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叔本华”

乐成评文化 2024-07-05 00:25:26

叔本华出生于波兰但泽。后由于某些原因迁徙至德国。

读叔本华的书不多,唯有两本记忆深刻,一本是自己买的《叔本华人生哲学》,另一本是友人送的《人生空虚说》。这两本书的共同特点是对女人的深刻描绘和绝对的批判。我想,这与叔本华的人生阅历有着直接的关系吧。阅历不仅仅能影响每个人的性格,也是我们创作的源泉。

读叔本华的书,犹如身临其境,忘乎所以。从第一个字开始,就有把全书读完的意向,简直是一种痛快!作为哲学家的他以《作为意志和世界的表象》而闻名于世界。他自己所独创的“意志哲学”对他的学生、朋友以及世人都产生了极其非凡的影响。

尼采,是叔本华最为优秀的学生。作为存在主义的先驱,尼采对后世的影响也是有目共睹的。我们不妨深究一下,为什么尼采也会对女人有如此深刻的“偏见”呢?是受到叔本华的影响?尼采更为绝唱的一句话是:去女人那里的时候,请把你的鞭子带上!鞭子对于女人来说意味着什么?女人需要如此的教化么?我想,只有尼采本人才能知道其中最为深层次的原因了。

叔本华的一生不仅仅只能用惨淡来形容。他没有受过海德格尔的痛楚,因为他无需为生计担忧。他的父亲就是一位伟大的、聪明的商人。当他的父亲去世后,他的母亲和他的妹妹举家迁移,而叔本华却带着跟随父亲和母亲旅游时候所具备以及熏陶出来的那份才气,继承了父亲的事业。但这并不是他所喜爱的。在他的再三要求下,与不和的母亲终于商谈成功——放弃父亲所遗留下来的事业,干别的事情。那么这里所说的别的事情又是什么呢?在获得母亲同意后,叔本华去学院深造,并用两年时间熟读了大量的哲学、生理学、教育学、音乐等相关类的书籍,并被费希特邀请去了一所大学任教。他觉得,他的导师费希特所说的观点和自己的认为是绝对悖论的。所以他还专门写了一篇文章进行含沙射影的批判和指责。在大学,叔本华只待了两年时间,因为他不需要把这份职业当作自己生存的根。

叔本华是绝对反对黑格尔的第一人,但当时并没有引起多大的重视,这与叔本华形成一种愤世嫉俗的性格有直接的干系。他说:我是属于世界的,而不是属于自己的。这看起来是多么伟大的主张,但是叔本华并没有做到这一点。他的另一个见解也是非常值得重视的,即人类之所以烦忧,是因为人类的欲望与满足是达不到正比的。在我的印象中,南怀瑾曾经说过,人类之所以烦忧是因为“过而弗悔”。但这与叔本华的观点并不矛盾,只是在某种层面上形成了相互之间的一种完善。

乐观主义是对人类所遭受的苦难的一种嘲笑。这是叔本华的又一观点。作为悲情主义作家的尼采恰好和他的老师有着相同的性格,这种性格恰好是他们看穿人生,了解人世的法宝。叔本华说,不管是作家、诗人都需要一个忧郁的心。拥有这样的心才能为人类创作出更为伟大的作品。从古到今,从西方到东方,所有具有传世价值的作品的作者都几乎拥有这样的心。叔本华在某段时间内,特别喜爱歌德的作品,这并不是因为歌德与他是非常要好的朋友关系(歌德曾经帮助过叔本华进行色彩的研究,并免费为其提供仪器,后来叔本华也慢慢的喜爱上了色彩研究,并出了一本名为《论视觉与色彩》的书),而是因为叔本华非常赞赏歌德的情绪,这种情绪就包涵了一种忧郁的色调。歌德也曾经说过:我在心情好的时候,根本就创作不出来作品,而是心情忧郁、悲伤的时候,好的作品已经在我的内心形成好了,我要一一将其奉献出来。

作为虚无主义和非理性主义的叔本华为后世留下了许多宝贵的遗产,这是很值得我们褒奖和赞赏的。叔本华还有另一面:喝酒、嫖娼、遇到疾病的流行时一个人匆忙的逃跑、遇到别人公司破产的时候独自将股份拉出来,等等。这些事情与叔本华的价值观有直接的关系,但也不能阻碍其成为后人仰望的星星。

尼采在叔本华的基础上,继而创造出了“权利意志论”。权利意志论对于德国人——希特勒来说是非常地欣赏,但这对于人类来说并不是一个好消息。

不管是《论天才》还是《生存空虚说》,都是叔本华结合自己所富有的特点和人生的格调所创作出来的,这充分证明了他对世界的认识非常透彻的。

文/刘晨

0 阅读:37
评论列表
  • 2024-07-28 21:05

    作者生活在马克思主义的环境之中,居然被形而上学的、被普遍的社会实践(企业科研营销和中国革命等等实践)所淘汰的哲学所迷惑,可想而知,作者是多么地需要五七干校和企业营销实践啊!这种远离衣食住行之上的哲学爱好者,应该让他们饿半个月再来谈哲学问题。

乐成评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