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感关系着孩子一生的幸福,一个有安全感的人,会发出温煦的光芒,既温暖自己,又照亮他人。
一个安全感被破坏的孩子,在成年时期会深受其影响。
比如社交恐惧、缺乏自信心、对伴侣缺乏信任感等等,都与童年时期安全感缺乏息息相关。
然而,安全感这东西,抽象又模糊,怎么保护孩子的安全感?
以下四件事,便是家长们需要格外留意,尽量避免踏入的误区。
言而无信,承诺成空
这样的对话在家庭中屡见不鲜,但往往孩子的期待最后换来的却是父母因工作繁忙、疲惫不堪而一再推迟或遗忘的承诺。
孩子的心灵是纯真而敏感的,他们对父母的依赖和信任都是无条件信任的。
一旦这份信任被言而无信的行为所侵蚀,孩子内心的安全感便开始摇摇欲坠。
作为父母,应当谨慎对待给孩子的每一个承诺。
如果因为特殊原因无法兑现,务必及时、诚恳地向孩子解释原因,并尝试寻找替代方案或新的承诺来弥补。
更重要的是,学会在日常中保持言行一致,用实际行动树立起“说话算话”的榜样。
过度比较,打击自信
“你看看隔壁小明,学习多认真,你再看看你!”
这样的话语,或许是家长们希望通过激励促进孩子进步的无心之语,却可能成为孩子心灵上的一道重伤。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拥有自己独特的发展节奏和闪光点。
过度地将孩子与他人比较,不仅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
还会让他们觉得自己永远不够好,从而失去追求进步的原动力和安全感的源
泉。
我们要学会欣赏孩子的独特之处,鼓励他们在自己的领域里努力探索、尝试。
当需要指出孩子的不足时,应采用建设性的方式,强调过程而非结果。
帮助孩子从失败中汲取经验,而不是一味地批评和比较。
忽视情感,缺乏陪伴
现代生活中,许多父母忙于工作,与孩子相处的时间被一再压缩。
即便是在家的时间,也可能因为手机、电视等电子设备的干扰,使得亲子之间的有效沟通变得少之又少。
情感的忽视和陪伴的缺失,会让孩子感到孤独和被遗弃,进而影响其安全感的建立。
咱们可以尽量为孩子创造高质量的陪伴时间,无论是共读一本书、一起做手工。
还是简单的散步聊天,都能增进亲子间的情感联系。
同时,减少自己在孩子面前的电子设备使用时间,让目光更多的聚焦于孩子身上,让他们感受到被爱和重视。
严厉惩罚,缺乏理解
当孩子犯错时,一些家长倾向于采用严厉的惩罚手段,以期达到迅速纠正行为的目的。
然而,缺乏理解和沟通的惩罚,往往只会让孩子感到恐惧和委屈。
而无法真正认识到错误的本质,更无法从错误中学习成长。
长期以往,孩子可能会变得逃避责任、不敢尝试,甚至对家长产生逆反心理,进一步削弱安全感。
我们在面对孩子的错误,家长应首先保持冷静和耐心,尝试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的行为动机。
通过开放的对话,引导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共同探讨解决方案。
同时,给予孩子改正错误的机会和空间,用鼓励和支持代替简单的惩罚,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学会自我反思和承担责任。
只有这样,我们的孩子才能在未来的道路上自信前行,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