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功夫”是我国传统文化之中独树一帜的存在,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功夫不仅对于“老外”而言充满神秘感,我国很多人也对它充满崇拜,早在古代时期,社会上就已经出现了各种经典武学和门派,并且彼此传承生生不息。
正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每逢乱世,许多有侠义心肠的武术高手就会挺身而出,为民族大义贡献属于自己的一份力量,其中不乏有许多地位崇高的武术宗师,最典型的就是大侠霍元甲了,他是清朝末年的武学宗师之一。
作为中国武术的代表性人物,霍元甲的一生都在书写传奇,从体弱多病的身强体壮,从孤身一人的全国响应,后来更是创建了影响力巨大的精武体操会在增强国民体质,作为武学界的泰斗级人物,霍元甲的身前身后事又是怎样的?
幼年霍元甲霍元甲出生于一个武术世家,父亲霍恩第是当地的高手,不仅开武馆收徒,而且颇有名望,很多人都以为霍元甲从小就可以继承父亲的衣钵,在浓厚氛围的影响下从一开始就接触武功,但事实并非如此,霍元甲最初的表现并不像是一块练武的材料。
他从小体弱多病,早年没少受到同乡人的欺负,按照父亲的性格,原本打算让霍元甲练武,但看到他当前的身体素质,担心习武之后可能会辱没霍家,所以禁止霍元甲学习武术。
这个决定对霍元甲的打击很大,但他并未灰心,发誓一定要练成最好的武功,既然无法光明正大跟随父亲练拳,于是霍元甲就选择在暗中窥视学习。
虽然是偷师学艺,但因为有极高的天赋,他的武功进步很快,在很短的时间内,哥哥弟弟都不再是他的对手。
很快父亲霍恩第也发现了这件事,见霍元甲如此痴迷执着,他也不再阻拦。
从这一天开始,父亲亲自教导霍元甲学习武功,有了专业的监督和指导,再加上霍元甲的潜心苦练,很快连霍家祖传的迷踪拳也被霍元甲学会,达到了当时社会的巅峰,没多长时间,霍元甲的武功就已经练到了炉火纯青。
当时的霍元甲年轻气盛,对武功的理解还只停留在招式层面,虽然很多时候在行侠仗义,但更多的是想和别人一争高下,对于这一点从早期的影视剧作品中就可以看出来,后来的霍元甲家大业大,对武功的追求也到了十分痴迷的程度。
在当时的天津擂台上几乎已经打遍天下无敌手,霍元甲的目标是“津门第一”的称号,擂台上的一张张生死状逐渐帮他达成了这一个成就,但此时的霍元甲依然只是一介武夫,别人对他的尊重完全是出于害怕,他只想将武功变得更加高深莫测。
但随着大环境的变化,霍元甲的观念开始逐渐发生改变,在此期间对他影响最大的人就是药店的老板农劲荪,他同样热爱武术,但更加偏向于拯救国家和民族,早年的农劲荪曾留学日本,所以对革命和改变有着非常明确的认识,学识也非常渊博。
后来还参加了孙中山的同盟会,回到国内之后也为了改变清政府腐败无能以及来自列强的侵略而努力,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在他们所生活的时期,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也随之爆发,在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特殊社会环境下,此二人在救国方面达成了一致。
霍元甲在和农劲荪的不断交流之中,接触到了许多更加先进的思想,他也变得渴望自强不息,尤其是看到国家的现状之后,霍元甲开阔了自己的眼界,也明白了许多道理,面对强大的侵略者,武功应该是增强国民体质的强身健体之术。
只有这样才能够增强国民的整体素质,将来才有可能赶走侵略者,在这种全新的认知之下,霍元甲创立了精武体操会。
用生命诠释精神正是在霍元甲的倡导之下,人们对武功的认知逐渐从最初的习武强身演变为强国强种抵御外敌,自从建立精武体操会开始,霍元甲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许多乐于接受新思想的进步人士都加入其中,在学习武功的过程中谋求救国之道。
体操会也成了当时国家环境下独树一帜一般的存在,民族危机时刻,自然少不了外国列强的针对,霍元甲作为精武体操会的创始人,总是能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但是有很多来自国外的所谓武师要挑战中国的传统功夫。
