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红婵父母随着全红婵的走红,一直活在镜头下,分享他们家的生活。
他们夫妇三观正,为人踏实本分,虽然如今家庭经济状况大幅改善,他们依然勤勤恳恳地劳动,过平凡而普通的日子。
他们没有因为全红婵的大红大紫而目中无人,也没有毫无底线地营销全红婵,一家人既不得瑟,也不卖惨,很得粉丝们的好感。
然而最近,我看到全红婵爸爸一个视频,他在大谈他的教育理念,让我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
全红婵爸爸说,他不会要他的孩子去认真读书,考什么本科,然后毕业后当一名老师或者一名医生。
他认为:孩子喜欢的东西比家长硬压着去学一样东西,差了十万八千里。孩子有这种爱好,就喜欢,就会用心去学。
全红婵爸爸最终还是走到了开始分享父母成功教育的路上了,他的理念是尊重孩子的喜欢和爱好,不强迫孩子一定要走传统的应试教育之路。
我讨厌这样自以为是的父母,我讨厌凭借孩子的成功大谈特谈教育的父母,我更讨厌因为孩子某方面天赋成功而鄙视或者贬低应试教育的父母。
因为这才是绝大多数孩子要走的路。
尊崇孩子的天性,发掘孩子的天赋,顺其自然,因材施教,这是放在哪里都正确的教育理念。
正确就代表一定会成功吗?正确就代表一定具有可操作性吗?
全红婵的成功是父母正确教育理念的成果吗?
全红婵的成功之路我们都知道,7岁因弹跳力出色被陈华明教练相中,开始练习跳水,很快展现出天赋,11岁进入省队,13岁进入国家队,14岁获得奥运冠军。
全红婵从进省队到获得奥运冠军只用了10个月,可谓是火箭速度。
无疑,她是成功的。
然而,陈华明相中全红婵并不是因为她爱好跳水,而是发现她有这方面的天赋。
后来,全红婵的弟弟妹妹陆续从事跳水训练,也并不是因为他们喜爱跳水,更多的是受全红婵跳水成果的影响,也想因此走全红婵的成功之路。
事实证明,行不通。
这与全红婵爸爸所说的尊重孩子爱好的教育理念并不相符。
爱好不是成功的充要条件,天赋+努力才是
爱好不难,看幼儿园的小朋友,受周围环境影响,或者一时兴起,亦或者受广告宣传蛊惑,个个都有爱好,弹琴、画画、踢球、跳舞……
当这种爱好需要专业刻苦训练时,爱好立刻就没有了,听过很多这样的例子,孩子小时候觉得爱好钢琴,家长报班学习,很快孩子失去兴趣,家长不愿放弃强逼练习考级,最后孩子痛恨钢琴,终身不碰钢琴。
爱好不是成功的必要条件,天赋+努力才是,天赋让人事半功倍,充满信心,继而更加努力,成效更好,然后良性循环,最终获得成功。
具有天赋已很幸运,天赋被发掘堪比彩票中大奖
不得不说,绝大多数人终极一生都不知道自己的天赋在哪里,具备天赋已经是难得的幸运。
而天赋被发掘并加以开发,这个概率堪比彩票中特等大奖,是亿万分之一的概率。
全红婵就是这样的幸运儿,她的成功是她先天的优越条件加上后天的不懈努力结合的成果,是天时、地利、人和同时加持的幸运。
全红婵的成功是无法复制的,在她成功的道路上,发掘训练她的教练比她的父母理念更重要,功劳更大。
作为全红婵的父母,我更多地认为他们最成功的地方是正确的三观对全红婵的耳濡目染,让全红婵的三观很正。
作为一个普通孩子的家长,我讨厌任何专家或者是成功孩子的父母来谈他们成功的教育方法和理念。
成功从来都是极少数人的幸运,而不是批量生产。
有一句话说得特别好:有些人纵使懂得那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道理是道理,现实是现实,道理不结合事实最终必然失败。
我有个开小贸易公司的朋友,曾经挺不错,年年盈利,从几年前他开始迷上各种培训,整天都是拿茅台、华为、可口可乐等著名公司做案例讲解企业成功经营之道。
什么商业模式,什么数据模型,什么盈利模式,什么管理模式,什么获客渠道,那是头头是道。
结果学费花了几十万,学习了一大堆理论,按照各种成功模式折腾了两年,公司倒闭了。
不管是培育孩子,还是经营公司,都得从实际出发,结合自身情况,因势利导,因地制宜,走最适合的路。
正如:全红婵爸爸无论再如何努力和正确,也培养不出第二个全红婵;其他人再怎么学习任正非也出不了第二个华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