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兵出身的法国“胜利组织者”卡诺曾在1810年出过一本《论据点防御》。
此书概述了法军的设防据点乃至要塞的攻防手段,因而早在1814年就被译成英文供英军学习参考。
不过,卡诺这个1810年版本并非最终决定版,在第二年出的第二版里,卡诺又在书末补充了“手榴弹”(grenade à la main)数据。
手榴弹,直径3法寸左右,重2法磅,士兵最远可投掷14~15法寻,也有重达3法磅的手榴弹,但较轻的较为可取。
1法寸(pouce)=27.07毫米,1法寻(toise)=6法尺=72法寸=1.949米,1法磅=489.5克。
易知直径约8.1厘米、重约1千克的球形手榴弹,最远可以用人力投掷27~29米远。
同期英国人埃迪编纂的《炮手袖珍手册》里提到了英军此时使用的大小两种手榴弹。大号重3磅11盎司(1.7千克),小号重1磅13盎司(0.8千克),前者直径3.49英寸(89毫米),后者直径2.77英寸(70毫米)。
此外还指出:
手榴弹可以投掷到13英寻之外。
堑壕里的瞰垒(Cavalier)距离隐蔽路(covert-way)不得低于28码,不然就可能遭到手榴弹袭扰。
1英寻(fathom)=6英尺=1.828米,1码=0.914米
易知英军认为手榴弹最大投射距离在24~25米左右。
不过,正如卡诺和埃迪书中暗示的那样,拿破仑时代的手榴弹基本用于城市、据点攻防战,野战中极少投入运用。
执教于英国伍尔维奇军校的法国流亡者德·马洛尔蒂在1824年出的《论据点攻防》里讲过如何在攻城时投弹:
要在依然有足够光照[月光]的夜晚投入作战,以容许部队有序实施行动,投弹部队应当从第3道平行壕迅速推进到凸出屯兵场前方的斜堤顶部,以便朝着可能据守此地的守军投出大量手榴弹。同样从第3道平行壕出发的精选部队应当紧跟在掷弹部队之后,朝着位于隐蔽路分支的敌军倾泻步枪火力,工兵则要在工程师的引导下砍倒栅栏和障碍,以便强击部队攻入其中……
至于守军如何使用,汗牛充栋的半岛战争回忆录可以提供充裕的旁证。
比如说在1812年巴达霍斯之战里,法军利用各式各样的永备堡垒和临时工事给英军制造了巨大的麻烦,手榴弹在其中发挥的作用也不小。
英军第95团的科斯特洛就提到:
抵达拒马之前,我胸部受了一击,我不知道这是手榴弹还是石头,总之我毫无知觉地滚了下去,浸透在水和人类的血污里。
第94团的唐纳森则回忆说:
敌人还在城墙上储备了榴弹和手榴弹,点燃之后就扔到进攻部队当中。
第45团的布朗讲得最细致:
听起来颇有后世“集束手榴弹”的风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