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满地区局势危殆,陈云坐镇也不管用,关键时刻靠一上将扭转局面

小房说史 2024-06-02 11:43:09

1946年12月11日,时任辽东军区副政委的萧华在今吉林省白山市西郊的浑江江畔的七道江村召开会议,史称“七道江会议”。

萧华主持召开七道江会议,主要一个原因,就是当时南满根据地正在遭受国民党军大举进攻。

经过一年多的苦战,东北民主联军未能打破国民党军的进攻,只能逐步后撤,至四平保卫战失利后,主力全部撤过松花江北岸休整,而南边就只剩下了萧华开辟的南满根据地,尚有一搏之力。

当时,国民党东北保安司令杜聿明制定了“先南后北,南攻北守”的方案,决心拿我军南满根据地开刀。

一、国民党军新一军、71军扼守长春、永吉以北、松花江以南各要点,阻止东北民主联军北满部队过江南援。

二、第2、第91、第182、第195师和新编第22、第30师等6个师,分路由辉南、柳河、通化、桓仁、宽甸等地向临江地区发起进攻。

南满根据地军民苦战了一个多月,却始终未能打破敌人的进攻,短短20天里,就先后丢掉了安东、通化,当时我南满东北民主联军所控制的地区就只剩下了以临江、长白、抚松、靖宇四县。

是以七道江会议重点商讨的就是如何应对国民党军进攻。

鉴于南满遭遇严峻的形势,东北局派出陈云任南满分局书记兼辽东军区政委,萧劲光任副书记兼辽东军区司令员。

萧劲光比陈云来的稍早,后来也出席了这次七道江会议。

会议一开始,大家便热烈的讨论起来,然而令萧华皱眉的是,几乎在场的所有人都主张放弃南满根据地,全军北上,甚至还有人称,就是宁远与敌人在正面作战中牺牲,也不愿意钻进山沟沟里冻死饿死。

不仅如此,事实上就在会议召开之前,几乎所有的干部战士都认为,南满根据地即将放弃,大家纷纷打好了背包,甚至连房子也不住了,随时准备要走,地方武装也做好了准备,随时开赴长白山打游击。

会开了两天,各方始终争执不休。

萧劲光一见这个场景,立马就给陈云打电话,请他回来排版定夺。

本来陈云和萧劲光是一同赶往临江的,不过在途中时,两人分开了,陈云绕道专门去了趟朝鲜,同金日成商量南满军区在朝鲜境内安置伤员与家属。

应该说,陈云虽然是被东北局派去坐镇南满根据地,但在大战关键时刻,他也不敢说一定胜利,只能尽可能的做好万无一失的安排。

陈云后来接到萧劲光打来的电话后,连夜就坐火车到了临江。

1946年12月13日,陈云出现在了七道江会议现场。

根据史料记载,陈云语重心长的从战略上说服了众人坚守南满。

当然,大道理谁都会说,坚持南满斗争就能牵制敌人,但具体的安排部署应该是怎样的?与会的各级将领都都把目光集中在两人身上。

陈云到南满根据地,虽然是被当做定海神针来用,但他毕竟不参与军事指挥,所以只好让在一旁的萧劲光、萧华说话。

萧劲光心里也颇为苦涩,想要反击国民党军入侵,那时需要底气的,当时南满根据地已经被压缩到了极窄的一片地区,根本就没有回旋的余地,而且物资还很短缺,在这样一个气候严寒的环境下,物资短缺无疑是很要命的。

不过,萧劲光还是想到了一个妙招。

说穿了,就是复刻土地革命时期、抗战时期的游击战术,在敌人大举进攻根据地的时候,派出一支部队到敌人腹地去,牵制吸引敌人。

萧劲光虽然提出了解决办法,在场众人却几乎没有人敢应承。

原因也很简单,南满的生存空间已经被极大的压缩,部队缺衣少食,处境堪忧,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出击外线就等于把自己的生死交托在敌人手上。

谁会去做呢?

也就是在七道江会议上,有个人站出来勇敢的承担了这个重任。

他就是时任四纵副司令员韩先楚。

值得一提的是,韩先楚在此前和陈云从来都不熟,但在七道江会议期间,却坚决支持南满斗争的建议,也因为如此,两人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

建国后,韩先楚视陈云为老首长,奈何陈云自己待客从来都是公事公办,两人少有联系。

一次,韩先楚到北京探望陈云,陈云愣是拦住不让见,后来还是韩先楚一再请求下,答应见面只敬个礼,事后韩先楚进屋以后,陈云连眼皮也没抬,一句话也没说,韩先楚也不说话,就只是站着敬了个礼,转身就离开了。

