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泄密事件发酵,美党派问责中国,不到24小时,外交部严厉指责

住顶楼小邹 2025-03-29 04:38:51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中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矛头突然指向中国!因“战争泄密”事件,美国开始发难问责。本以为会是持续几天的外交拉锯,谁料到,仅仅过了不到24小时,中国外交部就火力全开,措辞严厉地进行了公开指责。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信息来源:《外交部:敦促美方立即停止利用全球供应链实施恶意网络活动》,环球网,2025年3月26日。

美军绝密空袭计划泄露?

2025年3月,美国政坛曝出了件大事,说起来既荒唐又严肃。荒唐在于,整件事的经过像是个没编排好的段子;严肃则在于,它碰触到了国家最高级别的军事机密红线。

这事的核心人物,是《大西洋月刊》的总编辑杰弗里·戈德伯格。想象一下,他正日常办公,手机突然响了一下,莫名其妙被拉进了一个加密聊天群。这软件,主打的就是阅后即焚和强加密,在美国,从普通人到高官,用的人不少。

戈德伯格起初也没当回事,八成是谁手滑拉错了,或者干脆就是个恶作剧群。但职业的敏感性还是让他随手点开了群成员列表。

这一看,他心里“咯噔”一下,群成员昵称赫然标注着“副总统万斯”、“国防部长赫格塞斯”、“国家安全顾问沃尔兹”这阵容,可不太像是开玩笑。

疑虑间,戈德伯格开始翻看群里的聊天记录。不翻不知道,一翻吓一跳。这群里聊的,居然是美国准备对也门胡塞武装实施空袭的具体方案!

打击哪些目标、动用什么武器、行动步骤如何安排这些绝对属于顶尖机密的信息,就这么一条条地显示在他这个媒体人眼前。

戈德伯格当时脑袋恐怕是懵的:“这真的假的?”他简直无法相信,哪个国家的领导班子会粗心到这种地步,在一个局外人眼皮子底下讨论如此敏感的军事行动。

更让他震惊的事情发生在两天后。新闻报道,美军果然对也门发动了空袭。戈德伯格一对照,袭击发生的地点、时间,几乎和他之前在那个群里看到的内容严丝合缝。

直到此刻,他才百分百确定,自己不是在做梦,而是意外撞见了特朗普政府高层的一次极其严重的保密疏忽。

意识到事件的严重性,戈德伯格迅速将自己的亲身经历写成报道,发表在了《大西洋月刊》上。标题起得也是相当直白——《特朗普政府无意中把战争计划发给了我》。

文章一发布,整个美国舆论场瞬间被点燃。人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社交媒体上,批评和嘲讽铺天盖地,直指特朗普政府的运作简直“业余”到了家,一个超级大国的核心军事机密,居然就在一个手机聊天群里商量,而且还能把记者给拉进来旁听了全程?这听起来太不可思议了。

面对如此严重的泄密事件和汹涌的舆论,特朗普方面的后续反应,自然也成了各方关注的焦点。

民主党扯上中国?

事件曝光后,特朗普本人面对媒体追问,起初试图撇清,表示自己并不关注此事。紧接着,他话锋一转,开始攻击戈德伯格所在的《大西洋月刊》,称其是“快倒闭的”、“不入流的”刊物。这番言论,被普遍解读为在向戈德伯格施压,暗示他最好适可而止。

同时,国防部长赫格塞斯的回应更为强硬。他不仅断然否认会在群里讨论作战计划,还抨击戈德伯格是“惯于欺诈、声名狼藉的所谓记者”。

然而,赫格塞斯的这番激烈说辞很快就被自家后院拆了台。白宫方面随后不得不承认,确实存在这样一个高层群组,戈德伯格的号码也的确是“被无意中添加进去的”。这一承认,让国防部长的否认显得相当尴尬。

如此严重的保密事故,自然成了民主党攻击特朗普政府的有力武器。他们严厉批评政府将国家安全视同儿戏,并呼吁国会立即展开彻底调查。要求追责,这本在情理之中。

但出人意料的是,一些民主党人并未将焦点完全集中在政府内部的失误上,反而试图将矛头引向中国。

他们提出一种说法是,特朗普此前解雇的情报官员可能心怀不满,将空袭计划泄露给了中国,因此中国或许也掌握了相关情报。

这种没有任何实证的猜测,将一起明显的内部管理混乱事件与外部因素强行挂钩,其逻辑显得相当跳跃和牵强,也引发了外界对其背后政治动机的广泛质疑。

面对美方一些人突如其来的指控,中国外交部也迅速做出了回应。

中方报告直指要害

最近,发言人郭嘉昆直接向美国喊话,话说得很重:“立刻停下!别再利用全球供应链搞那些见不得光的网络小动作了。”

郭嘉昆还挑明了,美国在网络安全这事上,玩的是一套双重标准。他指出,美国长期以来就在全球卖的各种信息设备里悄悄留“后门”,目的就是方便自己随时随地搞网络攻击。

这话说白了,就是要求美国别再装糊涂,得拿出负责任的样子,给全世界一个明明白白的解释。这番表态,既是硬气地怼回了美国的指责,也把美国在网络安全上的那点“小心思”给亮了出来。

而且,还不止于此。中国网络安全产业联盟紧跟着甩出了一份详细报告。这份报告可不是空口白话,它细扒了美国政府这些年是怎么利用自己在信息技术、尤其是在产业链上游的“老大”地位,在全球范围内,针对手机乃至整个移动产业搞大规模、长时间的网络攻击。

报告里说得挺直接,要论通过供应链和移动运营商搞网络攻击,美国才是那个“头号玩家”。

这么多年,美国总在供应链安全问题上咋咋呼呼,一会说这个不安全,一会说那个有问题,尤其是拿所谓的“5G供应链安全”大做文章。

可实际上?报告揭露,美国自己一边喊着“抓贼”,一边却跟自家那些大型互联网公司、设备厂家联手,在全世界卖的设备里预装后门,给自己开“方便之门”。

这份报告一出来,等于是又加了一记重锤,让大家更清楚地看到美国在网络安全这块儿是怎么说一套做一套的,所谓的“网络霸权”到底是个什么真实模样。

这件事也让很多人开始琢磨:美国在网络安全上的那套双重标准和霸道做派,是不是该好好审视一下了?

美国一直打着“国家安全”的旗号,对别的国家搞大规模网络监控和攻击,回过头来却指责别人威胁它。这种自己一身毛,还说别人是妖怪的做法,早就让国际社会看不顺眼了。

所以说,这次“拉错群”,也许是个偶然的失误,但也确确实实折射出了美国政府在网络安全方面存在的、更深层次的管理和理念问题。

这事也给我们提了个醒,现在这个信息时代,网络安全真不是小事,它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每个国家都得把自家的网络安全篱笆扎得更紧,提高警惕,守好自己的网络主权和信息安全。

笔者认为

国际社会也该一块努力,维护一个公平、公正的网络空间环境,不能让任何国家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利用技术优势去损害别人的正当利益。

0 阅读:0

住顶楼小邹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