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境泸沽湖,摩梭人被误解的走婚

爱我们的生活 2023-05-04 11:01:54

从丽江到泸沽湖,导航显示仅两百公里,大巴车中途停过两次,用时将近一上午。

这条普通的丽宁公路,盘绕在大山之间,碧绿美丽的金沙江从山间流过,这里就是曾以艰苦与贫穷著称的大凉山脉,报道里有些孩子上学要靠溜索,其艰辛的程度可想而知。

望着江对岸山坡上稀稀拉拉的绿色植被,以及星星点点散落的山村民居,真想象不到那里居住的山民们是如何走出去的,要经过怎样艰苦的跋涉。

如今的情况当然好多了,不过作为自己的家乡,彝族导游多吉还会时不时去大山深处,为孩子们带去一些必要的学习用品,也希望我们可以奉献一点爱心,把家里多余的衣服文具之类捐献出来,可以通过他转赠给当地的孩子。

导游多吉为我们讲述了很多,包括自己怎么从一位体育老师改行成为导游的人生经历,还有发生在这里的旧时茶马古道的故事,而他的祖父就曾是一名马帮的首领马锅头,并传给他一枚具有象征意味的狼牙符。

他说马锅头有三宝,第一当然就是银锅,第二是锣鼓,第三是猴子。银锅的作用是防止路上歹人下毒打劫,锣鼓是为了在只能容一人一马通过的特殊路段提前给对向以示警,要不然狭路相逢,必有一方只能被葬送江底或悬崖之下,而猴子就是在夜晚为熟睡的人们预警出没的野兽的。而这些内容,既是这趟旅行的题外话,也是我们值得了解的知识。

据说现在丽江与泸沽湖之间正在修建高速公路,预计2025年建成,甚至还有机场,那时候泸沽湖或许就该升为五A级景区了,这是我内心最真切的希望,就像此刻我希望通过自己对这趟旅行的讲述,能有更多的游客来泸沽湖玩,爱上泸沽湖,了解泸沽湖畔生活的一群特殊的摩梭人以及他们至今还保留着的走婚传统。

闲话说多了,回到主题泸沽湖。泸沽湖,位于四川省凉山州盐源县与云南省宁蒗县交界处,为川滇共辖,湖东为盐源县泸沽湖镇,湖西为宁蒗县永宁乡。泸沽湖,纳西族摩梭语“泸”为山沟,“沽”为里,也就是山沟里的湖。

去泸沽湖,一般由云南省境内进入景区。用过午餐,我们便赶去景点,一进景区,旁边就是观景台,整个人瞬间就被眼前的景象震撼到了,我甚至感到,截止目前的整个云南之旅,来泸沽湖是最值得的,也最令人心动与喜欢。那一刻我真为自己庆幸,就在准备云南旅行之前,偶然听到一位来过的网友讲到泸沽湖的好,便在出发前让旅行社追加了泸沽湖的行程,真是做了最正确的决定,而耗费一上午的时间赶过来根本不算什么。

眼前的泸沽湖,真是一片仙境般的美丽,如同处在天宫一般,静谧,安详,像是焕发着神一样的光彩,碧蓝的水面似未被惊扰的处女地,远山、纯净的天空、洁白的云朵,像是永世无忧安安静静地呈现在这世间。我还没去过西藏,我想象那里的天空与云朵最多也就是这样的,但不一定会有泸沽湖这最美丽的水色与意境。

湖周群山环抱,格姆女神山高踞湖畔,后龙山楔入湖心,构成形如马蹄的泸沽湖。而后龙山在观景台上望去,如同一只趴卧在湖中的鳄鱼,面前的里务比岛如鳄鱼蛋。

拍了照片,我们坐上大巴车沿着环湖公路继续往里走,至三家村码头,准备乘坐当地人用巨木凿空后制作的小船,泛舟湖中。据说当地政府有意在景区引进一些电动船只,解放当地人的劳动力,却遭到了沿岸村民的一致反对,所以这里至今采用的还是原始的人力划船方式,让人真是体味深刻。在洱海也曾乘过船,可那太过稀松平常了,不过是从船头跑到船尾来来回回拍照,像是赶路,根本没有泛舟的感觉与体验。

