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庄园2月2日正确答案
猜一猜:过年贴“福”字的最早文字记载是在
A、宋代
B、清代
正确答案:宋代
答案解析:
“福”字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寄托着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过年贴“福”字的习俗由来已久,虽然确切的起源时间难以考证,但目前最早的文字记载可以追溯到宋代。
宋代是中国社会经济文化高度繁荣的时期,市民文化蓬勃发展,岁时节庆也更加丰富多彩。在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中,就记载了北宋都城汴京过年时的热闹景象,其中就提到了“福”字的使用:
“近岁节,市井皆印卖门神、钟馗、桃符、馈岁 、春帖之类,特精妙者,往往写于绢素,此亦图画之行也。”
这里的“馈岁”指的就是新年礼物,其中包含了寓意吉祥的各种物品,很可能也包括了写有“福”字的春帖。虽然这段文字没有明确说明“福”字是贴在门上的,但它至少证明了在宋代,“福”字已经作为一种新年祝福的象征出现,并被广泛使用。
此外,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中也记载了类似的场景:
“士庶家不论大小,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贴钟馗,钉桃符 ,贴春牌 ,祭祀祖先,王公大臣,宰执亲王,亦然。”
这里的“桃符”和“春牌”都可能包含了写有“福”字的装饰物。桃符最初是用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两位神将的名字,后来逐渐演变成写有各种吉祥文字的春联。而“春牌”则是一种更广泛的节日装饰,其中也可能包含了单独的“福”字。
虽然这些文献没有明确指出“福”字就是贴在门上,但结合后世的习俗以及“福”字本身的寓意,可以推断当时人们很可能已经开始将“福”字作为一种新年装饰贴在门上,以祈求福气的到来。
需要注意的是,宋代的“福”字使用可能与今天的贴“福”字习俗有所不同。例如,当时的“福”字可能不是写在红色的纸上,也可能不是倒贴。这些具体的细节在文献中并没有明确的记载,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考证。
除了文字记载,一些宋代的绘画作品中也可能包含了与“福”字相关的元素,但这需要更专业的艺术史研究来解读。
总而言之,虽然关于过年贴“福”字习俗的起源和演变过程还有许多未解之谜,但根据现有的文献记载,宋代是目前可以追溯到的最早时期。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一习俗逐渐演变,最终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熟悉的过年贴“福”字的传统。 贴“福”字不仅仅是一种装饰,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它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通过一代代的传承,小小的“福”字,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