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疼痛是身体发出的一种信号,它可能源于受伤、疾病或其他生理不适。为了缓解疼痛,止痛药成为了许多人的选择。
但你是否真正了解止痛药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
止痛药主要分为非甾体抗炎药、阿片类药物和其他辅助性止痛药等类型。
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是应用广泛的一类止痛药。
它们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抑制环氧化酶的活性,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前列腺素是一种在身体内广泛存在的化学物质,它可以使痛觉感受器对疼痛刺激更加敏感,同时还能引起局部炎症反应,导致疼痛、发热和肿胀。
当非甾体抗炎药抑制了前列腺素的合成时,就相当于降低了痛觉感受器的兴奋性,从而减轻疼痛感觉,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炎症和发热症状。
例如,当我们因感冒引起头痛、发热或关节疼痛时,服用布洛芬往往能有效缓解这些不适。
阿片类止痛药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强效止痛药,包括吗啡、可待因等。
它们与中枢神经系统内的阿片受体相结合,模拟内源性阿片肽的作用。阿片受体广泛分布于大脑、脊髓等与疼痛感知和调节相关的区域。
当阿片类药物与这些受体结合后,能够抑制神经递质的释放,阻止疼痛信号的传递,从而产生强大的镇痛效果。
这类药物常用于缓解严重创伤、术后疼痛以及癌症晚期的剧痛等。
然而,由于其具有成瘾性和呼吸抑制等严重副作用,阿片类药物的使用受到严格管制,必须在医生的密切监控下使用。
辅助性止痛药除了上述两类主要的止痛药外,还有一些辅助性止痛药,如抗癫痫药物用于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抗抑郁药物在某些慢性疼痛治疗中也能起到辅助镇痛的作用。
它们通过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改善神经的异常兴奋性或调节疼痛相关的神经递质平衡,来减轻疼痛症状。
注意虽然止痛药能有效缓解疼痛,但并非毫无风险。非甾体抗炎药可能会引起胃肠道不适,如恶心、呕吐、溃疡等,长期大量使用还可能影响肝肾功能。
阿片类药物的成瘾性和呼吸抑制风险更是不容忽视。
因此,在使用止痛药时,一定要遵循医生的建议,按照正确的剂量和疗程服用,不能自行随意增加药量或长期滥用。
同时,对于不明原因的疼痛,不应盲目使用止痛药掩盖症状,而应首先就医明确病因,以便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只有正确认识和合理使用止痛药,才能在缓解疼痛的同时,最大程度地保障自身的健康和安全。
作者:中山市阜沙医院 江康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