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击!上汽“破局”,底气是什么?

侃见财 2024-07-03 18:34:48

欧盟要玩不起了!

当中国新能源汽车王炸尽出之后,欧盟直接就耍赖掀了桌子。

6月12日,欧委会发布关于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初裁结果,拟对进口自中国电动汽车征收17.4%—38.1%不等的临时反补贴税。

值得关注的是,这个数值仅为加征部分。如果这个政策一旦落实,再算上欧盟乘用车正常关税税率为10%,中国车企最终面临的关税税率可能高达近50%。

比如,“出海顶流”上汽集团面临最终关税税率可能要增至48.1%,其他企业的关税税率则在27.4%至31%之间。

加征关税,受损失的绝不仅仅是中国车企,这是一个基本常识。中国电动汽车质优价廉,在欧洲市场大受欢迎,如果最终因为关税问题被拒之门外或者加价出售,最终的市场损失还是由欧洲消费者买单。

那欧盟又缘何冒着“杀敌八百,自损一千”的风险,做出这样损人不利己的举动呢?以上汽为代表的中国车企,又该如何突破出海中的“政策围城”呢?

欧盟市场危机

2023年,对欧洲汽车工业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

根据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的数据,2023年欧盟境内乘用车新车销量同比增长达13.9%,其中电动车销量超过150万辆,同比增速高达37%,市场占有率已达到14.6%,首次超过了柴油车。与此同时,汽油车市场占有率同比下滑了约1.1%。

2023年,同样是中国汽车工业史上划时代的一年。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在这一年,中国汽车出口491万辆,同比增长57.9%,首次跃居全球第一。

在这个令人兴奋的数字里,新能源汽车成为其中的新增量。近年来,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出口增幅迅猛。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近7万辆,仅占汽车出口总量的7.0%,但在2023年,这一比例跃升至22%。

比如作为中国头部车企的上汽集团,海外销量以120.8万辆的规模,同比增长18.8%,较2014年增长13倍,连续8年保持整车出口国内行业第一。2023年,在英、法、德等欧洲十三国的中国汽车销量排行榜上,上汽集团以24.28万辆的规模位居第一。

其中,MG蝉联5年中国单一品牌出口冠军,累计出口达220万台,预计今年将突破300万台大关。在MG的助力下,欧洲也由此成为上汽首个“20万量级”海外市场。

作为上汽出海的明星车型,MG4 EV 2023年海外累计销量突破13万辆,接近14万辆,并持续在欧洲大放异彩。不仅长期霸榜欧洲紧凑型电车销量NO.1,荣获英国BEV市场销量冠军,而且助力上汽成为唯一上榜欧洲新能源市场TOP10的中国车企品牌。

2023年MG4 EV 获得欧洲紧凑型纯电车销量冠军和中国新能源车型出口冠军,堪称中国汽车“出海”典范,并帮助MG品牌在全球各大主要市场跻身前十。

面对在中国车企带动下的新能源汽车的强势崛起,欧盟表现出了前后不一的矛盾态度。

一年前,欧盟还决定从2035年起禁止新注册柴油和汽油发动机汽车。但是,如今欧盟发现这个本意鼓励欧洲车企主动转型的机遇,却被中国车企牢牢抓住了。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即使2024年1-4月,在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开展反补贴调查的背景下,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在欧洲注册量仍同比增长32%,反映出欧盟消费者对中国高质量电动车的青睐。

面对这种超出自由竞争所能控制的趋势,欧盟不仅推迟了自身电动化转型的步伐,还拿起了市场干预的“大棒”,开始阻挠中国车企的进入。为的就是给拥有1290万员工、占欧盟GDP总量的7%的欧洲汽车工业,争取一个喘息并进行技术反超的机会。

只是这个反超的难度太大了。

技术反扑无力

欧盟为眼前一时之利对中国电动汽车强加关税,甘心把全球绿色转型“先行者”滤镜打得稀碎,除了对市场的焦虑,还有技术失利的考量。

因为,中国电动汽车在欧洲市场广受欢迎,除了价格优势外,在技术优势上同样亮眼。

仍然以上汽为例。近十年来,上汽在新能源和智能网联等核心技术领域,研发投入近1500亿元,积累专利高达2.6万多项。经过长期不懈的投入和深耕,打造了包括星云纯电专属系列化平台、珠峰机电一体化整车架构、星河电氢一体化整车架构、蓝芯混合动力系统、绿芯电驱动系统、魔方电池系统和银河全栈智能车解决方案的七大技术底座,基本完成了从技术引入到技术反向输出的“华丽转身”。

在这些技术的加持下,在欧洲大卖的MG4 EV显示出了远超欧洲同行的性能表现。

在驾控层面。MG4 EV电机总功率达到125kW,250N·m的扭矩在任何时候都给到随踩随有的加速感受,零百加速时间实际测试7.7秒左右,以及能实现36.9m超短制动距离。

