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自由,毋宁死”美国人亨利在殖民时代中呐喊出来的一句话,成为了美国自始至终都坚持的信条,不论是代表美国的自由女神像、还是《独立宣言》。
美国总统克林顿在一次访问中国之际,也在演讲中侃侃而谈起了自由,他还觉得北大的自由氛围和美国很像,可没想到接下来就被人“打了脸”。
一名北大女孩手持话筒,喊出了自己内心的质疑:国家自由和个人自由是可以合二为一的,不是为了个人自由就可以抛弃国家自由,反过来也一样;
“只有为了正义和真理去选择最合适的道路,那才是真正的自由,不知道您是否认同我的观点?总统先生。”
不卑不亢,有理有据的话语让这个女孩一瞬间成为了全场瞩目的焦点,敢于在这样的场合“质问”一般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女孩的勇气令人钦佩。
如今24年过去了,女孩又过得怎样?
“勇敢”发声1998年6月25日,时任美国总统的克林顿开启了自己的访华之旅,中国崛起在即,克林顿此行就是前来加强和中国之间的合作的。
自上次1989年美国总统沃克·布什访华已经过去了近10年左右的时间,此番克林顿的访华之旅备受关注。
从西安再到北京,北京大学不过是克林顿众多访华目的地中的小小一站,却绝对是令很多人难以忘记的一站。
为了表现出对这位美国总统的“诚意”,北京大学就安排了400人左右的学生在台下聆听他的演讲,马楠,这位北京大学中文系的“高材生”就是其中之一。
1994年以绝佳的成绩进入北京大学的她,这一年已经大四了,能够在临离校之际参加这样的活动,马楠十分高兴。
负责组织学生的老师挑选了包括马楠在内的几个学生,让他们准备好问题,以便可以在“和总统的交流环节”中提问。
可提问并不是学生们自主提问,为了避免造成一些问题,老师就给提问的学生每人“安排了”一个问题,大部分是关于“人权”,关于“自由”的,克林顿的演讲内容也正是这些。
“内容给你们规定好了,不要搞些奇怪的发挥啊,这是美国的总统,我们要拿出中国人的风度来,拿出北大学生的底蕴来,但也不要紧张,不卑不亢就行了啊,尺度你们自己掌握。”
然而老师的千叮咛万嘱咐还是被马楠抛到了脑后,当克林顿在演讲台上讲着关于“自由的话题”时,她就已经在心中酝酿着。
美国式的自由对她来说意味着什么?她在北大求学期间曾经谈过一个男朋友,可临近毕业之际,俩人分手了,男友离开了她坐上飞机远去美国留学。
她对这件事一直难以忘怀,为什么男友一定要抛弃她去美国呢?她一直想不通,克林顿的演讲中就在描述着“美国式的自由”,真就如他自己所说那般“美好”吗?
她在台下认真地听着听着就犯起了嘀咕,想着想着,心里的委屈就涌了上来,在等到她提问的顺序时,她决定了自己要干点“出格”的事情。
怀着一点对前男友的怨恨,也带有年少轻狂般的“不知天高地厚”,马楠的提问就“超纲”了,她将老师安排给她的问题给稍微修改了修改。
在以“质疑”般的语气对克林顿总统说出了自己关于自由的想法之后,全场哗然,克林顿不失礼貌地笑了笑,似乎在想该如何回答这个“年幼的中国学生”的问题。
周围的学生们却送给了她热烈的掌声,在自己看起来是一次“意气之举”,可在外人看起来却是充满“勇气”的行动,敢在美国总统面前这样问,她不出意外地出名了。
同学们和老师看她的眼神都不一样了,她自己也意识到了自己做了一件多么“出格”的事,活动结束后,有外国媒体记者想要采访马楠时,她赶忙就推脱着跑掉了。
“反美斗士”“反美斗士”,成为了她那段时间的代名词,报纸新闻铺天盖地的报道,学校的领导也曾找过她谈话,询问她以后的打算。
“我不知道”马楠这样说着,她所有的计划都被打乱了,媒体采访应接不暇,她不知道自己怎地就被推到了“反美”的这个位置上来。
只好将一切交给了时间,自己安心地准备考试,准备毕业,时间是强大的,几十天过去,在她毕业的时候,人们已经不怎么关心她了。
她也得以顺利地毕业,投入到“未来的生活”当中去,她毕业后留在了北大继续攻读研究生,在一次接待留学生的活动中,认识了一个美国男孩——寇白龙。
寇白龙是美国男孩自己给自己起的中文名字,他一见到马楠,就爱上了她,然后不停地追求马楠,马楠见他颇有诚意,也就答应了他。
“反美斗士”嫁给美国男孩?当这样的消息被人曝光之后,她再一次引发了人们的关注,大家纷纷地“嘲笑”起马楠来:什么“反美斗士”,最后不还是成为了“美国媳妇”。
在美国总统克林顿面前“抨击”他的言论的马楠,现在竟然和一个美国人在一起了,这还是“反美斗士”吗?
