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仪的出现,更加推进了航海事业,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对外贸易十分活跃,此时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北宋时已经形成了繁荣的经济基础,宋室南渡之后,逐步完成了我国经济中心南迁的过程,南宋时南方逐步形成为了我国的经济重心。
1.经济的发展与新兴城市的形成
两宋时期,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宋以前,城市的规划多遵循“里坊制”,至宋代时候,随着商业活动的繁盛,城市经济日趋繁荣,沿街设店进行商业活动十分普遍,逐步冲破了实行“里坊”制度的坊墙。引起这场革命的重要原因之一取决于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出现了直接面向街道的店铺,商业活动也逐渐不受时间的限制,岀现了热闹非凡的早市和夜市。
“城市空间不再以显示皇权的威力为本,那熙熙攘攘的街上活动的人群,不再受时间的约束,街鼓的管治,可以自由地在商业店铺购物,在茶楼、酒肆出入,表现出平民百姓在城市中地位的上升”。飞速发展的经济使得更多的人口进入城市,人口的膨胀也带来了城市居住空间的巨大压力,加之各种经济活动的开展对新兴的商业建筑业提出了迫切的需求。
“'城坊’之制到宋代就解体了,大概是因商业活动的发展而自发地冲破了'坊墙',城市的建筑形式部分改为面向街道的沿街建筑,主要大街改变为商店街道,集中式的购物中心一一'市’虽然继续存在,但是更多为沿街的店铺所代替”。
自此,也奠定了新兴商业城市的雏形。新的城市生活必然带来了对建筑功能的新的要求,此时出现了适应新的商业经济的沿街商业建筑,大量进入城市的人口居住问题也对建筑提出了新的要求。就汴梁和临安两大都市来说,首先是适应各种商业需求的商业建筑的出现,再次是为解决大量城镇人口而出现的新的住居方式。
史料统计,北宋时期十万户以上的大都市己经增加到了四十多个,如汴梁、长安、洛阳等均为当时的大城市,都成汴梁已经是一个具有百万人口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人烟浩饌,添十数万众不加多,减之不觉少”。南宋时期,经济重心的南迁,南方随即也兴起了一批繁荣的都会,如临安、扬州、福州、泉州等。
在这些城市的周边,还有一些定期集会,以满足商业流通的需要,慢慢又会衍生为新的市镇。由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的记载和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可知,汴梁城中已是大街小巷交织如网,店铺林立,百货云集,人来车往,一派熙熙攘攘的热闹繁忙景象,而南宋的《梦梁录》、《事林广记》等记载也使得我们可以真实地感受杭州的城市繁荣景象。足可见当时城市经济的繁荣。
城市中茶肆、酒肆和旅店业也非常繁荣,均按照分为不同的等级建造和经营,城中酒店林立,文中详细描述了几家酒店的位置以及规模,这些酒店多为多层楼阁建筑,楼层还有飞桥相连,装饰华贵讲究。这些酒店按照规模大小以及档次区别开来,南宋都城临安的酒肆也非常兴盛。
2.工商业的繁荣与市民文化的兴盛
由于城市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市民阶级开始壮大,宋代出现了独立的市民户籍制度一一坊郭户籍,类似于今天的城市居民户口制度,这标志着宋代市民阶层的出现与壮大。商品意识开始逐步影响到市民的社会生活中来,并“无孔不入地向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渗透”,“创造出带有明显商品化色彩的都市文化生活。
如在宗教场所开展的商业贸易活动,北宋的大相国寺即为一例。市民生活的繁荣也反映在市民文化中,或者说市民文化在此时获得了一次强劲的发展,并在社会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市民文学及说唱艺术的兴起、以市井娱乐为主题的宋词在此时繁荣发展,并出现了商品化倾向,风俗画的出现等均是宋代市民文化繁荣的表现。
随着工商业的繁荣和发展,市民生活的丰富,市民娱乐业得到了发展,出现了专门从事娱乐的场所一一勾栏瓦舍,百戏技艺云集于此,市民多流连忘返。这种瓦舍或称瓦子,逐步发展成为后世的戏台或者剧院。这些繁华的早期娱乐场所,也体现了宋代市民娱乐的商品化趋势。由文人参与创作的话本、杂剧等民间文学形式,也由于娱乐业的繁荣而获得了繁荣发展。
另外,随着市民文化的兴起,以及商业化的推进,原本属于文人雅士的文化艺术此时也逐步和市民情趣联系紧密起来,首先体现在文化艺术所表现的内容以及表现形式的市民化倾向上。
如宋代的诗词作品,开始演化至由文人和市民共同欣赏的形式一一“小唱”,多由文人创作,提供给歌妓等演出传唱,而这些歌妓往往会不惜本金的获取上等佳作,以提升自身的表演格调扩大影响,宋代婉约派词人柳永的作品,即是当时歌妓们争相抢购的文化商品气这种由文人创作的诗词,多能够反映或者迎合市民文化的情趣,如柳永的词作多表现相思、离愁、伤春、悲秋等市民喜闻乐见的内容。