为我们撑船的是两女一男,前面划船的一对年轻男女我们问过了是夫妻,掌舵的女人年纪稍大,我猜想可能是女孩的姐姐。

我们坐在第一排,年轻的阿哥与我也就一米的距离。大家穿好救生衣,说一句启航了,阿哥立马从船舷上取下划桨,两个人一起身往后仰,像是要使出全身力气,船瞬间逆流而上,我急忙拍照,心里的兴奋劲瞬间升腾,一船人也是满心的雀跃,纷纷开始用手机录像。

今天风浪有点大,湖中的水花溅起来,打进船舱,拍打在我的脸上、手上以及手机上,凉凉的,船在水波里晃动,让人稍稍有点害怕,年轻的阿妹提醒我们坐稳了就行,没事的,一定要拿好手机。

这趟泛舟,平时是要划到里务比岛的,因为当天风浪大出于安全考虑,所有船只临时改为在湖中小范围环行一圈。从湖岸望向里务比岛,感觉没有多远,可划了半天,之间的距离像是并未改变。问阿哥有多远,他说来回有七公里。

见他身边挂着一个收费码,我颇有兴致地问他一天会有多少收入。没有,他说,像今天这样不到岛上去,就没有收入。原来我们支付的船费是由村集体收取,最后分到各自的当家祖母那里(摩梭人由当家祖母在家中主事)。风浪小的时候,他们把游客送到岛上后,若是有游客还想绕岛一周去看岛旁的泉眼(这湖水是活水,是从岛旁泉眼里源源不断地冒出来的),每人另收三十块钱,这才是她们个人的收入。

泛舟结束,坐上大巴再去下一个景点情人滩。据说格姆女神与后龙原本是一对恋人,他们被天神施法变成山分开之后,天神允许他们每年农历七月十五相会一次,所以每到这天,他们便在此互诉衷肠,并祈愿天下有情人。

沿着环湖公路继续前行,便到了四川盐源县境内的泸沽湖镇,晚上夜宿在多舍村,晚饭后还在村长家参加了篝火晚会,观看当地摩挲儿女唱歌跳舞,第二天一早就来到了传说中的走婚桥与草海。

走婚桥由木头建造而成,长300余米,泸沽湖畔的摩梭人奉行“男不娶,女不嫁”的“走婚”习俗,走婚桥是摩梭男女约会的地方,被称为“天下第一爱情鹊桥”。而桥下由于长年泥沙淤积,导致水深变浅,长有茂密的芦苇,远远望去,像一片草的海洋,即为“草海”。我们来的正是时候,东边的太阳刚刚升起,阳光下,白云映照在浅蓝的湖水里,草海映着迷人的金辉,竟是灿烂而静谧的华章。

而泸沽湖景区最后的行程是走进摩梭人家,了解浪漫神秘的摩挲文化以及真正的走婚传统,接待我们的是村里文化程度最高的卓玛,她大学毕业后回当地做了老师,后来被政府劝说做了摩挲文化的宣讲代表。

走婚!什么是走婚?外人乍一听,一定满是诧异与不解,更多的可能还是误解。听说过的人,印象里就是男孩夜里趴女孩家窗户,偷偷摸摸约会甚至媾合。走婚的形式,不是说摩梭人不重视婚姻,更不是男人在与女子交合后便对她不管不顾,不负责任,又寻找另外喜欢的目标,重新走婚,这些都是我们外人彻头彻尾的误解与曲解。

走婚,其实与摩梭人奉行“男不娶女不嫁”的婚俗传统有关。在摩梭人传统里,为了保存各自原生家庭的劳动力,不想因为男女之间婚姻关系的形成与确立,把自己的孩子变成别人家的人,所以形成了走婚的形式。

