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俄首次太空出舱时间对比:美21分钟,俄12分钟,中国令我意外

沧海梦想家 2024-12-21 11:37:43

这两天神舟十九号三名宇航员,已经成功完成了出舱任务,让不少人都激动不已,因为这次的出舱时间打破了美国一直以来的记录。

但其实早在几十年前,美俄两国就已经有航天员太空行走了,美国首次出舱时间有21分钟,而俄罗斯仅有12分钟。

那么,中国首次太空行走用时多少?

美国航天员首次太空行走

1965年6月3日,对于美国航天史来说,注定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

就在这一天,美国宇航员爱德华·怀特成为了第一个踏出“双子座”4号飞船,漂浮在浩瀚太空中的美国人。

这一刻NASA的首次太空行走任务终于取得圆满成功,而美国人也有了太空行走的能力。

早在几个月前,美国就已经开始为这次太空行走做准备了,工程师们日以继夜地改进航天器设计,宇航员们也在模拟器上反复练习,只为了确保这次任务的万无一失。

但即便如此,当怀特真正踏出舱门的那一刻,所有人还是屏住了呼吸。

当怀特打开舱门,面对的是一片漆黑、寂静、无边无际的太空,在这样的环境下,一个人要是失去控制,后果将不堪设想。

但怀特却显得异常淡定,他小心翼翼地探出身子,慢慢地适应着失重的感觉,然后他松开了手,就这样漂浮了出去。

整个过程持续了21分钟,怀特就像一个在太空中漫步的孩子自由自在,乐在其中。

据他事后描述,那种感觉简直妙不可言,因为太空是如此的宁静,甚至能听到自己的心跳声。

而当回头看地球时,震撼更是难以言表,我们生活的这个蓝色星球,在浩瀚的宇宙中显得是那样的渺小,却又那样的独特和美丽。

听到这样的描述,我们或许都会有些向往吧,但太空行走绝非儿戏,它对航天员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都有着极高的要求。

在那样的环境下,一个普通人恐怕早就吓得魂飞魄散了,但宇航员们却能够保持冷静,专注于手头的任务。

当然再训练有素的宇航员,在真正的太空环境下也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怀特就发现,太空服的设计还有待改进。

但正是通过这样的首次尝试,NASA才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不断改进太空行走的设备和技术。

怀特的这次太空行走,可以说是为后续的任务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在此之前,人类对太空的认知还非常有限,我们只能通过遥远的观测和少数几次载人飞行,去想象太空的模样。

但现在我们终于又有了一个人,一个真真正正地走出飞船,亲身感受太空奇妙的人,这种直接接触和体验,是任何间接的观测都无法替代的。

不过在美国上天并进行行走之前,苏联已经有人“捷足先登”了……

俄罗斯(前苏联)首次太空行走

说起世界航天史上的第一次太空行走,我们不得不将目光聚焦到前苏联身上。

就在美国宇航员埃德·怀特完成首次太空行走的三个月前,苏联航天员阿列克谢·列昂诺夫就已经率先迈出了这一历史性的一步。

1965年3月18日,当“上升2号”飞船在地球上空缓缓飞行时,列昂诺夫打开了舱门,开始了人类历史上的首次太空漫步。

在这短短12分钟里,他先是小心翼翼地探出头,欣赏着太空中璀璨的星空和壮丽的地球景色,接着又完全漂浮到了飞船外,成为了第一个真正意义上进入太空走步的人类。

不得不说,当时的苏联在航天领域可谓是风头无两,从首颗人造卫星到首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再到首次太空行走,苏联人似乎总能抢在美国人的前面,创造一个又一个航天第一。

但怀特的太空之旅并非一帆风顺,列昂诺夫在这次开创性的任务中也遇到了不少危险和困难。

最严重的一个问题就是,他的航天服在真空环境下出现了严重的膨胀,以至于在返回舱内时,他几乎无法通过狭窄的舱门。

就在他手忙脚乱地尝试各种姿势时,他的体温不断上升,心跳频率飙升到每分钟190次,大量的汗水甚至开始在头盔内积聚。

情急之下列昂诺夫不得不冒着减压病的风险,将航天服内的气压调到最低,这才勉强挤进了气闸舱。

事后有人统计,仅仅是从发现问题到成功返回,列昂诺夫就足足花了12分钟,这其中承受的生理和心理压力可想而知。

更糟糕的是,由于航天服的膨胀影响了他的动作,列昂诺夫在返回过程中一度陷入了失控旋转,就像被一只“太空章鱼”缠住了一样。

回想起来,列昂诺夫能够化险为夷,完成这次里程碑式的太空行走,实在是有惊无险。

在太空中,即使是最微小的失误,都可能酿成无法挽回的灾难。

不过,这次太空行走的意义同样是不可低估的,它开启了人类太空漫步的大门,科学家们意识到,要想在太空中自由行走,仅仅依靠改良高空压力服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航天服材料、结构、生命保障系统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升级和优化。

那么,后起之秀中国首次出舱用了多长时间呢?

中国首次出舱用时多少?

