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大战役中,对我军扭转全局起到关键作用的,那就非“淮海战役”莫属了。
光是在这一场战斗中,我军便击败了国民党将领的半壁江山。例如杜聿明、黄百韬、黄维、邱清泉、李弥等人,他们有的被俘,有的直接身亡。
当然,这其中不免有一些漏网之鱼,像李弥、胡琏等人。
李弥在成功逃脱后,甚至一度自命不凡地表示:“我可比王耀武高明多了!”
他为何会有这样的想法?他当初又是如何逃离淮海战场的?
“不怕神一样的对手”
若说起国军将领中,哪位最擅长逃跑,那除了李弥就没有第二位了。
其实要真细说起这位黄埔名将,他的军事才能也是数一数二的。
不管是对战场上的危险拥有敏锐的觉察力,还是对局势的变化能作出准确的判断,李弥全都具备。
毫不夸张地说,像他这样天赋异禀的人,若是能将这种特殊能力用在正道上,前途不可限量。
如果他能在危险来临时提前告知队友,帮助部队化险为夷,那么他未必不能成为一代名将。
可惜的是,他有才能却无远见,一辈子都只能在大事上耍些小聪明,注定成不了大事。
在淮海战役中,他更是将这种特点施展到了极致,接连坑害了两个队友。
战斗刚发起时,我军以佯攻徐州的方式,成功将黄百韬引了出来,并将他包围在了碾庄。
原本当时他还有一线生还的机会。就在他被围前一天,李弥就率部驻守在碾庄以西20里的曹八集。
如果当时李弥能积极救援,或是坚决不撤退,那么黄百韬即使不能全军而退,也能保住大部分力量。
当时黄百韬也意识到了这一天,他当晚便连夜驱车赶到曹八集,想让李弥不要急着撤退,能和自己打两天配合。
结果李弥却丝毫不留情面地说:“你都已经指挥五个军了,难道还想要我这两个军吗?”
他的态度之所以这么强硬,是因为他很清楚,若是他执意留下来,我军必定会先打弱,再打强。
到时候黄百韬倒是有喘息之机了,那他不就当了“替死鬼”了?
于是没做多少犹豫,他便马不停蹄地带人离开了。
时间来到黄百韬兵团被全歼后,此时奉命前来救援的黄维、杜聿明以及李弥都陷入了我军的包围圈中。
见形势已经再无转圜的余地,杜聿明便命令李弥率领13兵团掩护主力部队撤退。
当时他为李弥制定的路线是从河南永城经过安徽萧县,一路穿过解放区。这一带是我军兵力最集中的地方。
李弥当即猜到,杜聿明是想让他吸引解放军的火力,好让其他人离开。
先不说他能不能活着出来,即便是能安全抵达,那他的部队也少不了脱一层皮。
按照国军内部的情况,肯定没人愿意给他补充兵力,即便是老蒋看重他,强令其他部队为他补充,也不过是一些残兵败将。
到时候别人倒是皆大欢喜了,他可就是打碎了牙齿往肚子里咽,有苦说不出了。
为了保存13兵团的实力,李弥当即决定直接甩开主力部队,脱离包围圈。
随后,他并未朝着萧县而去,反而是从山东薛家湖离开了。
诡计多端的李弥
结果杜聿明这边干等了半天,都没发现他已经逃跑了。
等他知道后顿时雷霆大怒,但已经于事无补。就在李弥乐滋滋地以为万事大吉时,杜聿明一封电报又将他叫了回去。
原来老蒋看杜聿明半天没动作,便又给他下发了新的命令,让他带着李弥去解救黄维之困。
不久后,李弥与杜聿明两个兵团,共30万大军,全被我军围困在了陈官庄一带。
此时杜聿明还在努力想着突围计划,但狡猾的李弥却已经看出国军大势已去。
他知道局势已经无法扭转,于是决定三十六计走为上。
随后他便哄骗自己的下属,说自己要去与杜聿明商讨应对计划,然后就带着护卫汪新安一路出逃了。
而他之所以带着汪新安倒不是说自己有多看重他,而是因为这人的利用价值最大。
汪新安有个堂兄叫汪涛,正好住在附近的砀山县一带。
他借着给汪新安升官的由头,让他带着自己到王涛家隐蔽了起来。
之后, 他又以同样的方式收买了汪涛,让他给自己寻到了一个更安全的去处。
当地有一个势力通天的大地主名叫高大荣,他正好在黄埔军校当过学员,他的母亲就是王涛的亲姑母。
就这样,李弥来到高家,得到了高大荣的庇护。
为了让高大荣为自己所用,他向其保证,只要能将他送走,日后想当团长就当团长,想当师长就当师长。
岂料,高大荣的本事还真不小,没过两天就不知道从哪里给他搞来了一张去潍县的路证,还给他找了一个假身份。
就这样,李弥安全离开了徐州,顺利抵达潍县。
到了潍县后,他又赶忙找到自己的好友——“福聚祥”经理李惠芝,请他将自己送到青岛。
虽然两人已经是多年的好友,但李弥还是花了十个金元宝,做了一个人情。
原本心中还有些顾虑的李惠芝,见到如此丰厚的报酬后,当即满口答应了他的请求。
之后李惠芝便借着向青岛运送军粮的机会,将李弥装进了麻袋中混过了检查站。
就这样,李弥彻底逃出了解放区,从青岛乘船回到南京。
那时国民党中几乎已经无人可用,李弥是为数不多回到南京的将领。自此,他也成为了国军中地位数一数二的将领。
值得一提的是,后来那些曾帮助过他的人,像汪涛、高大荣等人曾上门向他讨要过好处,却全都被他轰了出去。
直到此时,众人才反应过来,李弥对他们不过是利用。
与王耀武的对比
不久后,老蒋开始大力重用他,并将他派到了武汉掌管军事。
这样一来,他不免变得有些沾沾自喜起来,甚至还一度将自己与王耀武对比:“我可比他高明多了!”
之所以会提到王耀武,是因为这人也是国军中为数不多的能将,他不管是从谋略上,还是从作战上,都非常出众。
老蒋就曾称赞他为“善于带兵,有指挥才能”。正是因为看重他,老蒋才会任命他为“山东省政府主席”,并让他兼任山东军管区司令等职。
济南战役打响前,王耀武深知凭借着他现有的11万兵力,根本无法抵抗我华野大军的进攻。
于是他不久后便急飞南京,向老蒋表示,国军现在无力增援,济南无法固守,不如主动放弃,集兵力于徐州,以待日后作战。
但老蒋不肯放弃眼前的利益,严令王耀武固守济南。
从这里就能看出王耀武与李弥的不同了,面对老蒋的无理要求,王耀武不仅不违抗,反而表示会与城镇共存亡。
最后济南被攻破,王耀武也在逃亡途中被我军俘虏。说起逃亡,他就更不如李弥会做事了。
或许是在上位待久了,王耀武不屑与普通民兵同路。而且即使在上厕所时,他还在使用着平常人家用不起的白色棉纸。
这一举动彻底出卖了他的身份,他最终没能逃过我军的侦察。
不得不说,在人情练达这方面,李弥确实要做得更好。但说到底,他也不过是一个惯会用小聪明为自己谋利的人而已。
危险来临时,他能丢下战友自己逃跑。后来又凭着收买人心为自己谋出路。结果等他安全后,却对高大荣等人翻脸不认人。
像这样自私自利,与人民背道而驰的人,终将会被历史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