面对接踵而来的挑战书,霍元甲都选择一一应战,为了给中国功夫和中国人正名,霍元甲还多次主动挑战,这些手下败将有的认错,有的甚至灰溜溜逃跑,总而言之,这一时期霍元甲精武体操会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但是树大招风,既然明面上无法针对霍元甲,那我心怀叵测之人就会选择从暗地里下手,作为当时中国武术的泰斗级人物,霍元甲没过多久就意外去世了,这件事情在当时掀起了轩然大波,因为事情实在太过可疑。
从影视剧中的表现来看,战无不胜的霍元甲是在比武过程中被日本人下毒,最终导致中毒身亡,由于证据被当场带走,所以当时加害霍元甲的凶手并没被追到,但从真实的历史情况来看,或许和这个结局存在一定出入。
根据相关记载,在霍元甲风头正盛的时候,他们有日本的武馆前来挑衅,要求与霍元甲进行比武,他很快带着自己的徒弟刘振声前往,但当时霍元甲的身体状况并不乐观,他患有先天性哮喘,童年时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虽然开始练武之后,这种情况很大程度上得到了缓解,但毕竟没有根除,尤其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哮喘病的发作越来越频繁,所以霍元甲也有了自己的专人医生,虽然是个日本人,但实际上的治疗效果很不错。
在这次和日本人的比武过程中,这位来自日本的医生也在场,因为在赶往武馆之前,霍元甲曾来到此处问诊,比武结束之后,在场的有些武者对霍元甲并不服气,所以多次出言出手,接连挑衅,后者哮喘发作只能一退再退。
这位日本医生在劝导的同时,以劝说霍元甲治病为由,对其进行了注射,徒弟刘振声一直被拒绝在门外,并不知道里面发生了什么情况,随后就被告知霍元甲的生命危在旦夕,回来没多久就不治身亡。
霍元甲的死亡虽然成名,但他的精神却在被一直延续着,精武体操会就是一个典型,早在霍元甲去世之前,各地已经纷纷响应开了分会,虽然人不在,但是精神与气质永存。
霍元甲的身后事正所谓子承父业,在霍元甲去世之后,居住在故乡的后代们都十分低调,他的长子霍东章和次子霍东阁有着截然不同的性格,其中霍东阁最为擅长武功,在父亲霍元甲的细心培养之下,霍东阁在16岁的时候已经文武双全。
他虽然年幼,但练习十分刻苦,在父亲去世之后,跟随叔叔霍元卿在精武体操会担任教官。
因为国内情况实在不景气,霍东阁选择远走他乡,到国外谋求生路,基于对父亲的执念,即使来到了国外,霍东阁依然坚持成立了精武体操会。
对于南洋来说,中国功夫就是一个十分陌生的名词,所以在精武体操会成立之初,四方高手全都来此学习武功,加上当地还有不少的华人帮衬,所以精武体操会在当地蒸蒸日上,在这个武馆之中,是医学和武学齐头并进。
原本作为霍元甲的后人,可以就此将自己的家族发扬光大,但很快国际情况又发生了剧烈改变,伴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日本侵略者将战火蔓延到了这里,面对枪炮的热武器,所谓的武功显然不是对手。
霍东阁虽然有心报国,奈何中国功夫在真枪实弹的军队面前,也是无能为力,面对当地成群结队的伤员和瘟疫的感染者,霍东阁干脆放弃了武功,选择一心从医,治病救人。
虽然从人生的大方向上来看,霍东阁的理念和父亲霍元甲是背道而驰的,但从民族大义上讲,霍东阁的这一转变十分正确,并且顺应时代潮流,也让霍家得到了延续和发展。
到了今天,霍元甲的身后事依然在继续书写,霍东阁的侄子霍寿嵩也有了自己的传承和后代,但因为家族传统在实际上已经发生改变,所以这一代人基本没有练武的材料,只能延续家族曾经的医术。
结语对于霍元甲而言,后代的发展是幸运和不幸并存的,幸运的是家族还在延续着,不幸的是原本尊崇的武学已经不复存在,霍家拳乃是霍家的立身之本,如今已经没有几人能学会了,至于绝学迷踪拳就更加难以寻觅。
更加悲惨的是,这些后代们终日难以回到故土,一直居住在印度尼西亚地区。
参考文献
[1]谭畅.远离迷踪拳的霍家后人[J].小康,2010,(12):105-107.
[2]张军.霍元甲后人正式提起诉讼[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6-03-22(008).
[3]罗中云.霍元甲后人披露大侠死亡真相[N].北京科技报,2006-02-08(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