在安全层面。MG4 EV荣获欧洲五星安全评级,拥有超级电容双保险,碰撞后会断电保护,在全球无一自燃、无一热失控。

在实用层面。MG4 EV科技氛围十足,搭载了边框更窄的12.3英寸高清触控互联大屏和高清360°全景影像系统,配合透明底盘,让驾驶者视野不再有盲区。同时,520km的超长续航,完全解放里程焦虑。

这样的技术成果,得益于以上汽为代表的中国车企在开放的市场环境下,抓住了绿色发展机遇,加快向新能源汽车转型,引领着中国汽车在电动化、智能化方面走在世界前列,竞争力日益增强。

而面对在技术上落后,一向以绅士自诩的欧洲人失去了绅士风度。不仅祭起关税加征、双反调查等一贯的“大棒”,而且在“大棒”之下还暗藏了不可告人的“小九九”。

据有的企业反映,在所谓的反补贴调查中,欧委会索取中国电动汽车及电池企业生产经营、发展规划、技术工艺、产品配方等方面的大量信息,比如要求中国企业详细提供电池成分和配方,还要求企业提供电动汽车生产成本、所有电动汽车零部件和原材料逐笔采购信息、销售渠道和定价方式、在欧客户信息、供应链布局信息等。

上汽方面就表示,调查人员要求上汽提供自主品牌电动车详细的三电方面的核心技术,以及并未向欧洲出口电动车上汽大众等合资企业的信息。

这已经严重超出了与反补贴调查相关的范围,更像是“打不过就抢”。

“大棒”之下的反击

继美国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之后,欧洲人的亦步亦趋,显得有些可笑。

在欧美人的脑海里,只要关税“大棒”落下,中国电动汽车若想要保住利润,就只能提高售价,而这样一来,中国电动汽车的市场竞争力势必会大打折扣。

欧洲有媒体表示,欧盟之所以提高中国电动汽车的关税,其主要目的就是想要迫使中国车企做出让步,向欧洲车企分享新能源技术。

面对这样低劣的招数,中国车企自然不甘任人摆布,积极打响“大棒”下的“保卫战”。

作为在欧洲最为成功的中国车企代表,上汽集团面对欧盟委员会征收反补贴税决定发表公开声明,提出“殷切期望欧盟能够认真倾听中、德两国汽车企业的呼声,坚决避免人为设置新能源汽车贸易壁垒,切实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MG品牌同样发声,呼吁“通过对话和合作寻求共赢的解决方案,共同推动全球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这样的发声并非只是站在中国车企立场,而是立足中欧双方市场的共同利益。

欧盟的保护主义做法不仅对中国车企构成不公平待遇,更对欧洲自身带来了不利影响。这样的政策一旦落地,欧洲消费者将无法买到性价比更高的电动汽车,这将有损他们的正常消费权利。同时,在全球重视环保的当下,阻挠更多的清洁能源汽车的进入,不仅不利于欧洲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而且对于经常自称“环保大于一切”的欧美人士而言,无疑是一记响亮的耳光。

此外,贸易保护往往招致贸易伙伴的报复,这是惯例,也是欧盟完全可以预想到的后果。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市场之一,不可能无视欧盟的这种无理且霸凌式的贸易行为。而一旦中国采取对欧盟对等的回应措施,将直接影响欧洲车企的出口和利润,也将对欧洲车企的国际化程度产生重大打击。

欧洲的许多车企和国家都已经意识到了这样“互相伤害”下的两败俱伤。德国、匈牙利、挪威等国已经公开表示不会支持、跟进欧盟有可能采取的加关税措施。

企业方面,宝马集团和德国大众汽车也表示了公开反对。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更是直斥,认为欧盟委员会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是错误的决策”。

从历史角度来看,这样的观点有理有据。纵观汽车工业发展史,封锁可能会延缓商品流通的脚步,但绝不会让科技平权的浩荡洪流裹足不前。

正如MG品牌在声明中所言:“通过开放性对话和建设性合作才是解决分歧的关键,单边贸易限制措施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从历史角度来看,这样的观点有理有据。许多案例早就证明,封锁可能会延缓商品流通的脚步,但绝不会让科技平权的浩荡洪流裹足不前。十几年前,欧美陆续对中国光伏产品发起“双反”调查。但中国光伏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海外布局、提升产品附加值等方式积极应对,继续在全球市场中保持竞争力。同样,如今欧美对中国汽车企业的封锁,也只会逼出一个更强大的中国汽车工业。

而像MG这样,坚持通过技术自研达到世界领先,并勇于去国际范围内搏风斗浪的企业,已经通过足够的科技韧性和市场智慧,证明了中国汽车的内在优越性。所以,国人也不应妄自菲薄,面对封锁和责难充满畏难情绪。我们应该以更加自信的意志,支持MG品牌、支持上汽集团、支持中国汽车,最终让自主品牌汽车通过一次次的烽火淬炼,最终破茧成蝶,领跑世界。

0 阅读:0

侃见财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