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中的“放手”艺术:教会孩子选择,赢得未来

麓屿心言 2025-01-23 21:06:47

最近和一位焦虑的妈妈聊天,她家孩子沉迷手机游戏,无论如何劝阻,孩子就是听不进去,甚至偷偷用她的手机充值买装备。

“我真是操碎了心!他现在就听不进去道理,以后可怎么办啊?”这位妈妈的声音里充满了无奈和担忧。

这让我想起了教育中的一个关键问题:我们到底该如何引导孩子,才能让他们真正学会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很多家长,就像这位妈妈一样,习惯了替孩子做决定,从穿什么衣服到报什么兴趣班,甚至到未来从事什么职业,都安排得明明白白。然而,这种“保姆式”的教育,真的能培养出独立自主的孩子吗?

恐怕很难。

真正的教育,不是“控制”,而是“放手”。  教会孩子学会拒绝和选择,培养他们的自主决策力,才是送给孩子受益一生的礼物。

01

被“安排”的孩子,难以拥有自主的人生

很多家长可能会说:“孩子还小,懂什么?我不替他做决定,他走弯路怎么办?”

这种想法看似有道理,实则忽视了孩子成长的内在规律。孩子不是一张白纸,任由家长随意涂抹;他们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想起一个令人唏嘘的案例,一位母亲为了让儿子考上名牌大学,从小学开始就严格管控儿子的生活,甚至连交朋友都要干涉。儿子也算“争气”,一路考上了重点高中、名牌大学。但大学毕业后,他却像变了一个人,整日沉迷游戏,不找工作,成了“啃老族”。

究其原因,正是因为这位母亲的长期“包办”,剥夺了儿子自主选择和成长的机会。他从未真正为自己的人生做过主,也就无法承担起人生的责任。

心理学上的**“自我决定理论”(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指出,人天生就有三种基本心理需求:自主性、胜任感和归属感。  其中,自主性是指个体感到自己的行为是自愿的,是出于自己的选择,而不是被迫的。

长期被“安排”的孩子,自主性需求得不到满足,很容易产生两种极端:要么变得叛逆,处处与家长作对;要么变得依赖,缺乏主见,难以独立。

正如心理学家温尼科特所说:“父母要成为孩子‘刚刚好的容器’,既提供安全和支持,也给予他们足够的空间去探索和尝试。”

02

“选择”的背后:是责任与成长

教会孩子选择,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意味着家长要放弃“控制”的欲望,忍受孩子“犯错”的焦虑,真正把孩子当作一个独立的个体来看待。

我的朋友李姐,在这方面就做得很好。她的女儿今年上初二,正是青春期,特别有自己的想法。有一次,女儿想报一个街舞班,但李姐觉得街舞“不务正业”,更希望女儿报一个奥数班。

换作以前,李姐肯定会直接替女儿做决定。但这一次,她忍住了。她和女儿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谈话,了解了女儿喜欢街舞的原因,也表达了自己的担忧。最后,她们达成了一个协议:女儿可以报街舞班,但要保证学习成绩不下滑。

几个月后,女儿不仅在街舞比赛中获得了奖项,学习成绩也稳步提升。更重要的是,她变得更加自信和开朗了。

李姐感慨地说:“我以前总怕她选错,现在才明白,真正的成长,就是在一次次的选择中学会承担责任。”

这让我想到了第一性原理:教育的本质是什么?  不是灌输知识,不是培养“听话”的孩子,而是引导孩子成为一个独立思考、自主决策、对自己负责的人。

教会孩子选择,就是赋予他们掌控自己人生的能力。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完全放任不管,而是要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引导。

首先,要给孩子创造选择的机会。 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例如今天穿什么衣服、周末去哪里玩,都可以让孩子参与决策。

其次,要引导孩子思考选择的后果。 例如,当孩子想买一个昂贵的玩具时,可以引导他思考:这个玩具真的值得买吗?买了之后会不会影响其他方面的开支?

最后,要尊重孩子的选择,即使他们犯了错。 错误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在不断的试错中,孩子才能积累经验,学会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03

拒绝的“智慧”:自律与边界

学会选择固然重要,学会拒绝同样是人生的一堂必修课。在物质丰富的时代,孩子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诱惑:电子游戏、垃圾食品、不良信息……如果不懂得拒绝,很容易迷失自我,甚至走上歧途。

正如文章开头的例子,沉迷游戏的孩子正是缺乏自制力的体现。他们无法拒绝游戏的诱惑,最终被游戏所控制。

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拒绝能力呢?

首先,家长要以身作则。 如果我们自己都沉迷于手机、熬夜追剧,又怎能要求孩子自律呢?

其次,要帮助孩子建立清晰的界限。 例如,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电子产品的使用规则,明确什么时间可以用,每次可以用多久。

最重要的是,要培养孩子的内在驱动力。 当孩子有了自己的目标和追求,自然会对那些无益的事情说“不”。例如,一个热爱运动的孩子,可能更容易拒绝垃圾食品的诱惑;一个热爱阅读的孩子,可能更容易抵制不良信息的干扰。

正如富兰克林所说:“我未曾见过一个早起、勤奋、谨慎、诚实的人抱怨命运不好。”  自律,才是通往自由的道路。

写在最后

教育是一场漫长的修行,不仅是孩子的成长,也是家长的自我提升。学会“放手”,信任孩子,引导他们学会选择和拒绝,才是对孩子最好的爱。

愿每一个孩子,都能在爱与自由中,成长为最好的自己。毕竟,真正的人生,从来不是轨道,而是旷野。

他们需要做的,不是沿着我们规划好的路线前进,而是勇敢地去探索属于自己的道路。

而我们能做的,是成为他们坚实的后盾,为他们照亮前行的方向,而不是成为他们人生的“绊脚石”。

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真正地展翅高飞,拥有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0 阅读:2

麓屿心言

简介: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分享家庭沟通与情感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