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印度总理莫迪在印度人民院可是火力全开,不仅猛轰国大党,还直接把矛头指向了印度开国总理尼赫鲁,指责他60年前的对华政策导致印度在1962年中印边境冲突中惨败。
莫迪一开场,就先批评了国大党等反对派,说他们对外交政策指手画脚,只是想显得自己“成熟”,结果却给印度带来了伤害。
这话说得,国大党估计得气得不轻。
接着,莫迪就提到了那个让印度人至今都心痛的1962年中印边境冲突。
他说,尼赫鲁的“理想主义世界和平观”和“印中同胞兄弟”政策,让印度做出了最严重的战略误判之一。
这场冲突对印度的影响是“毁灭性的”,是印度历史上“最痛苦”的篇章之一。
这不是莫迪第一次公开抨击尼赫鲁了。
只要谈到中印关系,尤其是1962年的边境冲突,莫迪就总要把尼赫鲁拎出来批判一番。
在莫迪的叙述里,尼赫鲁晚年已经成了一个给国家蒙羞的领导人。
说实话,尼赫鲁的一生确实有功有过,但莫迪现在这么极力放大他的过失,甚至进行贬损,就不太正常了。
毕竟,尼赫鲁在印度历史上的地位可不低。
那莫迪为啥要这么做呢?其实,他有几个目的。
第一,他要给中印边境问题找一个“替罪羊”。
莫迪执政期间,中印在边境爆发了激烈冲突,印度吃了不少亏。
无论是被煽动起来的民族主义情绪,还是反对派的指责,都需要一个宣泄口。
莫迪自然不可能把责任往自己身上揽,所以他一方面指责中国,另一方面就抨击尼赫鲁之前的错误政策。
第二,莫迪想打击自己的政治对手。
尼赫鲁是国大党的领袖,而国大党现在是印度人民党的竞争对手。
莫迪通过批评尼赫鲁,其实也是在打击国大党。
第三,莫迪想拔高自己。
他指责尼赫鲁的对华政策“充满理想主义”“不切实际”,其实也是在强调自己的对华政策是出于现实考量、符合印度利益的。
还有印度媒体鼓吹说,莫迪在必要时刻采取了“咄咄逼人”的姿态,用武力回应了中国,而不是像1962年那样撤退。
他们觉得莫迪加强印度实力、加入战略联盟、限制中国经贸的做法更符合“现实政治”。
另外,莫迪及其支持者还对尼赫鲁支持中国进入联合国安理会的做法耿耿于怀。
他们认为,印度的支持加强了中国的全球外交地位,但却没能避免自身受到中国的“威胁”。
不过,咱们得说,莫迪的一些想法实在是太片面了。
他也没点出中印边境争端的实质,对印军主动越境挑衅的行为闭口不谈。
最核心的问题没摆正,其他事情说再多都没意义。
而且,莫迪批评尼赫鲁的做法,明显也不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
说到底,在中印边境问题上,尼赫鲁只不过是莫迪找的一个“替罪羊”。
这位印度开国总理去世已经超过60年了,却以这样的方式被后人提及,不得不说令人唏嘘。
其实,莫迪这么做的一大原因,还是去年的印度大选结果。
虽然莫迪和印度人民党赢了,但赢得并不好看。
莫迪的政治势力已经遭到了削弱,所以他得花更多心思巩固自己的政治势力、打击政敌。
但从外界的视角来看,莫迪的这种做法未必能起到太多实际效果,反而有加剧印度国内矛盾的风险。
至于中印边境问题,中方已经给出了正确的处理方法,印度当局还是少说一些无谓的话为好。
毕竟,解决问题才是关键,而不是一味地找“替罪羊”。
文:深度问题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