舆论成为了俩人之间恋爱的最大阻隔,马楠也没有想到,自己当初的“意气之举”竟然给她后来的生活带来了重重阻难。
“为什么我就不能嫁给美国人呢?他喜欢我,我爱他,爱情不应该是这样吗?”马楠在面对外界的质疑时,始终没把那句“爱情应该是自由的”的话说出口。
“自由”,这个当初引起人们对她争议的词语,成了她口中的“禁词”,她害怕再度引起争议,她想要自己的生活平静下来。
爱情终于是让她不再纠结,渐渐地,她不再在乎外界的看法,专心地投入到和美国男孩寇白龙的爱情当中。
寇白龙从学校毕业后,没有选择回到美国去,而是跑到了附近的一所中学里去教书,俩人每天都会在一起互相学习,互相陪伴。
马楠教他中文,也给他讲中国文化,2001年的时候,曾经有美国的一所大学邀请马楠前去任教,马楠给拒绝了。
她不想去美国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寇白龙,2002年马楠研究生毕业,第二年,寇白龙就向马楠求婚,马楠高兴地说出那句“我愿意”。
婚后俩人很快就孕育出了爱情的结晶,一个活泼可爱的男孩,一家人搬到了上海,寇白龙继续在学校当外教,马楠则专心相夫教子。
生活看起来风平浪静,可舆论还是再度地找上了她,她也不得不站出来回应自己当年的所作所为。
不美好的婚姻2006年,她接受了《南方周刊》的记者采访,第一次完完整整地讲述了自己当年的心境和心中的苦恼。
距离1998年自己与克林顿的“风波”已经过去了8年之久,曾经青涩的女孩也已经成为“人母”,褪去了紧张和羞涩,她的脸上带着些许无奈。
“我承认当年对克林顿的提问是多少带点意气的,不是为了出名,仅仅是对他说的话有些不同的见解而已,没想那么多。”
她对外界盛传的自己已经搬到美国居住的言论笑而不语,“爱情是真的,但我们并没有离开中国。”
“崇洋媚外”接受过采访后,马楠就被网友冠以这样的标签,为了躲避这无止休的舆论,她在迎来了自己的第二个孩子后,一家人就搬去了厦门生活。
逃离了“舆论中心”,马楠也终于地消失在了大众的视野当中,嫁给美国人后过的好不好,坏不坏,很快就没有人关心了。
直到2012年,马楠在网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恳求大家帮她寻找“一个美国人”,曾经嫁给美国人,追寻爱情的她,如今却被对方无情地“抛弃”。
网友再度翻出她当年的言论,无情地嘲笑着她,“当年的反美斗士现在变成这样,真笑死了,看来当年是为了出名吧?”
讽刺,挖苦,马楠此刻在意的全然不是外界的看法,而是自己的孩子,她在文章中写道:自己的孩子被寇白龙带走了,寇白龙不让她和孩子见面。
原来,在2011年的时候,马楠和寇白龙的婚姻出现的问题,俩人的分歧越来越大,终于是协议了离婚。
可关于孩子的抚养权一直没有商定,寇白龙就把孩子带走了,她也失去了和寇白龙的联系,只好来到网上发文求助。
对于那些拿十几年前的事情来讽刺挖苦她的话语,她都不在意,唯一的请求就是“让她可以重新地见一见自己的孩子。”
面对这样一个可怜的“母亲”,终究还是有好心人帮她找到了寇白龙和孩子,随后马楠就一纸诉状将其告上了法庭,与前夫寇白龙争夺两个孩子的抚养权。
从“年少意气”时不经意间出了名,再到现在为了孩子不惜在网上公布自己的“家事”,时间改变的不止是年纪,更改变了一个人的心境。
大学时,马楠可以面对美国总统“勇敢”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然而时光荏苒,十几年过去了,她再度“勇敢”却是因为自己的孩子。
这一次,有网友站在了她这边,支持她同寇白龙的官司,不管过去如何,母亲想见自己孩子,这应该得到支持。
2013年,马楠的案子终于判决了,两个孩子的抚养权都判给了她,就在所有人都以为事情告一段落的时候,寇白龙却不肯将孩子交还给她。
他还在网上透露出了俩人离婚的真正原因:马楠是一个素食主义者,不把孩子交给她养是自己为了孩子的健康考虑。
寇白龙是美国人,他不反对素食主义,但也不支持,他能来中国,和中国人马楠结婚,就已经证明了他自己是一个包容性很强的人。
但是他不能允许自己的孩子也每天吃素食,“儿子小时候吃了素食好几年,曾经因为营养不良去过医院,可她(马楠)仍然让儿子继续吃素食。”
寇白龙在网上“控诉”着马楠的行为,“现在儿子已经长大了,但是女儿还小,我不能将女儿交给她来抚养。”
事情的真相出来了,对于这种家庭间的分歧,谁也不好多说什么,马楠又再度将寇白龙告上法庭,而且要求法院强制执行孩子的抚养权判决。
她还将言语之间的“剑锋”指向了寇白龙“出轨”:我祝愿你和新的太太有个美好的生活,但是孩子是我们之间的孩子!
北大“才女”沦落到在网上和人“骂战”,甚至不惜对簿公堂,换来的只是令人唏嘘而已,事情闹腾了一阵子也就渐渐地没了消息。
安静生活现在的她是厦门一所小学里的图书管理员,照料着偌大的图书馆,几千本图书和近千名学生,和儿子俩人平静地生活着。
每天努力地整理着书籍,也会在其他老师繁忙的时候选择去帮他们“代课”,她身上的北大学习经历也成为了学校里的“谈资”。
女儿在哪?有没有要回来?她没有透露消息,人们也再没有兴趣去关注别人的“私生活”,唯有她开心地和孩子们一起做活动,看书,拍照,照顾孩子们。
如果不是马楠北大的身份,如果不是她在众目睽睽之下当众“质问”式地问克林顿问题,也许人们根本就不会认识她。
虽然她后来的生活出乎了人们的意料之外,可生活就是这样,没有如果,她有过“辉煌”,有过名气,最后依然湮灭于人海,安静生活,不相父只教子。
“北大”的头衔和“质问”克林顿的经历并没有改变她的生活,也没有影响她对于生活的选择,她喜欢宁静,那就坚持宁静。
也许当初令她“出名”的关于自由的那番言论,正是她自己在告诉自己的话:爱情是自由的,不分国籍;生活的选择也是自由的,她选择了平凡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