的是,美国将防卫问题与经贸捆绑,正在侵蚀日本的外交自主权,接受条件等于默认“交保护费”,拒绝则可能被踢出美国主导的贸易体系。

5月下旬,美日将展开第二轮谈判。

日本政府正秘密筹划“反制牌”,包括扩大对美能源采购、承诺增加半导体等战略产业投资等。

但美国是否买账仍是未知数。可以预见的是,在特朗普“交易艺术”与日本“拖延战术”的碰撞下,这场谈判注定充满波折。

而夹在中美之间的日本,最终可能被迫在“经济失血”与“主权让步”之间做出痛苦选择。

0 阅读:0

照理国际

简介:讲大千世界,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