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位家长在小范围内宣布了自家孩子春考上岸211某心仪专业的喜讯,结果却引来不少热议,其中不乏反对的声音。
议论的焦点是很多人认为他太过心急了,不应急着上岸,因为他的分数达到了370,这个成绩完全可以在秋考中冲击更好的985院校,直接放弃秋考上岸211级别的学校实在有些可惜。
那么这个分数到底处在什么档位呢?我们先简要了解下春考的形式。

春考因为只考语数英三门,总分就只有450,虽然从纯数学意义上去统计,370似乎只是中上,但显然高考分数不是平衡分布的。能考到370意味着每门平均分在123以上,只要了解点高考难度的同学家长都应该知道,这个分数已经很高了,特别是语文和数学,130以为已经是顶级学霸了。
我特地查了一些数据,在今年2025年的上海春考中,370及以上共3201人,占总考生人数的4.8%,而往年则更少。而这个比例则完全可以冲击复交等985院校,如果就此放弃直接上岸211,在很多人看来是可惜而浪费的。

显然,这种观点并非没有道理,所以这位同学和家长又为什么这么急于上岸呢,他们是怎么考虑的呢。
这位家长坦言,其实娃已经很累了,心里也有种想要尽早解脱的情绪,能早上岸一秒就绝不耽搁二秒。这种心情也是能理解的,那些高考完集体撕书狂欢的场面犹在眼前,高中生涯的确非常艰巨,他们可能无时无刻不想着早日结束这种煎熬,因此春考本身就是一个脱离“苦海”的大好机会。

当然这只是其中一个原因,而另一个更现实的原因在于这位同学对自己也有着清醒的认知,虽然理论上说有着冲击985的机会,但依然还有不小的距离,需要超常水平的发挥,而这是可遇不可求的,也不能指望短短半年就得到很大的提升,因为大家都在努力和进步。
也就是说,所谓的冲击985与其说是一种拼搏不如说是一种冒险,一场豪赌,没有冲击成功的话可能结局远不如现在,而选择这次录取的211学校则是一种稳妥保险之举,是实实在在的上岸,况且还是自己原本就比较中意的学校和专业:上大的信息学。也算是当今的热门专业之一。

而还有一个更为本地人理解的原因是大部分上海考生并不愿意离开家乡,虽然同样的分数,在上海只能上211院校,到偏远地方能进入985学校,或者在上海能进普通大学的去外地还能上211大学,但他们普遍都会选择本地的学校。
作为家长也不愿意看到孩子为了求学而远离自己远离家乡,这一点可能全国人民的态度并不完全相同,但我能理解上海人民的心态。

所以,大致上就因为这三个原因,无论是家长和孩子都选择高中生涯至此为止了,给自己留出半年的时间好好放松,安排几场旅游,准备考出驾照等等。然后再迎接大学生涯,再次进入一场接力赛!
在本作者看来,只有羡慕的份,上大已经是很不错的大学了,对于大部分高中生家长来说,自家孩子能达到这个水平完全可以知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