所谓走婚,其实就是,青年男女在恋爱结婚甚至有了自己的子女之后,依然留在自己原生家庭里生活,并不组建新的家庭。

孩子跟随母亲一起生活,由母亲的兄弟(也就是孩子的舅舅)来抚养,担任父亲的角色。他们当然会领结婚证,也是为了给孩子报户口的关系。结婚不办酒席,也没有所谓的彩礼,只是在女方怀孕三个月之后,男方会拿出家里的积蓄,打造一个银腰带送给女方,这可以保她怀孕期间的健康——银子会吸附她身体中的毒素。男女双方一旦走婚成功,是不能离婚的,除非丧偶才能结束这种关系。

摩梭人旧时认识与接触的机会就是村里举办的篝火晚会,如果谁对谁有意,就会在跳舞拉手时在对方的手心暗暗扣三下,如果对方有回应,就开始交往,若彼此相中,因为关系暂未公开,变得名正言顺,男孩夜里就会过来趴女孩家窗户,偷着与她约会,在早上之前离开。一段时间之后,若女孩成功受孕,他们之间的走婚才能成为事实,并公开化,反之便会结束这种关系,彼此重新选择走婚的对象。

摩梭人现在全国只有三万多人,还不是一个独立的民族,现在习惯性的说法是纳西族摩梭人。卓玛给我们看她的身份证上,只注明摩梭人,她们有自己的名字,但也会给自己起一个汉人的姓名。

摩梭人至今还是母系社会,一家人里当家祖母的权力最大。当家祖母是一个职位,并不同于我们汉人家里的奶奶,是家族里最德高望重的长辈。

纳西族摩梭人信奉的是藏传佛教,我们是聚集在佛堂里听卓玛讲述的,这里也是祖母的卧榻之地,而在祖母的卧榻旁边,有一上锁的小门,它平时是不能打开的,它被称之为生死门,只有女子在生育之前以及主母快要百年时才会被送进去。

据卓玛讲,她们是一个大家庭,现在还有十二口人,如今已97岁高龄的祖母,每天还风雨无阻地去附近的寺庙祈福,自带干粮,晚上才会赶回来,来回七八公里的路程,而摩梭人百岁以上的长者并不鲜见。

摩梭人的村庄是没有医院的,她们的女性极其辛苦与勤劳——这句话通常是个形容语句,但在这里,你一定要最真切地进行理解与体会。因为她们就是家里最主要的劳动力,如果在生孩子的当口正赶上农忙时节,根本是不可能休息的,所以摩梭人不坐月子,生完孩子越早下地,越会得到族人的尊重。而眼前这个已是两个孩子母亲的卓玛,自称在生完第一个孩子三天后就下了地。

当然她说了这么多还有一个目的,就是销售他们摩梭人传统里使用的银器,比如银钵、银碗、银腰带,银梳子等等,还有当地村民采来的中草药,这就是他们长寿的秘诀,以及不去医院的根源。这里的村民还自己养猪,我除了给妻买了一把银梳,还买了些当地村民自己灌制的肉肠,这样的猪肉,可是我们在城市及汉人群里再难吃到的。

而在详细地了解过摩梭人的生活习俗与传统之后,我像是真正理解与认可了她们走婚形式的可取性与优越性。不组建新的家庭,少了婆媳矛盾,都一直和陪着自己长大的亲人在一起生活,更有亲切与融入感,而母亲与父亲的角色也从未缺席,唯一的缺憾是,男人和自己的亲生孩子之间缺少一种情感纽带,而在姐妹的孩子身上体验着父亲这样一种感情,至于夫妻之间的情分,同样不会因为不在一起长期耳鬓厮磨的厮守而暗淡与疏离,这便是真正意义上的走婚。

2023.4.20初稿

0 阅读:448

爱我们的生活

简介:生活无非是琐碎的,喜欢的,厌恶的,疼痛抑或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