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五年之旅:为什么由它定义的,最终都成了行业标准?

妮妮聊商业 2025-01-14 11:22:47
半个月前,位于苏州工业园区的香格里拉酒店热闹非凡,在这里一场重要的行业大会正在隆重举行。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勃华、长三角太阳能光伏技术创新中心主任沈辉、天合光能副董事长、联席总裁高纪庆、天合光能高级副总裁兼首席生态官谢健、TCL中环副总裁张海鹏、上能电气副董事长段育鹤、爱旭股份高级副总裁何达能、宁夏小牛董事长王小牛等行业大佬依次登台致辞、演讲,台下坐满了210产业生态企业及机构代表。 自2020年天合光能推出210尺寸光伏组件,至今已过去5年时光。在中国光伏产业进入“深水区”的关键节点上,行业大佬齐聚一堂,共同为210五周年庆生,更为210下一个五年更大的发展加油鼓劲。 这五年来,光伏行业经历了蓬勃兴盛到跌入谷底的“过山车”。在市场寒暑交替的洗礼中,210产品一步步茁壮成长为广受欢迎的爆款,累计发货已经超过380GW。 210产品在光伏行业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价值不仅仅是一个广受认可的“尺寸标准”,更开启了中国光伏协同创新、利他发展的新时代。从一个人踽踽独行,到一群人携手向前,光伏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路正越走越宽…… 尺寸乱象终结者 “我记得2020年的时候,光伏组件的尺寸正处在从158、161、163点几不断迭代的过程中,行业的尺寸迭代导致频繁停产技改。每次投入的钱还没赚回来,就又要技改。那个时候我们感觉这种简单的惯性迭代是不行的,会有很多损失。”每每讲到210诞生之前的行业乱象,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都感慨不已。 内卷从硅片开始,延伸至电池片、组件等环节。尺寸混乱导致产业链各环节主链企业产生了大量库存,产线还要不断技改或投建新产能,还要搭上认证、推广等费用,有几家一体化企业因此损失过亿。 尺寸的混乱还给产业链辅链企业带来了巨大困扰。因为硅片尺寸不同,带来的组件运营、安装数据不同,逆变器、支架、边框、玻璃、胶膜等辅材企业都要跟着改动。一个新尺寸出来,辅材设备企业都要研发生产相应产品,尺寸一换就直接造成了库存和浪费。 “组件尺寸的参差不齐,对下游客户也极其不友好。长远来看问题会很棘手——未来电站坏了,组件怎么换?相应的尺寸可能早已退出市场找不到了。”天合光能战略、产品与市场负责人张映斌告诉华夏能源网说。 面对行业困局,行业有识之士不约而同地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光伏行业如何能找到一个理想的、最优的尺寸,能够在未来五年、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稳定下来不变了? 2020年2月,天合光能210组件横空出世。这款组件脱胎于中环股份2019年推出的G12硅片(边长210mm,对角线长度295mm),产品功率达到500W。最为关键的是,尺寸增量超过此前行业主流尺寸60%。天合光能在业内率先牵头发起的关于“理想尺寸”的探索,引领行业找到了正确答案。 2020年7月9日,天合光能牵头,光伏产业链上、下游39家企业共同组建了“600W+光伏开放创新生态联盟”,联盟成员涵盖了硅片、电池、组件、跟踪支架、逆变器、材料及设备制造商。大家达成共识,要发挥各自优势,串联产业链各环节,打造210共享技术平台,推动光伏产业迈入具有突破意义的高功率时代。 面对210这个新事物,行业里并非没有质疑的声音,但同行和客户的认可是最有说服力的。在210组件推出一年后,主流厂商和客户完全接受这个新型号,166以下的尺寸基本终止。2022年4月,天合在210基础上推出210R组件尺寸(2384mm*1134mm),又在不到一年的时间迅速被各组件厂商采用。 如今,基于210的中版型、大版型组件外形尺寸及安装孔距离已正式纳入中国光伏协会团体标准、行业标准及国际半导体协会SEMI标准,成为全行业普遍认同的统一标准。 “四高一低”创造价值 210组件的快速发展超出所有人的预期。有业内人士向华夏能源网表示,最初业内多认为210组件在3到5年内的市场占比约为30%-40%,没想到这么短时间就发展成为行业主流。 据集邦咨询预测,到2024年底,大尺寸硅片(包含210、210R、191R、18X矩形)产能预计将达1174GW,市场占有率约为98.77%。而本次210五周年大会上专家表示,182实际在2023年就已消亡,现在行业绝大部分企业都转向了210或210R。 