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提到三星手机的时候,市场中总是会传出关于价格方面的消息,甚至可以说高端旗舰与价格预期的碰撞,折射出中国手机市场正在经历的深层变革。
因为三星每次发布新机时,定价都非常的高,但是降级幅度和速度又非常的快,这也导致许多用户不敢第一时间对其进行选择。
甚至有很多用户都在做等等党,等到新机大幅度降价之后进行入手,这也导致三星S25系列国行版发布之后,引起了许多吐槽声。
那么为什么三星S25系列国行版不被看好?到底是机皇还是跳水冠军呢?针对这个话题,让我们一起来聊一聊吧。
首先来回顾下三星S25系列的配置参数与价格,以三星S25 Ultra为例,正面搭载6.9英寸QHD+动态AMOLED直屏,峰值亮度突破3000nit,支持1-120Hz自适应刷新率。
而且采用了钛金属中框与装甲铝材质的组合,在218g的机身重量下实现了IP68防护等级,并且影像方面配备2亿像素主摄+双5000万像素长焦的配置。
核心性能方面,定制版骁龙8至尊版处理器展现出恐怖参数,并且内置5000mAh电池,以及这代取消了8GB运行内存起步,直接采用了12GB运行内存。
再加上引入了AI技术的升级。用户可以通过长按侧键与Bixby进行对话,快速完成任务,智能化体验也不会弱。
而三星S25标准版和三星S25+的区别并不算大,前者配备了4000mAh电池和6.2英寸的2340×1080 FHD+第二代动态AMOLED屏幕。
后者则是内置了4900mAh电池,并采用了6.7英寸的3120×1440 QHD+第二代动态AMOLED屏幕,其余参数基本一致。
比如均配备了5000万像素广角摄像头、1000万像素长焦摄像头、1200万像素超广角摄像头以及1200万像素前置摄像头。
以及均采用了装甲铝边框,同样具备IP68级别的防尘防水能力,仅从参数上来说,三款机型都极具竞争价值。
但是,三星S25系列的定价策略延续了三星在中国市场的“高举高打”,其中三星S25标准版(12+256G)5999元起、S25+(12+512G)7999元、S25 Ultra顶配版(16+1T)13199元。
这个价格体系在数码圈引发激烈讨论,横向对比,顶配版比iPhone15 Pro Max高出2000元,较小米14 Ultra更是贵出5000元有余。
纵向观察,相比S24系列同期价格,全系涨幅达8%-12%,这真的给人一种感觉,那就是三星正在用奢侈品逻辑做电子产品。
这种定价策略背后,或许是三星对中国高端市场需求的误判,毕竟三星在中国高端市场的存在感已跌至早就跌至5%以下了。
而且观察三星近年旗舰机型的价格曲线,跳水已成定式规律,比如三星S23 Ultra首发价9699元,618期间渠道价下探至6999元(降幅28%) 。
同时三星S24 Ultra顶配版发布3个月后,第三方平台出现2000元优惠,即使是折叠屏手机也没有幸免,比如Z Fold5上市半年后价格腰斩。
虽然这种价格波动源于三星特殊的渠道策略,原因是为了维持品牌调性,官方渠道鲜少降价,但庞大的线下分销体系为价格松动提供了空间。
但是对于消费者来说,已经习惯了发布没多久降价的操作,那么新机即使定价不会特别高,可能也会被认为后续会降价。
其实在这个硬件创新趋同的时代,三星S25系列的价值博弈远超出产品本身,它既是对安卓阵营技术上限的探索,也是传统巨头在消费理性浪潮中的艰难转身。
不过在如今的国内手机市场中,真的很难进行立足,原因也是非常的简单,那就是如今的国产厂商实在是太猛了。
尤其是华为手机的回归,更是对高端旗舰市场发起了猛烈冲击,再加上小米、vivo等品牌也是疯狂的进行发力。
感觉在接下来的手机市场中,三星S25系列的热度可能会逐渐进行走低,在国内市场中也很难掀起高热度。
最后想说的是,三星手机在国内市场中想挽回丢失的口碑,或许只有走低价策略,不然的话,很难让用户感兴趣。
那么问题来了,大家觉得三星S25系列国行版能被称为机皇吗?还是说会成为跳水冠军?一起来说说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