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17岁的高明与段瑞芬同时考入兰州军区话剧团。两个身高超群的年轻人,在《霓虹灯下的哨兵》排练中渐生情愫。彼时剧团明令禁止25岁以下演员恋爱,这对璧人却在熄灯后的排练厅偷偷互教台词。
当恋情被指导员撞破,面临开除危机时,段瑞芬毅然提议转入地下恋。
此后七年,他们借着集体采购的机会在供销社交换书信,利用下乡演出在麦垛后匆匆见面,直至1966年光明正大领证结婚。
新婚夜,两人把部队宿舍两张单人床拼成婚床,这个8平米的房间见证了他们最艰难的岁月。长子高亮出生时,高明正随团在边境慰问演出,段瑞芬独自在零下20度的兰州产房分娩。当丈夫带着攒了半年的粮票赶回,看见的是妻子在公共水房边洗尿布边背台词的背影。
1980年代,为让转业到西安电影制片厂的妻子重拾事业,高明推掉北京总政话剧团的调令,一家四口挤在厂区筒子楼里。正是这段日子,他在《黑炮事件》《站直啰别趴下》等影片中塑造出经典知识分子形象。
1995年,53岁的高明凭《孔繁森》连夺金鸡、华表等六大影帝。庆功宴后,他却在夜市给妻子买了条15元的真丝围巾——这是段瑞芬唯一收到的“奢侈品”。
面对纷至沓来的商业代言,这位西北汉子始终坚守“三不原则”:不接药品广告、不上综艺炒作、不离开西安拍戏超过半月。
正是这份清醒,让他躲过九十年代末明星代言暴雷潮,也令儿子高亮在《打狗棍》《勇敢的心》等剧中踏实打磨演技。
2018年冬,正在拍摄《太行之脊》的高明接到噩耗:50岁的高亮在剧组突发心梗。这位在《大决战》里演活林彪的老戏骨,第一次在片场失声痛哭。
追悼会上,他坚持用儿子生前最爱的《平凡的世界》段落致悼词:“生命里有多少无奈和惋惜,又有怎样的愁苦和感伤?雨浸风蚀的落寞与苍楚一定是水,静静地流过青春奋斗的日子。”
如今走进高明夫妇的北京寓所,墙上挂着三代同堂的全家福,茶几摆着儿子获得的“全国德艺双馨电视艺术工作者”证书。
当记者问及婚姻保鲜秘诀,段瑞芬笑着指向阳台上侍弄花草的丈夫:“他到现在还保持每天给我打洗脚水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