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北京建成较早的一条高速公路,京港澳高速每天早晚高峰都承接着巨大的交通流量,其中的“著名”堵点杜家坎更是被北京市民戏称为“杜大爷”。 记者从北京市交通委获悉,3月31日,京港澳高速杜家坎缓堵综合治理工程完工。该工程起点为杜家坎收费站,终点为大井西桥,全长5公里,采用增设加速车道、拓宽瓶颈路段、调整道路进出口、优化公交车专用道等综合改造措施,全面提升路段道路通行能力。目前,杜家坎堵点的拥堵已得到明显缓解。 经观测,开通首日通行效果明显,早高峰期间(7-9时)拥堵路段的平均通行时间缩短21分钟,提速100%,交通量最高增加40%,实现通行速度提高、通行能力增加“双提升”。

京港澳高速缓堵综合治理工程完工后,高速进京方向拥堵状况明显缓解。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多部门综合论证形成缓堵治理方案 京港澳高速作为北京市最早建成的高速路段之一,是西南部地区进入中心城区的主要通道,交通量大,承担着房山区和丰台区大量进京流量,早高峰进京方向交通量已达饱和状态。其中,宛平桥至大瓦窑桥路段受五环路、京港澳高速辅路、张仪村路等多条道路匝道车辆汇入以及7-9时公交车专用道启用时车辆交织的影响,宛平桥西侧部分路段供社会车辆通行的车道仅剩一条,道路交通拥堵严重,形成“瓶颈”路段。 经系统梳理分析,杜家坎段出现交通拥堵问题,既有西南区域机动车进出城需求巨大等因素,也有京港澳高速强吸引力、现状道路存在瓶颈节点以及公交车专用道的影响,多重因素叠加后通勤时段特别是早高峰时段道路长期超负荷运转,呈现常态化交通拥堵。 为缓解京港澳高速早高峰进京方向的交通压力,市交通委会同市公安交管局、丰台区政府等单位反复论证,通过精准施策、综合治理、持续推进,对宛平桥、大瓦窑桥等多处节点提出了一系列改造措施,最终形成京港澳高速杜家坎缓堵综合治理工程方案。项目起点为杜家坎收费站、终点为大井西桥,全长5公里,采用增设加速车道、拓宽瓶颈路段、调整道路进出口、优化公交车专用道等综合改造措施,全面提升道路通行能力。

京港澳高速进京方向大瓦窑桥路段,该路段出入口进行了优化,减少车流交织。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宛平桥:增设加速车道,增量扩容打通瓶颈 本次改造中涉及的一处重点路段是宛平桥路段。京港澳高速进京方向宛平桥两侧长650米主路原仅设置2条车道,而宛平桥东侧需承接4车道(主线2车道、五环路南向东匝道1车道、辅路入口匝道1车道)交通流量,存在明显道路瓶颈。 市公安局交管局秩序处科长李磊告诉记者,为打通瓶颈增量扩容,本次工程通过调整中间分隔带及车道宽度、利用主路外侧检修步道等措施争取空间,在五环路、辅路(卢沟桥南路)各增加1处进入高速主路的加速车道,将该瓶颈路段由2车道调整为3车道,减少入口车辆对主路直行车辆的影响,道路系统运行更加顺畅。 大瓦窑桥:新增辅路系统,解决短距离并线交织 今天早高峰,记者在京港澳高速进京方向大瓦窑桥路段看到,优化后,该路段通行效率得到明显提升,车流通行顺畅。 原京港澳高速大瓦窑桥西侧入口处,高速主路进京方向设置3车道,需承接5条车道交通流量(高速主路3车道、张仪村路北向东进入高速1车道、京港澳辅路进入高速1车道),张仪村路、京港澳高速辅路车辆需在70米距离内进入京港澳高速主路,交织现象严重、影响通行效率。 据市交通委城养中心项目中心副主任叶凯丰介绍,为解决短距离并线交织问题,本工程利用大瓦窑桥区三角地,下穿大瓦窑桥、张仪村路新增长450米的辅路系统,共设置2条机动车道、1条非机动车道和人行步道。 交管部门提示,原大瓦窑桥西侧入口已于3月31日封闭,车辆可以选择在原入口东侧220米处的新建入口进入高速主路,车辆并线交织距离增加了150米,也可以沿辅路继续前行约300米由既有入口进入高速主路。 此外,为提升道路承接能力,在本次改造中,在大瓦窑桥东450米至丰体南路(大井西桥)路段,通过调整主路车道宽度、利用外侧主辅路分隔带等措施,将进京方向1.65公里主路由现状3车道拓宽至4车道,承接上游宛平桥、大瓦窑桥疏通后的交通增量。

大瓦窑桥下新增加了辅路系统,可解决短距离并线交织问题。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公交车专用道:优化起点布局,减少与社会车辆交织 每天早晚高峰时段,京港澳高速上还有不少公交车通行,为了让公交车和社会车辆的道路资源分配更加协调,此次改造也对公交车专用道进行了调整。 京港澳高速原公交车专用道起点位于宛平桥东,与宛平桥区瓶颈段基本重叠,在公交车专用道起点上游,公交车需由最外侧车道并线进入最内侧车道,社会车辆需切换至外侧车道,进一步加剧了该段道路拥堵程度,该处瓶颈节点是造成京港澳高速通道早高峰时段进京方向道路拥堵的直接原因。 本次改造将公交车专用道起点由宛平桥向杜家坎方向延长1.1公里至杜家坎收费站东侧500米。通过优化调整公交车专用道起点,避免因车辆交织并线对宛平桥节点造成的干扰,提升主路通行秩序和效率。 记者在现场看到,公交车道调整后,公交车与社会车辆的交织现象得到了明显缓解,通行更加顺畅。 “双提升”:提高通行速度,增加通行能力
今天是京港澳高速杜家坎缓堵综合治理工程完工的第二天:据交通部门观测,在该工程完工首日(3月31日,周一)早高峰(7-9时),车辆通行拥堵最为明显的杜家坎收费站至大瓦窑桥路段平均时间为19分钟,比改造前40分钟缩短21分钟,通行速度由改造前6公里/小时提升至12公里/小时,提速100%。
改造前该路段早高峰拥堵在11时左右结束,开通首日早高峰则在9时30分基本结束,该时间点通行杜家坎至大瓦窑桥约8分钟,在10时仅6分钟。 在交通量方面,相较于2024年4月1日(周一)早高峰,开通首日通过杜家坎收费站的车辆由2498辆/小时增加至2905辆/小时,增加了16.3%;通过大瓦窑桥的车辆由2997辆/小时增加至4192辆/小时,增加了40%;丰体南路出口处车辆由3909辆/小时增加至4765辆/小时,增加了22%。 交通部门表示,通过本次缓堵综合治理,实现京港澳高速杜家坎至大瓦窑桥拥堵路段通行速度提高、通行能力增加“双提升”效果。 记者/裴剑飞 编辑/樊一婧 校对/刘军 运营编辑/刘茜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