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是一个“多事”的朝代,早在第二任皇帝朱允炆的时候,就因为削藩问题而引起了长达4年的靖难之役,最终朱棣战胜了自己的侄子成功当上皇帝,接下来的明朝虽然迎来了一个盛世局面,但很快问题就再次出现了,朱棣之后是朱高炽。
朱高炽之所以能获得皇位,主要是因为朱棣口中的“好圣孙”朱瞻基,朱瞻基有个好父亲,好媳妇,好爷爷甚至好孙子,就是儿子朱祁镇不行,此人十分轻浮,不仅自身能力一般,还任用太监,亲征瓦剌,导致自己成了俘虏,大明皇帝群龙无首。
为了保证朝堂平稳运行,弟弟朱祁钰被册立为新皇帝,结果在八年之后,朱祁镇从瓦剌返回,很快就发动“夺门之变”重新夺取皇位,从当时的情况来看,朱祁钰有着长达八年的积累,但当自己被哥哥赶下皇位的时候,身边为什么没人救驾?
朱祁镇的意外![](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17798f5f261afcba3556d4095d054cd7.png)
按照古代嫡长子继承制度的规矩,宣德皇帝朱瞻基亡故之后,顺位继承的应该是他的长子朱祁镇,朱祁钰作为次子,原本应该成为一个王爷偏安一方,国家大事和他基本没有太大的关系,但最终却因为一次意外,被牵扯进入了波澜之中。
早在朱祁镇年幼的时候,朱瞻基就曾问他,如果让你当了天子,你能够让大明太平吗,朱祁镇略作考虑之后,小声回答说能,朱瞻基接着问他,如果有干扰国家,心存不轨之人,你敢率领大军去进攻它吗?朱祁镇果断回答说敢。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42bc7b4939faaf7bbddf90ebc0d89eba.png)
按照常理来分析,一个年幼的小皇子能够做出这样的回答,足以证明他的优秀,或许只是口头上的一时之快,但依然能够体现出他的决心,多年之后,朱祁镇当年对父亲的承诺果然实现,只不过当时发生的事情却十分讽刺。
朱祁镇统治的明朝时期,天下并不太平,也就是说,这样看当年对朱瞻基所许下的承诺第一点并未实现,而第二点,朱祁镇虽然亲率六军御驾亲征,的确做到了当年所说,但出兵仓促,堂堂的皇帝竟然变成了少数民族的俘虏。
朱祁镇在位时期的正统年间,少数民族瓦剌经常侵犯边境,导致明朝并不太平,最终在1449年,朱祁镇想效仿自己的父亲和爷爷,率领大明军队作战,最终决定御驾亲征,这原本是一件十分提升士气的大事件,但却变成了明朝祸患的根源。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cdcef55876bddc819c8c763f8497fad2.png)
朱祁镇由于过分信任宦官,导致大军在并没有做好准备的情况下就出发,更重要的是,行进之中的大军并不能按照原有的计划出发,而是在大雨滂沱之际,拥挤在一条小道上,这就导致前后人马并无法衔接妥当。
加之以朱祁镇仓促出击,最终引发了土木堡之变,明朝虽然拥有50万大军,但因为实际上被切断了水源,几乎丧失了所有战斗力,虽然选择班师回朝,但在中途却遭遇了瓦剌军队的袭击,不仅明朝最为精锐的三大营几乎全军覆没,许多高级官员也就此阵亡。
朱祁镇本人也变成了瓦剌族的筹码,被对方用来要挟大明让出城池,甚至以皇帝的性命多次进行谈判,企图让明朝妥协,事情一时陷入焦灼状态。
临危受命的朱祁钰![](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c526971cf466fcd55bda144552e0572d.png)
这次事件是属于两个人的危机,首先是对于明朝而言,皇帝成为了对方的俘虏,就意味着国内即将发生大动乱,为了稳定边疆局面,驻守的将士们冒着抗旨的风险抵御外敌入侵,孙太后在兵部尚书于谦的辅佐之下从容应对大明的危机。
因为情况得到了及时缓解,失去了朱祁镇这个皇帝,明朝的运转似乎没有怎么受到影响,大明参考当年北宋的悲剧,等到瓦剌军队带着朱祁镇来北京城下谈判的时候,明朝已经立了新的皇帝朱祁钰,这是一个意想不到的情况。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949e31006dcce910c373984fbb32df63.png)
当时在瓦剌手中的朱祁镇已经被册封为太上皇,虽然在头衔上要高于朱祁钰,但也同时表明,朱祁镇已经是一个无关紧要的筹码,并不能对大明构成威胁,尤其是于谦对京城布防十分严格,瓦剌军队根本无机可乘。
此时的瓦剌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地步,向前不能攻破城池,也不能通过朱祁镇威胁大明作出让步,向后就意味着长时间的如意算盘即将落空,在一番纠结考虑之后,瓦剌决定带着朱祁镇返回草原,明朝的这一次危机也算是有惊无险地度过了。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7d8780a9f3edb26cb0aa7cc9524ad203.png)
对于明朝来说,双方暂时陷入僵持,短时间内或许不会有太大的动作,但对于朱祁镇来说,沦为弃子的他危机才刚刚降临,朱祁钰即位,意味着他失去了利用价值,此前的瓦剌或许会给他一些优待,但现在完全需要自食其力去生活。
