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之际,为何姜昆天津之行引起广大网友的愤怒?因为涉嫌内循环

南山翠色新 2023-03-06 13:41:52

盛会召开,万民关注。最近几天网络上的中心热点毫无疑问是两会,我看到大家写的小作文里很大比例都是与此有关的,有的表达意见,有的提出建议,充分显示了广大网民对社会发展和未来美好生活的关切。

但是我发现从四号下午一直到今天,网络上另外一个相对比较集中的声音很让我意外,简单地说就是“骂姜昆”。

实话实说骂姜昆这个事并不奇怪,我们知道,在过去几年乃至十几年的时间里,姜昆作为主流相声界的代表,因为他高举反三俗大旗时常借此打压他人,引起了德云社郭德纲粉丝的一些不满,于是骂姜昆就成为了网络上的一道风景。

特别是在20天之前,随着第四届相声非遗大会的召开和落幕,骂姜昆可以说又形成了一个新的高潮。

对于这件事,我有一个比较客观的认识,简单总结成一句话,就是骂姜昆不对,但骂得有理。

为什么说骂姜昆不对?就是任何时候你有什么意见、不满,都不应该骂人,何况姜昆老师还是一个70多岁的老人。

那么为什么我又说骂得有理?那就是这届相声非遗大会的水平之低实在是令人咋舌,因为这件事不是本文的重点,这里就不去详解了。

那么在三月之初,在两会召开之际,为什么又有人出来兴风作浪般地骂姜昆?我找来了几篇相关的报道,我对此有一个基础的评价,那就是骂姜昆肯定不对,但是此事的发生确实事出有因。

我说骂姜昆不对,还是那个理由,什么情况下都不应该骂人,更不应该骂一个70多岁的老艺术家。

但是我为什么又说此事事出有因?我们来看一下相关的报道:

通过上面的消息,我们至少可以总结出以下几件事:

第一,姜昆老师这本书的出版意义并不大

我说的意义不大,主要是这本书的内容太小众,并非价值不大,我想说这是两码事。对于研究中国相声史的人,对于研究姜昆老师生平的人,对于研究中国相声流派的人,这本书还是有一定价值的,这一点不能否认。

但是我想说,作为序跋集来讲,可读性真的不强。大家想一想,这本书的内容无非是在过去几十年别的艺术家出书了,邀请姜昆老师题序作跋,可能很多朋友对这些艺术家根本都不熟悉,所以我说,这样的书在今天看来意义不大。意义不大,也必然导致自然销量不会很好,这是毫无疑问的。

第二,本次读者分享会可谓兴师动众,有必要吗?

我们看一看,除了一些比较年迈的老艺术家带着夕阳余晖前来捧场之外,还有当地很多领导出席。

这里面就有一个问题存在,为这样的一本书如此大张声势有必要吗?

我们假设这本书是一个普通作者的作品,会享受到这种待遇吗?假如就是我出版了一本类似的书,那么我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能邀请这些领导出席?

说白了,无非因为姜昆老师目前还担任着一定的社会职务,用某些网友的评论说,这就是体制内的演员、官员他们系统的一个“内循环”而已,我认为这么说是有道理的。

第三,这个活动的所有费用到底谁出?

我想就此次活动经费来源讲,无非是以下几个渠道:一个是姜昆老师自费,但是这种可能性极小极小,第二是主办方,第三是相关单位,比如说周炜担任总经理的单位出。

在这里如果确认不是姜昆老师自掏腰包的话,那么我们说这个活动劳民伤财并不为过。新闻里没提这本书的销量是多少,但是个人严重怀疑,现场销售的利润大概率抵不上这次活动的费用。

第四,74岁的老人出任北方演艺集团艺术顾问真的合适吗?

我们再看一下相关的报道:

我们知道,这个北方演艺集团的负责人是姜昆老师的爱徒周炜,而这个周炜给我个人的印象是,艺术成就不是很大,在中国相声界排名不那么靠前,但是他却名声在外,他的名声主要与下面的一幅截图有关:

关于周捐人的事情,这里点到为止。

现在的问题是,姜昆老师已经74岁高龄,北方演艺集团聘请他做艺术顾问真的合适吗?

从姜昆老师的个人才能和艺术成就讲,担任、胜任这个职务没有问题,但是老人家毕竟这么大年纪了,我在想,他能每天亲临指导吗?如果不能,这种聘请是不是只是一个虚衔?

还是像某些网友所揣测的那样,这个艺术顾问是不是也要按月发工资?

其实把以上这些事情放到一起分析,我对于某些人把体制内某些名家、大家在一起利用影响和权力相互助力称为搞“内循环”,我认为总结得还是比较精辟的,可以说一针见血,这就是这次活动的实质。

当然,在这个事情过程中,我也要批评那些诟病姜昆老师此行是为了赚钱的说法,因为在我看来,姜昆老师个人根本不缺钱。

比如说某个被封禁的网红复出,他就给人家录制了祝福的视频,想一想,这样的活动肯定收入不菲,他会缺钱吗?

0 阅读: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