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汽车市场日趋白热化的今天,各大车企纷纷使出浑身解数,力求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然而,上汽集团旗下的智己汽车,在一次营销活动中却遭遇了滑铁卢。原本想通过对比小米汽车来提升自身品牌形象,却因关键参数的错误标注而陷入舆论漩涡,不仅未能如愿提升形象,反而让品牌形象受损。
事件的导火索发生在智己L6的发布会上。智己汽车官方在介绍小米SU7 Max时,错误地标注了关键参数,将小米SU7 Max的前后电机均标注为不同技术,而实际上小米SU7 Max的前后电机均采用的是SiC碳化硅模块。这一明显的错误引起了小米汽车的强烈不满,并迅速做出反应,指责智己汽车的行为不合理、不合法、不体面,并要求其公开道歉。
面对小米汽车的抗议和公众的质疑,智己汽车最终不得不承认错误,并发布道歉声明。虽然智己汽车选择了道歉,但这一事件已经对智己汽车的品牌形象造成了不小的损害。
此次“碰瓷”小米的翻车事件,不仅暴露出智己汽车在营销策略上的失误,更反映出其在市场竞争中的焦虑和不自信。智己汽车试图通过与小米汽车的对比来提升自身形象,却未能对竞品进行充分的研究和了解,导致了关键参数的错误标注。这种“碰瓷”式的营销策略,不仅无法真正提升品牌形象,反而可能引发消费者的反感和抵触。
更令网友惊讶的是,智己汽车的宣传海报竟然疑似在像素级地模仿小米汽车。两款车型的海报对比中,除了汽车本身以外,模特、汽车的摆放方式以及周围的元素都几乎一模一样。这种高度的一致性让人不禁怀疑智己汽车在制作海报时是否直接对小米SU7的海报进行了抠图并替换了车型。这种“像素级复刻”的做法在网友看来无疑是一种低成本且缺乏创意的宣传手段。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车企应该注重提升自身的产品力和服务质量,而不是通过抹黑竞品或模仿他人来博取眼球。同时,车企在营销活动中也应该遵守基本的商业道德和法律法规,尊重竞品的权益和消费者的利益。
对于智己汽车来说,此次事件无疑是一次深刻的教训。作为传统大厂旗下的高端新能源品牌,智己汽车应该拥有更大的格局和更高的专业性。然而,其却选择了蹭小米汽车的热度,这种行为不仅让消费者对其专业性产生质疑,也损害了其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
值得注意的是,智己汽车销量长期惨淡,月销量基本长期徘徊在一两千台,直到 2023 年凭借智己 LS6 的火热才实现了月销过万的成绩。然而,销量的上升却带来了质量问题的集中爆发,网络上充斥着大量投诉和车主吐槽,其中包括低频共振、原石系统故障、续航缩水等,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智己汽车的品牌口碑,也让消费者对其产生了不信任感。
此次发布会关键数据标注错误的问题更是让智己L6雪上加霜。原本期望这款车型能够带领智己汽车重回正轨,但如今却因为这一事件而让人们的关注度大过新车本身。这无疑是对智己汽车的一次沉重打击,更是其营销策略的失败,凸显了品牌管理和危机应对能力的不足。
不得不承认,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面临着一系列风波和挑战,智己汽车自救之路任重道远。(张诗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