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里来闹新春,初一到年尾福满门。二七吉日有说道,习俗讲究记在心。”咱老祖宗传下来的年节习俗,那可真是一门大学问,从初一到十五,热热闹闹过完元宵,您可别以为这年就算过完了,后头还有不少好日子,讲究着呢!就说这正月二十七,在老黄历上可是个“吉日”,老辈人常念叨:1 不吃,2 不做,3 要送,4 不空,这里头的门道,且听我一一道来。

先说为啥正月二十七是吉日,这得扯到女娲造人。传说啊,女娲初创世,第一天造鸡,第二天造狗,依此类推,到了第七天,就造出了人。所以初七是人日,人们要吃七宝羹、登高祈福,感恩女娲娘娘赐福。往后呢,这正月里的日子,和人、家畜都有关联,正月二十七,正是“人期”收尾,谷物满仓,人畜兴旺,是个祈愿整年顺遂的好日子,带着新生的希望,满满的都是福泽。

这“1 不吃”,指的是不吃面条。在咱传统习俗里,面条又细又长,像绳索,不吉利。正月二十七,大家都盼着新的一年无拘无束、顺顺当当,要是吃了面条,怕像被绳索牵绊,遇上烦心事、难事,挣不脱,甩不掉。一家人围坐吃饭,这时候桌上摆的,多是寓意团圆的饺子、大饼,就是避开那“长条”的忌讳。

“2 不做”,其一就是不吵架拌嘴。大过年的,喜庆还没散呢,正月二十七更是要和和气气。老辈子讲,这一天要是吵了架,家里一整年都不安生,鸡飞狗跳的。邻里间要是红了脸,往后相处也疙疙瘩瘩。想想也是,好心情能把福气招来,坏情绪准把好运赶跑,所以不管天大的事儿,都得压着点火,和颜悦色把日子过。其二是不搬家动土。这时候正值新春,地气还未完全回暖,乱动土容易惊扰了土里的“灵气”,惊了家宅守护神。老人们常说,房子安稳,人心才安稳,等过了二月二,龙王爷彻底抬头,阳气足了,再折腾房子不迟。
“3 要送”,送穷神是头等大事。从正月初一开始,家里好吃好喝供着各路神仙,到了二十七,穷神也该“礼送出境”了。剪些纸人儿,当作穷神,再拿上扫帚,一路扫到家门口,嘴里念叨“穷神穷神你快走,金银财宝家中留”,把晦气扫得干干净净。还要送火神,正月里天干物燥,怕火神闹事,摆上供品,求它保佑一年无火灾,平安度日。再有送太岁,这一年要是犯太岁的,这时候虔诚拜拜,送上太岁星君爱吃的糕点,祈愿太岁高抬贵手,这一年顺风顺水。

“4 不空”,锅不能空,意味着家中粮食不断,新的一年吃喝不愁,哪怕煮一锅粥,也得让锅热热乎乎,有烟火气。水缸不能空,水是生命之源,满缸水寓意财源滚滚,家里事事顺遂,不缺水逆。仓库不能空,五谷满仓,是盼着丰收年景,六畜兴旺,有存粮,心里不慌。心更不能空,怀揣着对新一年的憧憬、感恩,对家人的爱,积极向上,这日子才能越过越甜。
虽说现在时代变了,有些讲究年轻人不一定全信,但这正月二十七的习俗,承载的是祖辈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的期许。咱把这些老传统拾起来,热热闹闹过节,和和气气待人,福气自然就跟定咱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