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悟空被称为“平账大圣”,他到底帮忙平了多少账?
天上地下看到孙悟空都会尊称一声“大圣”,这是因为他之前被封为“齐天大圣”,不过却有观众叫他“平账大圣”。
这一称呼主要源于他在《西游记》中多次替天庭、地府等仙界机构“背锅”,原本存在的烂账、坏账被迫归咎于自己,从而掩盖了背后的管理漏洞或私利行为。
当然,这些事孙悟空都是不知情的,只是恰好误打误撞成了“背锅侠”,即便日后知道了也不好发作,那么他究竟意外帮忙平了多少账呢?
今天咱们结合原著分析一下:
地府生死簿的烂账
孙悟空大闹地府时勾销了猴类生死簿,导致地府轮回系统混乱。
然而,地府内部可能存在长期私改生死簿的行为:
例如崔判官曾私自为李世民添寿20年;取经途中一位大善人寇洪枉死,孙悟空找到地府,阎王看他确实冤枉,之后直接给他加了一纪(12年)寿命。
还有民妇李翠莲被冤枉出轨自杀,最后借尸还魂(恰好唐王之妹李玉英去世)的故事。
记录在册的都有很多,那些没有被提及的错账肯定还有很多,孙悟空的举动恰好成为地府推卸责任的借口,将所有历史烂账归咎于他。
蟠桃园的亏空
蟠桃园共有3600棵桃树,其中1200棵产九千年一熟的顶级蟠桃。尽管孙悟空偷吃部分蟠桃,但按时间推算,他仅在天庭待了约180天,无法吃光所有大桃。
而且孙悟空也不是天天吃。
原著写“只见那猴王脱了冠着服,爬上大树,拣那熟透的大桃,摘了许多,就在树枝上自在受用。吃了一饱,却跳下来,簪冠著服,唤众等仪从回府。迟三二日,又去设法偷桃,尽他享用。”
书中提到,七仙女摘桃时发现大桃“半个也无”、“止有几个毛蒂青皮的。原来熟的都是猴王吃了”。
但后来王母仍能拿出大桃举办安天大会,暗示天庭可能私藏蟠桃,并将亏空归咎于孙悟空。
太上老君的金丹
孙悟空偷吃了太上老君五葫芦金丹,而道祖实际炼制的金丹数量可能远超此数。
丹元大会需招待众仙,五葫芦显然不足,但老君告状时仅提及被偷吃部分,未说明实际存量,疑似借机掩盖私藏或挪用。
这也是孙悟空后来敢向老君索要千粒金丹的底气。
御马监的账目问题
孙悟空任弼马温时清点了天马数量,“这猴王查看了文簿,点明了马数”,使得后续管理无法虚报或倒卖。
关于孙悟空养马时的尽职尽责,原著是特别描写的:
“弼马昼夜不睡,滋养马匹。日间舞弄犹可,夜间看管殷勤,但是马睡的,赶起来吃草;走的捉将来靠槽。那些天马见了他,泯耳攒蹄,倒养得肉膘肥满。”
由于此前该职位长期空缺,两任之间的亏空可能被推给孙悟空,甚至天马死亡或丢失的责任也被归咎于他未交接职务。
其他潜在烂账
十万天兵天将的损耗:托塔天王讨伐花果山时损失的兵力,可能通过“死无对证”的方式算在孙悟空头上。
原著中半截观音那一难介绍过,托塔天王自从跟孙悟空打败仗后,一次胜仗都没打过,由此可以对他之前的战绩存疑,可能虚报。
而这所有的一切,都让孙悟空背锅了。
地府、天庭的人情债:因背锅积累的人情,使得孙悟空取经时能轻易获得众神帮助,如地藏王主动为寇善人延寿。
不过,也有部分观众认为,这些“烂账”可能并不存在。例如:
1. 生死簿由南斗星君管理(比地府管理级别高),地府无权私改,因此状告孙悟空的罪名明确,并未提到历史烂账;
原著唐王因为泾河龙王的事地府一游时有过描写:自那龙未生之前,南斗星死簿上已注定该遭杀于人曹之手,我等早已知之。
2. 蟠桃和金丹的实际消耗量可能确为孙悟空所为,不存在藏匿行为。
话说回来,尽管存在争议,但孙悟空“平账大圣”的称号更多反映了观众对天庭官僚体系腐败的讽刺。
孙悟空背锅的行为,既掩盖了天庭管理漏洞,也为他后续的“面子”与人脉奠定了基础,成为了西游故事中耐人寻味的隐喻。
西游记的故事,满满都是人情世故呀!
我要说的就是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