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缅甸发生强烈地震,我国境内也有震感,那么高层居民遇到地震时该怎么办呢?
一、地震预警阶段(震前10-60秒)
1. 识别预警信号
立即打开手机地震预警功能(如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系统),或通过智能音箱接收警报。
高层建筑因地震波传播速度差异(P波先于S波),可能获得比低层多5-10秒预警时间。
二、强震阶段(震动持续中)
黄金生存原则:优先保命
1. "三角区"躲避法
优先选择 承重墙墙角(非剪力墙)、结实的 钢架床侧 或 低矮家具旁,形成"生存三角"。
案例:2011年日本宫城地震中,仙台市45层写字楼内人员通过蜷缩在办公桌三角区存活率超90%。
2. 关键防护动作
蜷缩姿势:双手护头颈,膝盖抵胸口,减少内脏冲击。
远离风险点:
✅距玻璃窗至少2米(防玻璃飞溅)
✅避开吊灯、书架、悬挂式空调等悬挂物
✅关闭明火/燃气阀门(预防次生火灾)
三、震动间歇期(主震停止后)
3分钟撤离窗口期
1. 快速风险评估
触摸门框确认变形程度:若门框扭曲>5cm,预示建筑结构受损,需放弃通过楼道撤离。
通过手机闪光灯(非明火)观察墙体裂缝:
‼️斜向裂缝宽度>3mm需警惕
‼️水平裂缝或X形裂缝立即启用Plan B
2. 分级撤离方案
10层以下:
沿消防楼梯快速下行,每层耗时控制在15秒内,保持"低姿扶墙"姿势。
10层以上:
优先前往避难层(国内超高层建筑每15层设1个),通过防火门进入后关闭通风系统。
超高层备选:
若通道阻断,利用缓降器(需提前安装)或消防软梯实施垂直逃生。
四、特殊场景应对
1. 夜间地震
保持平躺用枕头护头,避免摸黑移动(统计显示夜间地震伤亡中35%因二次碰撞导致)。
2. 电梯困人
立即点亮所有楼层按钮,背靠厢壁屈膝缓冲,通过紧急呼叫系统发送定位信息。
3. 燃气泄漏
用湿毛巾包裹硬物(如钥匙)击碎高处窗户(低处易聚集可燃气体),创造通风条件。
五、日常准备清单
高频哨(穿透力>120dB)、防尘口罩、多功能破窗器(压力>200N)、防火毯、高能量凝胶(保质期5年)、海水淡化片、地图、手电筒、反光信号布
数据参考
日本东京大学研究:高层建筑在7级地震中,主动逃生者伤亡率(41%)是就地避险者(12%)的3.4倍。
中国地震局实验:现代钢混结构高层抗倒塌能力可达IX度,但非结构部件(幕墙、管道)破坏常发生在VI度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