这一段时间的苦难也成为朱祁镇后来发动夺门之变,重新登上皇位的重要理由之一,既然如此,但依然也不能否认朱祁钰对明朝的贡献,他所接手的是一个内忧外患的时期,因为连年的征战和水患的影响,国内矛盾已经十分严重。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c8b675b8e1a1de019e8a7629424cc97a.png)
朱祁钰登位之后,采取了很多措施维护国家稳定和人民安乐,甚至还组织了首都保卫战,让明朝的统治更加稳定,这种看似欣欣向荣的局面持续了7年的时间,似乎没有朱祁镇的存在,明朝也可以稳固发展,还独自击败了瓦剌。
但随着两国之间关系的缓和,瓦剌竟然将朱祁镇放了回来,看似是求和,实际上却引发了大明的又一次危机,要知道朱祁镇回来的时候,大明已经拥有了一个皇帝,朱祁钰毕竟当皇帝那么长时间,想要还回去肯定是不可能。
从另一方面来说,明朝上下已经一致决定,朱祁镇就是太上皇,自从双方见面之后,也并没有因为兄弟骨肉情深而抱头痛哭,为了避免不必要的争端,朱祁镇实际上被软禁了起来。
实际上朱祁钰这样做也有自己的私心,只要他当了皇帝,就可以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让大明江山在自己这一脉传承下去,所以朱见深很快被废黜,朱祁钰随后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但仅仅三年的时间,这个太子就夭折了。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4fef44288c10919acea18780644c90d7.png)
原本朱祁钰还十分年轻,所以在立储的问题上并未太过在意,可惜他在1457年身患重病,为了保证明朝皇位的顺利传承,有些大臣开始密谋让朱祁镇复辟,最终在周密的计划之下,一群号称忠心耿耿的臣子破开了南宫大门,朱祁镇重新登上皇位。
这就是历史上的夺门之变,角色也发生了互换,被软禁起来的人变成了朱祁钰,结果在不久之后,年仅29岁的朱祁玉就去世了,对于他死亡的原因自然是议论纷纷,从本人的身体状况来看,虽然患病在身,但也不至于在短时间内迅速死亡。
所以有人怀疑是朱祁镇暗中派人下手,即使在朱祁钰死后,依然饱受诟病,朱祁镇赐给他的谥号充满罪恶,将朱祁钰描述得十分不堪,这个为大明付出了一生心血的人,最终就落得个这样凄惨的下场。
无论是史书还是朱祁镇的描述,朱祁钰执掌明朝八年时间是事实,但为什么在政变发生的时候,没有人来帮他?
深层次原因![](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57aa0c45206bec9228412196e24527fa.png)
首先是因为事发突然,朱祁钰自认为,已经将朱祁镇封为太上皇,并且这八年以来,自己把大明江山管理的井井有条,基本不会有什么意外状况出现,手下的大臣们和自己是一条心,但他终究是失误了。
按照朱祁镇和朱祁钰的关系,想要重新获得自己的皇位,二人完全可以坐在一起谈一谈,但朱祁镇却讲究兵贵神速,在猝不及防的情况下就发动了政变,无论是和大臣之间的商讨,还是命令的下达,朱祁钰对此全然不知,所以根本没有机会作出反应。
即使想要组织对抗,也是完全来不及反应,由于事发突然,朱祁钰身边的心腹大臣根本没有时间来组织救援行动。
不仅如此,在朱祁镇发动夺门之变的时候,朱祁钰已经是身怀重病,可以说是有心无力,即使他想要反抗,但身体也让他力不从心,只能眼看着朱祁镇夺走了自己的皇位。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12605be0f41cd10f94d6411cc7bf5734.png)
另外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原因就是大明朝内并不团结,朱祁钰在位期间,还没有太过明显的表现,主要是因为外敌陈兵列阵,朱祁钰为了让上下一心,对朝中大臣进行了监控,有很多人虽然在表面上表示顺从,但实际上并非真心拥戴朱祁钰。
所以早在朱祁镇返回的时候,就已经有了重新拥立他的想法,如今时机已经成熟,所以有很多朝中重臣在关键时刻都选择了背叛朱祁钰,其他一些无足轻重的小官员,自然只能遵从他们的命令。
在这种情况下,朱祁钰就变成了孤家寡人,虽然为明朝出了8年的力,但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却没有人站出来帮助他。
参考资料
[1]陈时龙.过渡皇帝——朱祁钰小传[J].紫禁城,2009,(06):24-25.
[2]陈时龙.北狩皇帝——朱祁镇小传[J].紫禁城,2009,(05):34-35+2.
[3]常强.“太上皇”与“太上皇帝”[J].紫禁城,2010,(03):97-101.
朱祁钰的儿子死了,但凡有几个儿子,朱祁镇也不可能复辟成功!
朱祁钰没的儿子死了,但凡有几个儿子,朱祁镇也不可能复辟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