不过在这里,两人之间的交情我们权且搁下不提。

事实上,韩先楚在到东北之前,已经阔别一线多年,他从1941年就到了延安,一直到抗战胜利后,才跟随干部队到东北,出任四纵副司令员,最初并不显山漏水。

四纵成立之初作战能力偏差,之前沙岭战斗中,四纵集中七个团,愣是没啃下新六军一个团,战后纵队司令员吴克华被调离,副司令员胡奇才接任司令员。

不少资料曾说,1946年10月新开岭战役中,四纵指战员心存疑虑,不敢打这一仗,关键时候是任副司令员的韩先楚率领一个师赶到了新开岭,才促成了四纵指战员下定了此战的决心。

当然,这个说法是存疑的,毕竟当时四纵司令员胡奇才还在。

新开岭战役后,胡奇才因病离开一线休养,韩先楚并未直接出任四纵司令员,上级调辽东军区司令员吴克华来接替司令员。

很有意思的是,这个任命是“三下江南,四保临江”以后下达的。

因此七道江会议期间,四纵参会的代表就只有韩先楚以及政委彭嘉庆。

韩先楚在会上主动请缨,事先应该是征得了政委彭嘉庆肯定,毕竟四纵的主力部队构成原来都是来源于山东军区,吴克华、胡奇才是这支部队的创始人。

陈云见韩先楚主动请缨,内心也很动容,会议结束后就拉着他的手问:

“你们有什么困难?”

韩先楚只提了一个要求:

“给部队解决一下御寒的棉衣就行了。”

整个“四保临江”战役中,陈云并不负责具体战役指挥,而是负责后勤保障,他向东北局提出要北满军区提供帮助,不仅要求出动部队帮助牵制,还要了一万吨粮食。

1946年12月18日,韩先楚、彭嘉庆率领四纵悄悄越过敌人的包围圈,向本溪、抚顺之间和宽甸以东地区出击。

应该指出,我军出击外线的举动大大出乎敌人的预料之外,当时敌军主力基本上都用于南满、北满根据地,丝毫没有料到,自家腹地会遭到进攻。

韩先楚更聪明之处在于,他并没有围绕国民党军交通线上的据点行动,哪怕这些据点守军并不多,虽然夺取这些据点能够快速切断敌交通补给线,但也很容易遭到围攻,反而达不到想要的效果。

所以,韩先楚定下来的原则就是,去打那些远离交通线,守备又不太坚固的据点,既吸引敌人的注意,同时敌军又不会很快增援过来。

即便遇到一些大城市,韩先楚也只是象征性的打一打,特意营造一种声势,就是我军大股兵力已经深入敌后。

短短十余天,四纵歼敌3000余人,杜聿明也被韩先楚缠的焦头烂额,不得不紧急从前沿调兵。

1946年12月30日,杜聿明从南满前线抽调新编第22师和第91师回援后方。

南满前沿的敌军被调走一部分后,三纵的压力大减。

1947年1月4月,三纵绝地反击,从通化、辑安(今集安)一线反击,在果松川一带打掉了国民党军52军第2师、第195师一部分。

第二天,北满根据地为了配合南满根据地作战,也派出主力渡过松花江参战,向长春、永吉挺进,顺势歼灭敌5000余众。

又拉又打之下,杜聿明也不得不承认,自己第一次进攻临江地区失败。

之后整个“三下江南,四保临江”作战,南满、北满根据地相互配合,国民党军整体顾此失彼,两大根据地固若金汤。

韩先楚也凭借此战,打出了赫赫名声,特别是四保临江最后一战。

当时三纵、四纵配合作战,韩先楚与时任三纵司令员的曾克林产生分歧。

曾克林主张打强敌,即新六军新编22师,韩先楚则主张打突出的89师和54师162团。

两人谁也说服不了谁,就把彼此的意见整理上报军区,陈云、萧劲光接到后商量了一番,决定采纳韩先楚的意见,并指明了此战由韩先楚统一指挥。

要知道当时韩先楚只是四纵副司令员,比曾克林还低半级,但上级却制定曾克林服从韩先楚指挥,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韩先楚与曾克林略一寒暄,之后便也不在客套,大手一挥就接过了指挥权。

1947年4月1日,四纵10师一部兵力故意势弱,引诱敌89师上钩,敌人不假思索,认为我军是在狼狈后撤,放心大胆的追,最终被诱入三源浦西南红石砬子(今红石镇)地区。

韩先楚事先就侦查过这片地区,是个天然打伏击的好地方,敌人进入伏击圈后,三纵7师立即封堵了敌军的退路,两路纵队携手合作,敌人猝不及防。

一场混战下来,我军全歼敌军8460人,俘虏7500余人,我军仅伤亡320人。

其余各路敌军闻听89师被全歼,星夜后撤,至此我军顺利打退了国民党军第四次进攻临江地区。

0 阅读:1

小房说史

简介:专注于近代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