如今,再回顾210在推行之初受到的质疑(比如说“210只是硅电池面积变大,没什么技术含量”),张映斌更多的是报之以释然的一笑。“那是认知不足导致的偏见,围绕210我们展开了一体化的创新,推动的是整个产业的发展。”张映斌表示。 事实上,210能成为市场主流,在于多方面的突破和革命性的创新: 首先,核心是降本优势。张映斌将210的底层逻辑总结为“四高一低”——高功率、高效率、高可靠和高发电,最终带来更低的度电成本。 以西班牙和德国市场的发电场景为例,相比166组件,210组件BOS成本降低2.7-3.7欧分/W,对应的度电成本也下降了6%-7.6%。即使与182产品相比,210组件也有1-2欧分/W的成本优势,并使度电成本下降1.9-4.1%。 在物流成本的节省上,210同样优势明显。基于210R矩形硅片生产的2384mm*1134mm尺寸组件,以高达98.5%的集装箱利用率,极大提高了运输环节效率,因此快速得到了市场认可,成为行业竞相效仿的标杆。 其次,带动组件功率“三级跳”。以往组件功率提升100W,需要8-9年时间。而210尺寸在短短五年时间内,就推动行业技术实现了从500W到700W的“三级跳”。 2020年2月,光伏行业组件功率还处于400W档位,天合光能首款基于PERC技术的210尺寸组件率先突破了500W;四个月后天合发布的210尺寸至尊超高功率组件又引领行业进入600W+时代。2023年8月,在电池技术由P型向N型过渡的大势下,天合光能率先实现i-TOPCon 700W+组件量产。 “单块组件功率从以前每年5W、10W的提升,到实现超过100W的巨大飞跃,促成了整个产业生产与研发模式的转型。”天合光能副董事长高纪庆在210五周年生态创新分享大会上表示。 面向未来,210仍有巨大的提升空间。张映斌表示,基于210产品技术平台、n型TOPCon技术和钙钛矿叠层,TOPCon+钙钛矿叠层有望突破电池效率30%+,继续引领行业进入800W+时代。 开放创新大生态 在总结210为什么能发展的如此之好,张映斌认为:“210最大的成功是协同创新和生态模的成功”。 2020年,在天合光能的倡议下,包括通威、中环、爱旭在内的39家光伏企业组成“600W+光伏开放创新生态联盟”,共同推进210的产业化。2023年12月,在天合光能等龙头企业的推动下,这个联盟升级为“700W+光伏开放创新生态联盟”。 通过产业上下游协同,构建了完整的210生态圈,在光伏行业首创了产业链协同创新的新模式。 “210虽脱胎于12英寸硅片,但要真正实现光伏应用并不容易——需要打通从拉晶、电池、组件的产业链,不仅需要设备、辅材企业的支持,甚至物流包装等配套也都需跟进。”张映斌表示,协同创新使得从接线盒、玻璃、逆变器,到跟踪支架各种辅材设备,都在型号和技术参数方面迅速填补了210的空白。 “正是在产业协同的推动下,最终210实现规模化出货的周期比预想的时间少了一半。”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在其公开演讲中亦表示。 得益于整个产业生态的支持,天合光能完成了包括210和210R硅片全面产业化、无损切割技术、低电压组件设计、高密度组件封装、三分片技术、MBB、一体化交付方案在内的210组件八大产业链一体化创新。 更为重要的是,所有参与者均能够共享210生态圈中协同创新的成果。发起者天合光能向行业发布“七大白皮书”与行业分享研究成果,公开了210R技术产品设计,加速产业升级。“这不仅是PPT的公开,我们还邀请同盟企业到工厂参观,甚至现场实操我们是怎么装箱的。”张映斌介绍说。 开放生态、协同创新,为中国光伏蹚出了真正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正如高纪凡所言,世界只有一种商业模式可以获得真正的成功,那就是“利他”。“推动友好型光伏生态,构建中国光伏的核心竞争力,携手产业链共赢,成为中国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标杆,塑造中国光伏产业在全球的良好形象,这是我们应该共同去做的事情。”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勃华也在“5周年”大会现场表示,“构建光伏生态产业链是行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所在,中国光伏产业亟需步入生态协同发展的新纪元,追求协同并进,互利共生的新模式,以期迈向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发展台阶。” (转载请标明出处,文章来源:华夏能源网,微信号:hxny3060)
0 阅读:0

妮妮聊商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