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去我姐家做客,她正在辅导上小学三年级的外甥写作文,一边教一边吼,“你抓耳挠腮大半天,就写了两句话?”
外甥直接被吼哭了,在那一直抹眼泪。
我走过去一看,作文题目是《我的童年》,而外甥写的两句话是,“我的童年生活,十分精彩......”,然后就没了!
我看着又好气又好笑,问他:“你长这么大,期间就没让你感到快乐和难忘的事情吗?”
外甥委屈的说到:“5岁之前的事情我不怎么记得了,5岁之后,我每天不是被妈妈带着去跳舞、弹钢琴,就是在家里学习,最快乐的事情就是每天15分钟看动画片的时间了......”
听完外甥的话,我不禁感慨万分,也想起我前不久偶然瞥见的一组照片,它们如同时光的碎片,将我带回了那个纯真无邪的年代。
这组照片,不仅记录下了40年前孩子们的快乐瞬间,更触动了我内心深处的柔软,让我泪目不已。
看完这组照片后,我也才明白了,为何以前的条件不好,孩子却可以那么快乐;如今条件好了,可是每5个孩子中,却有1个抑郁的。
弥足珍贵的老照片,重温童年的美好那时的我们,生活在一片无忧无虑的天空下,课间的时光,是那样的短暂而珍贵。每当那悠扬的下课铃声响起,我们便如同脱缰的野马,奔向那宽阔的操场,尽情地嬉戏、玩耍。
一个老鹰抓小鸡的游戏,和朋友们一起,就可以玩很久很久......
女孩儿们会选择跳皮筋,一级一级的往上跳,谁输了就去“站桩”,到最后看看谁最厉害......
男孩儿们可玩的就多了,比如约上几个好友去打玻璃弹珠,趴在地上眯着眼瞄准~衣服弄得脏兮兮的,就为了能多赢几个。
再比如,拿着乒乓球拍飞奔去操场,跑过去三分钟,跑回去三分钟,就为了挥4分钟的拍子过过瘾~
那时候没有很多花里胡哨的娱乐设施,但是,就算设备再简陋,也能看见我们灿烂的笑脸。
那时候的操场,没有冰冷的护栏;教学楼也没有厚重的防护网,只有我们欢快的身影和清脆的笑声。老师们在教室里忙碌着,偶尔探出头来,看着我们尽情玩耍,脸上也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那时的我们,吃的饭菜,是父母亲手为我们准备的,所以不用担心食品安全问题,因为,所有的食材都是父母精心挑选的。中午我们一边品尝着美食,一边分享着彼此的趣事,格外温馨和幸福。
那时的街道,没有那么多车来车往,更不用担心我们会被坏人抓走,父母可以放心的让我们自由奔跑。
那时候,没有各种饮料,也没有冰淇淋,只有一毛钱一支的冰棍和每家每户都会做的酸梅汤。
那个时候,放学回来发现家门锁了进不去,我们就会哇哇大哭,引来邻居把我们领回他们家待着,等着去地里干活还没回来的父母来接。
那个时候,体育老师是非常强壮的,从来不会生病,让别科老师来代课。
那个时候,我们放学后只需要做一两本作业,做完了就可以呼朋唤友的去玩耍。
那个时候,还没有空调,天热的时候我们会跟着爸爸妈妈到屋外纳凉,一边吃饭一边和邻居聊天。
那个时候,爷爷奶奶会抱着我们到处逛,目光所致,都是熟悉的人和事,让我们的童年充满了安全感。
那个时候,让我们最快乐的事,就是约上几个好友去河里捞鱼捞虾,父母不会唠叨“别把衣服打湿弄脏了!”
那个时候,父母没有加不完的班,开不完的会,看不完的手机......早上,和妈妈一起在充满绿荫的小道上漫步,开开心心的去上学。
傍晚,被妈妈牵着去赶集,小眼睛四处乱瞅,看到什么都觉得新奇,都想买回家。
那时的我们,是那样的快乐。我们会因为一个小小的玩具而兴奋不已;我们会因为一个小小的成就而欢呼雀跃;我们会因为一个小小的惊喜而感动落泪。
那时的我们,无忧无虑,心中充满了对世界的期待和幻想,我们相信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
如今的孩子,每5个中就有1个有抑郁倾向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孩子们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如今的孩子,除了上课时间,周末都被妈妈带着奔波于各个兴趣班。
以前书包里只有几本书,我们可以走几里路去上学,如今幼儿园孩子的书包里都装的满满当当,压得孩子直不起身。
如今孩子们的世界,呼吸不到大自然的气息,成天被高楼大夏所包围。
明明是活泼的年纪,却暮气沉沉的,甚至早早的就戴上了厚厚的眼镜。
偶尔有一点闲暇时间,却都沉迷于网络游戏。
物质生活和科技都在飞一般的进步,但是孩子们的世界,却越来越狭窄......
在中科院发布的《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报告中指出,2020年,中国青少年的抑郁检出率为24.6%,其中轻度抑郁17.2%,重度抑郁为7.4%。
这也就是说,每5个孩子中就有1个有抑郁倾向,这个数据真的有点触目惊心。
诚然,如今的孩子,他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压力,他们需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需要承受来自各个方面的期望和压力。
但是,孩子的世界,不应该是苍白枯燥、单调乏味的,应该是天真无邪、鲜活灵动的。想要培养一个人格健全、身心健康的孩子,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把真正的童年还给孩子。
这样,在20年后,孩子们回忆起他的童年生活时,嘴角也是上扬起来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