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赔VS退市:东方集团12万散户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在哪?

翠曼与趣事 2025-03-07 13:43:27

作为观察中国资本市场多年的媒体人,我对东方集团事件有三重思考:

一、市场规则必须长出牙齿证监会此次对连续四年财务造假事件“零容忍”的态度值得肯定。正如通报中强调的“让造假者付出惨痛代价”,资本市场正从“罚酒三杯”走向“伤筋动骨”的监管新时代。但需要警惕的是,该集团在2020-2023年造假期间,仍有券商研报将其包装成“转型标杆”2,这暴露中介机构监督机制存在漏洞。当务之急是建立券商、审计机构的终身追责机制,让“看门人”真正负起责任。

二、中小投资者的双重困境雪球网友“上神”的遭遇颇具代表性:几十万投资可能血本无归3。更残酷的是,根据现有规则,3月3日跌停板买入的投资者不在索赔范围内4,这种制度性伤害需要司法救济通道的完善。但另一方面,该股在2月28日仅下跌7.36%,未现恐慌性抛售1,说明部分投资者仍存侥幸心理。资本市场永远需要敬畏之心,不能把投机当投资。

三、民企转型的镜鉴意义从东北首富到面临退市,张宏伟的跌落轨迹令人唏嘘。这位曾创造“深圳速度”的建筑业传奇7,在跨界金融、现代农业过程中逐渐迷失。其控股的财务公司爆发16.4亿元存款冻结危机,现代农业板块虚构37亿元大豆交易,这些数据折射出盲目扩张的恶果。当企业把资本运作当主业,离悬崖边缘就不远了。

眼下12.9万股东最关心两个问题:能否索赔成功?退市后如何善后?据专业律师分析,2020年后买入的投资者可启动集体诉讼,但考虑到公司63亿元市值已资不抵债,实际偿付能力存疑。这个案例再次印证:注册制时代,散户更需要培养财报解读能力和风险意识,别让账户成为企业造假的“陪葬品”。

0 阅读:82

翠曼与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