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白塞氏病人通过中药调理,症状得到了明显的缓解,生活质量也提高了不少。目的不是鼓吹中药能“根治”白塞病,而是想让大家看到,在规范诊治的基础上,中医药可以作为一种有效手段,帮助改善症状。
(注意:白塞病是一种慢性疾病,目前医学上还没有“断根”的说法,任何宣传“包治”“根治”的内容都不靠谱。一定要在正规医院风湿免疫科就诊,中药只能作为辅助调理手段。)
这位病人姓罗,35岁,男性,山东菏泽人士,是一名程序员。罗先生第一次来看诊时,整个人看起来很疲惫。他说自己从两年前开始,口腔溃疡反反复复发作,一开始以为是“上火”,吃了维生素B2、清热解毒的药,时好时坏。后来溃疡越来越严重,有时候嘴唇、舌头同时破好几处,吃饭都困难。
更让他难受的是,隐私部位也开始出现溃疡,疼得走路都受影响。去医院检查后,医生给他做了全面检查,最终确诊的是白塞病。
(小知识:白塞病是一种全身性免疫疾病,主要表现是口腔溃疡、阴部溃疡、眼睛发炎等。西医一般用免疫抑制剂、激素控制病情,但部分病人用药后副作用明显,或者症状反复发作。)
罗先生说,他吃了半年西药,溃疡发作的频率降低了,但还是会时不时复发,尤其是加班熬夜后,嘴里必定长溃疡。他听朋友说中药可能有用,就想试试看能不能调理一下体质,减少复发。
在辨证时,发现他的情况属于湿热毒瘀为主。主要症状就是溃疡,面偏红,周围红肿,疼得厉害,隐私部位也是同样,红肿明显,有时候还渗出液体,容易口干、口苦,大便粘马桶,小便偏黄,舌头红,舌苔黄厚。
简单来说,就是体内湿热太重,加上长期病情反复,导致气血不通,形成了“瘀”。这种体质的人,往往容易上火,皮肤黏膜容易溃烂,而且伤口不容易愈合。
(注意:中医讲究辨证论治,不同人的体质不一样,用药也不同。比如有的人是“脾虚湿盛”,有的是“阴虚火旺”,不能一概而论。)
(具体药方不详细写,因为每个人情况不同,乱抄方子可能适得其反。)
罗先生拿了15天的药,我叮嘱他:饮食一定要清淡,辛辣、烧烤、火锅千万别碰;晚上尽量11点前睡觉,熬夜会加重湿热;如果溃疡特别疼,可以用淡盐水漱口,或者外敷一点冰硼散(但不要长期用)。没想到一个月下来,溃疡发作减少了,疼痛减轻了,罗先生坚持吃了10周药以后,复诊时他说:“溃疡还是长了,但没那么疼了,而且好得比之前快。”
之后连续调整了两次方子,减少了一些苦寒药,加了点养阴的成分(像生地、麦冬),因为长期清热容易伤阴。又过了两个月,罗先生反馈口腔溃疡从以前的每月发作2-3次,减少到1次左右;隐私部位的溃疡基本没再出现;大便成形了,舌苔也没那么黄厚了。他现在仍然定期复查,西药也没停,但整体状态比之前好了很多。
在此还是要强调几个问题。
第一,中药不能替代西药:白塞病是免疫系统问题,西药(如激素、免疫抑制剂)是控制病情,中药是调理本源。
第二,中药的作用是调理体质:比如清热祛湿、改善血液循环,可让溃疡发作减少、疼痛减轻,始终难以去彻底。
第三,生活调养很重要:熬夜、吃辣、压力大都会诱发溃疡,即使吃药,不改生活习惯也很难见效。
如果你或家人有类似问题,可以参考以下建议:
第一步是先确诊:反复口腔溃疡不一定是白塞病,可能是维生素缺乏、感染等,一定要先去医院检查。
第二步是中西医结合:西药控制病情,中药调理体质,两者不冲突。
第三步是记录好诱因:比如吃了什么、熬夜后是否加重,找到规律后尽量避免。
第四步是保持好心态:慢性病需要长期管理,不要急于求成。
温馨提示:白塞病越早干预,效果越好!切勿拖延,以免病情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