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时间以来,关于中美贸易谈判的杂音不断。华盛顿方面不时放出风声,单方面描绘中美贸易磋商进展顺利的图景,甚至偶尔暗示可能大幅调降此前加征的关税。
但稍微了解点情况的人都知道,这恐怕更多是美方场精心编排的独角戏。中方的回应则直截了当,三天内中方已多次明确表示,当前中美之间并不存在任何所谓的贸易谈判,毫无根据可言。
那美方为什么这么热衷于上演这出“谈判进展顺利”的戏?这背后恐怕有好几层考虑。
一个重要的原因,可能是想给资本市场提振一下信心。通过放出些积极的消息,哪怕不一定是真的,短期内也能刺激一下股市,制造点“政策利好”的氛围。
但这种靠不实信息来拉动市场的做法,风险相当高,肯定不是什么长远办法,还会出问题。
同时在美国国内特朗普政府也正承受着实实在在的压力。贸易摩擦持续不断,对美国经济的影响是看得见的,有些行业的人丢了工作,很多依赖全球供应链的中小企业日子很不好过抱怨连连。
比如,有美国花店就抱怨,从中国进口的永生花因为关税飙升,利润空间被大大压缩。
在这种大背景下,放风说谈判有了进展,可以暂时缓解一下国内民众和商界的焦虑,让他们感觉贸易摩擦带来的经济阵痛好像没那么厉害了,这对于争取选票、稳固执政基础来说,显然是笔划算的买卖。
再往深一层看,华盛顿这么做,可能还打着分化其他国家的算盘。当时美国单方面到处加征关税,惹得不少国家挺反感。现在放出风声说中美谈判有进展,也许就能让那些同样对美国关税政策不满的国家心里打鼓。
就像2018年钢铝关税风波中,加拿大和墨西哥曾一度先与美国达成协议那样。这样一来,美国就能减轻一些外部压力。
更有甚者,美方甚至还抛出过所谓“每日对话”的说法。但这种说法不仅没有任何官方渠道的正式确认,也看不到美国政府内部不同部门之间有什么实际协调动作,听起来更像是一种刻意营造出来的谈判氛围。
然而,面对美方这一波接一波的舆论造势,中国这边则表现得很平静,保持着自己的节奏和立场,没有被带偏。
美国想谈?先拿出诚意撤关税!中方对于重启谈判的态度一直没变,就一个硬性条件,美国得拿出实实在在的诚意,第一步就是把单方面加给中国的所有关税都撤了。这条底线中国守得很牢,也等于告诉美国那种光说不练、缺乏实际行动的沟通,中方没兴趣奉陪。
当然,中国这么有底气也是有原因的。看看中国经济自身的表现就知道了,比如说,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已经连续好几个月稳定在扩张区间,说明工业生产势头不错。
再看看国外市场,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在竞争激烈的欧洲地盘上市场份额还在一点点增加。跟《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那些伙伴国家的贸易往来,也保持着增长的劲头。
还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总量,也在稳步往前走。这些来自不同方面的数据,都在说明中国经济的基本盘是稳的,发展潜力是有的,这跟美方一些人试图描绘的景象,形成了挺有意思的对照。
有些观察家也看出了门道。比如近期美国知名亚洲事务专家库尔特·坎贝尔就坦言,中国是硬核家,美国过去可能有点小看中国的实力,而且他们制定对华策略的时候,目标好像不太清楚,思路也有些乱。
他还点破了华盛顿现在的一个尴尬局面,一方面,经济上确实有压力,需要通过谈判缓和一下。
另一方面又极度担心在谈判中显得软弱,从而失了面子。这种又需要合作、又放不下对抗竞争的心态,让美国的对华政策看起来经常自相矛盾。
但不可否认的是,中美关系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少些“隔空喊话”,多点“面对面”解决问题中美两国,全球经济体量排在前两位。这两个国家的关系走向,直接关系到各自的发展,更深刻影响着世界经济的稳定与增长前景。大家都在看,这大国到底打算怎么相处。
美国似乎想营造一种看似缓和的谈判局面,或许能带来暂时的平静,甚至一些策略上的操作空间,但这无法代替实实在在的信任。
未来之路如何走,考验着双方的智慧与担当。摒弃对抗思维,建立一种平等互惠、相互尊重的合作关系,探索务实、开放的新相处模式,或许才是符合双方乃至世界共同利益的方向。
可这绝非易事过程中挑战重重,甚至可能需要国际社会发挥一定的建设性作用,共同努力,才能最终找到一条通向共同繁荣的可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