说完了美国和苏联,我们再来看看自己的祖国,作为航天大国的后起之秀,中国在载人航天领域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却一点也不慢。

2003年,杨利伟搭乘“神舟五号”飞船,成为首位进入太空的中国人。

仅仅五年后,2008年9月,另一位航天员翟志刚就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的首次太空行走。

当时,“神舟七号”飞船正在距离地面343公里的轨道上飞行,当舱门缓缓打开,翟志刚身着“飞天”号航天服,缓缓漂浮到了飞船外。

在接下来的19分钟里,他先是挥舞着五星红旗,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人探索太空的雄心壮志,接着又小心翼翼地完成了各项既定任务,采集飞船舱壁样品、释放小卫星等。

19分钟,对很多人来说或许只是弹指一挥间,但对翟志刚和整个中国航天事业而言,这19分钟却承载了太多的意义和希望。

中国终于成为继美、俄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太空行走技术的国家。

与美国和俄罗斯相比,中国在载人航天领域的起点确实要低一些,毕竟当翟志刚完成首次太空行走时,距离列昂诺夫和怀特的壮举已经过去了40多年,但他依然令我意外,因为这是我们中国航天员第一次创造的奇迹。

2021年5月,神舟十二号飞船搭载的三名航天员先后完成了太空行走,时长达到6小时左右,刷新了中国航天员单次出舱时长的纪录。

其中一名航天员汤洪波,此前曾参与了神舟七号的地面指挥工作,13年后,他终于圆了自己的太空梦,也见证了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日新月异。

如果说翟志刚的19分钟,是中国太空行走的第一步,那么汤洪波和他的同事们,正在朝着更高、更远的目标阔步前行。

从最初的几十分钟,到现在的几个小时,中国航天员在太空中停留的时间越来越长,完成的任务也越来越复杂。

2022年,神舟十四号航天员又创造了中国航天员单次出舱活动新纪录,在太空中漫步了7小时左右。

仅仅几个月后,神舟十五号航天员又再次行走太空。

对很多人来说,这样的进步或许已经足够惊艳,但对中国航天人来说,这只是一个新的起点。

就在这两天,神舟十九号乘组再次出舱,完成了空间站空间碎片防护装置的安装等任务,在太空中工作了超过9个小时,再次刷新了中国航天员出舱活动时长纪录。

在漆黑寒冷的太空中,航天员们就像是一群孤独的太空舞者,在失重环境下完成一个又一个高难度的动作,其中的艰辛和不易可想而知。

要知道之前世界单次太空行走时长最长纪录,一直是美国宇航员创造的,而如今这一纪录已经被中国航天员打破,中国也由此成为世界上太空行走时长最长的国家。

看来,中国即将在太空探索的道路上,走得更高、更远。

正如前面提到的那样,太空行走从来都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即使是像中国这样后来者,要想在短时间内追赶并超越先行者,也绝非易事。

但我们没有轻言放弃,没有好高骛远,而是始终保持着一种“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和定力,从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发展到今天的高度,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令世界瞩目的奇迹。

那么,这太空行走究竟有啥用?为啥各个国家都致力于这个呢?

太空出舱有啥用?

说了这么多关于太空行走的故事,相信很多朋友心中都会有一个疑问:航天员出舱到底是为了啥?是为了好玩、刷纪录,还是另有隐情?

从表面上看航天员在太空中漫步,确实像是在“观光”,他们或是在舱外自由翱翔,或是在空间站表面攀爬行走,看起来似乎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工作。

但实际上,每一次太空行走,都有着非常明确和重要的目的。

最常见的一种情况,就是航天员需要在舱外对飞船或空间站进行维修、升级或改造。

大家知道,在太空中飞行器经常会受到太空垃圾、微陨石等因素的影响,出现各种故障或损伤,这时候就需要航天员出舱,对损坏的部件进行检查和更换。

1973年,美国“天空实验室”在发射过程中,由于震动过大,导致两个太阳能帆板严重损毁。

当时地面指挥中心一度认为这个太空实验室可能就此报废,但最终,宇航员们通过一系列复杂的太空行走,成功修复了帆板,让“天空实验室”起死回生,成为美国第一个长期运营的太空实验平台。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哈勃太空望远镜之所以能够在轨运行30多年,离不开航天员们多次的太空维修守护。

国际空间站的建设和维护,更是需要大量的舱外作业,可以说没有太空行走,就没有人类在太空中的长期驻留和深空探索。

太空行走还是航天员进行各种科学实验的重要手段,在失重环境下,很多实验都需要在舱外进行,比如材料科学、流体力学、天文观测等。

通过亲自动手实践,航天员们可以获得更加直观和准确的数据,为人类认识宇宙、开发太空提供重要的第一手资料。

当年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留下的那一串脚印,不正是人类迈向太空的一大步吗?

而现在,中国航天员们在空间站外进行的一系列太空作业,又何尝不是为将来登月、探火铺平道路呢?

不管是中国还是美国,又或者是俄罗斯,每一位进行太空行走的航天员,都是人类的英雄和先锋。

人类的太空探索之路还很漫长,前方还有无数未知的挑战等待我们去克服,但只要我们秉持航天员们的勇气和毅力,人类终将能够实现移民火星、漫游太阳系的伟大梦想。

到那时,也许太空行走就会成为家常便饭,也许我们每个人都能在太空中自由地遛弯。

信息来源:

观察者网《美媒:中国航天员完成9小时太空行走,打破23年来美国保持的世界纪录》

航天员杂志《人类第一次太空出舱活动》

中国数字科技馆《太空行走极简史》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