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金庸|伫立良久,直至东方大白......

青描乱写 2023-07-29 17:53:34

说起金庸小说的结尾,印象深刻的有这几个:

《越女剑》中:

西施眼中闪出无比快乐的光芒,忽然之间,微微蹙起了眉头,伸手捧着心口。阿青这一棒虽然没戳中她,但棒端发出的劲气已刺伤了她心口。

两千年来人们都知道,“西子捧心”是人间最美丽的形象。

《越女剑》故事不长,在故事最后,阿青、范蠡和西施的感情故事戛然而止,故事之眼落在了“西子捧心”上,构思巧妙让人印象深刻。

《神雕侠侣》中:

却听得杨过朗声说道:“今番良晤,豪兴不浅,他日江湖相逢,再当杯酒言欢。咱们就此别过。”说着袍袖一拂,携着小 龙女之手,与神雕并肩下山。

其时明月在天,清风吹叶,树巅乌鸦啊啊而鸣,郭襄再也忍耐不住,泪珠夺眶而出。正是:“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那时在华山之巅,第二次华山论剑结束,杨过等人遇到了觉远大师和张君宝,江湖新一辈呼之欲出,新的武侠故事也即将开启。金庸先生在此不再赘述,留下郭襄的眼泪和一首李白的诗作为结尾,欲说还休,让人无限怅惘。

《连城诀》中:

他回到了藏边的雪谷。鹅毛般的大雪又开始飘下,来到了昔日的山洞前。

突然之间,远远望见山洞前站着一个少女。

那是水笙!

她满脸欢笑,向他飞奔过来,叫道:“我等了你这么久!我知道你终于会回来的。”

在《连城诀》里,我们跟随狄云经历了太多的黑暗,体会了无数次失望、震惊、愤怒、无力与无奈。在书的最后,他回到了人迹罕至的山谷,没想到跟他同患过难的水笙在等他!这个结尾让人不禁在心里升起一丝希望,甚至像一缕阳光照耀全书。

至于《书剑恩仇录》的结尾,本来我并没有什么印象。我认为,这本书的结尾在金庸先生所有小说中,也只能排个中等,没有惊喜,没有意外,没有悬念,也没有引人至深的道理,只是对故事做了后续交代。

也许是年纪渐长,我这次在读的过程中,更想发现一些之前没注意到的细节,或者作者没有写出的东西,所以读到结尾处,对这里的处理感慨颇深:

陈家洛提笔蘸墨,先写了“香冢”两个大字,略一沉吟,又写了一首铭文: “浩浩愁,茫茫劫,短歌终,明月缺。郁郁佳城,中有碧血。碧亦有时尽,血亦有时灭,一缕香魂无断绝!是耶非耶?化为蝴蝶。”

群雄伫立良久,直至东方大白,才连骑向西而去。

那时红花会群雄在皇宫刚刚经历了大战,众人受伤严重,红花会十当家章进、霍青桐师父师母在这场打斗中惨死。

陈家洛一行出得皇宫看到回人在香香公主坟前痛哭,打算开棺迁坟,却发现棺材中只有一摊碧血,不一会儿飞来一只蝴蝶翩翩起舞。陈家洛在墓前题了铭文以后,没有马上就走,群雄在香香公主墓前伫立良久,才向西而去。

这个伫立良久很有意思。他们一行人在那站着想了什么呢?没人知道,而这个留白也让这个结尾更加引人深思。

故事越发展到最后,我越有一种功亏一篑的感觉。

恢复汉室这一主题贯穿了整个故事,围绕这个主题,红花会众人干了不少大事。从大内高手手中救出文泰来、帮助回部霍青桐夺回经书、运用计谋生擒乾隆、在回疆狼群口中脱险、最后大战皇宫,每一件事都干得轰轰烈烈。

但是在一次次绝佳机会面前,主角又都主动降智,为了面子、为了赢得漂亮、为了不趁人之危,为了光明磊落,而主动放走了反派。导致最后不但没有恢复汉室,他们还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月明星稀,凉风阵阵,水边芦苇荡里飞絮乱舞,刚刚打斗的热血迅速冷却。

伫立良久时,不知他们有没有后悔一生动荡、闯荡江湖?也许,不会武功、平凡一生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不知他们有没有想到自己众多行为功亏一篑的原因?自古成王败寇,也许,没有必要用君子之风对待奸诈小人。

不知陈家洛有没有后悔自己政治上的幼稚?居然轻易相信帝王的手足之情。也许,虽然自古文人侠客梦,但是文人的政治手腕还是太弱了,不堪大用。

不知陈家洛可曾怀念与乾隆在西湖第一次见面时的惺惺相惜?那时二人没有展露真实身份,却可以谈音乐、话山水;可曾唏嘘二人在父母墓前的祭拜(书中设定陈家洛与乾隆为亲兄弟)、在月光下一起观海潮时的情景?那时虽然二人立场对立,但是亲近之情却怎也挡不住。

我想,正是因为前边几次的见面的经历,陈家洛对乾隆的言语才没有怀疑,但是他又怎想到从小生活在皇宫的乾隆,心里哪曾还有一丝一毫的父母手足之情?

一个是当今皇帝,一个是第一大帮派的首领。二人的成长环境不同、接受的观念不同,导致一个是尔虞我诈,一个是侠义千金。这样的交锋结果可想而知......

也许,对于过往他们什么都没想,只是在跟过去的自己告别,对亲友的逝去进行缅怀。

也许,他们在想今后何去何从;逝者已矣,活着的人还要继续活下去。

无论如何,东方大白,是时候该向前走了。他们一路向西,远走回疆,将这些故事在心底里埋葬,一切也都随风而逝了。

历史的车轮滚滚前去,在历史的裂缝中,有无数人、也有无数能够改变历史的机会。只是在那千钧一发之际,那些有机会创造另一种历史的人没有抓住机会,而这也才形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历史。

1 阅读: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