在绘画艺术中,名人画作开始进入寻常店铺,作为装饰,以招揽顾客。在《东京梦华录》中有多处商业店铺中挂画以招揽顾客的记载,同时也有多处记有书画交易的情形。另外世俗画在此时开始兴起并发展。宋代时风俗画的代表作是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今天已经成为研究宋代城市、建筑、商业等等的重要依据。
宋代的文化成就与建筑的发展
有宋一朝,北方始终有少数民族政权与之对峙,就领土范围而言,是中国历史上疆域最小的中原王朝;就经济、教育、科技、文化方面所达到的成就而言,在中国古代史上则取得了空前的成就。
1.宋代“重文”政策与社会文化的发展
宋代推行“重文”政策,虽然由于战事频繁,对军事武备、战将人才的需求较盛,出现了培养专门人才的武学。但是整体上来看,宋王室更加强调文化的发展,朝廷鼓励民间办学的“学田制”以及选拔人才的科举取士制度的推行,大大鼓励了全社会读书学习的热情,加之社会经济的繁荣为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极有利的基础,宋代文化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宋代文化的典型特征表现为文化教育的大众化和普及化,使得社会民众整体文化素质得到提高。宋政府“重文”,对教育的重视尤为显著,“尊师重教”风气蔚然。宋王朝不仅广泛倡导兴学,而且“赐田给学”的学田制度,以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
宋代时中央和地方均有官学,如国子监、太学,还有各种形式私学。宋代的官学在数量和规模上都达到了前代所无法比拟的水平,不仅经济发达的地区兴办官学,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官学也较为兴盛。至南宋时,经济发达的市镇、乡村等设有官学。而私学包括私垫、书院、义学、村垫、家垫等,有些地方甚至达到了“五步一塾,十步一庠”的繁荣局面。
南宋临安内外,除中央官学和地方州县学校外,另外宋代的书院获得巨大的发展,如石鼓书院、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等。除了传统的儒学经义外,算学、武学、律学、医学、画学等都很繁荣,私学费用较低,更受出身卑微士子青徳,加之宋代推行的科举制度,使得就学人数往往十分庞大。
民间的蒙学、教化、女则等等也有很大普及,流传至今的《三字经》、《百家姓》等,仍为民间孩童启蒙读本。雕版印刷术和造纸术在宋代突飞猛进的发展也为宋代文化的普及和繁荣作出了相当重要的贡献。
2.士人阶层的壮大与辉煌的文化成就
如前所述,由于宋政府的“崇文”政策、教育高度普及等一系列原因,加之宋朝推行了新的科举制度,使得寒门出身的士子们也有机会通过科举考试脱颖而出。这导致读书人群体空前壮大,使得整个社会趋于文人化倾向,形成了以读书为荣的社会风气,文人活动的繁盛推动了社会文化的高度发展。于是,整个社会逐步体现出一派文质彬彬,温文尔雅的文人气息。
无论是哲学、史学、文学、绘画还是科学技术领域,宋代取得的成就均远远超过前代。宋代理学的兴起,较之前之儒学,表现出了更加思辨化、哲理化倾向,对后世影响极大。宋代注重治史,出现了以《资治通鉴》为代表的重要的史学著作,官修史著更是多不胜数。
宋代文人士大夫阶层壮大,文学和艺术得到了空前发展,在“唐宋八大家”之中,宋代大家即占有六位之席,此时的文人注重个人修养,往往诗书画兼修,“诗、词、歌、赋、书、画、琴、棋、茶、古玩构合为宋人的生活内容;吟诗、填词、绘画、戏墨、弹琴、弈棋、斗茶、置园、赏玩构合为宋人的生活方式”。
极大地推动了宋代文学和绘画的发展,宋代文人将宋词这一原本以市井“小唱”为主调的创作类型推向了“雅”化,出现了一大批著名词人,留下了无数佳作名句。在绘画领域,宋代文人画获得了飞速发展,尤以山水画为最,北宋时出现了董源、李成、范宽等山水名家;南宋时有“南宋四大家”一一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郭熙、郭思编撰的《林泉高致》又将山水画理论推向了一个高潮。
宋代界画成就也很高,为后世对宋代建筑以及室内格局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图像资料;宋皇室设立画院,推进了院体画的发展;写意花鸟画也为后世开创了花鸟画的新风尚,世俗是生活场景也多进入文化的审美关照之中,出现了世俗画的繁荣与发展。
宋代同时是中国历史上最善于总结归纳的时代,在多个领域汇编了各种规范文著。宋代史家创金石学,欧阳修著有《集古录》,赵明诚著有《金石录》。在科学技术等方面,宋代成就可谓壮观。沈括的《梦溪笔谈》被誉为科技百科全书、李戒的《营造法式》代表了营造技术的高度成就,同时在数学、天文学、医学领域,宋代均取得了让后人叹为观止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