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特朗普政府给一些电子产品取消了关税,就像在平静的水面上扔了块石头,影响很大。
中国商务部官方也于4月13日做出了回应。咱们在回应中没有松口,没提会对美国降关税,而是说这只是“改正错误的一小步”。
首先,我方发言人明确表示:“这是特朗普做出的第二次调整。”
其次,我方发言人也给他指了条明路:这第二次修改,是美方改正错误的一小步,希望特朗普在纠错方面再迈出一大步。
这句话表明,虽然美国做出了让步,但中国依然坚持认为,贸易摩擦的根本问题没有解决。
美国提出的“对等关税”政策,从开始实施到部分取消,时间非常短,这种变化显得十分随意,更像是为了表演给别人看,而不是真正经过认真思考后的决定。
关税的调整不只是经济问题,更是中美两国在实力和策略上的较量。
美国坚持单方面行动,这种霸道的做法正让它自己陷入更困难的局面。
这种单边主义的行为并没有带来预期的效果,反而造成了意想不到的问题。
曾经风光无限的“对等关税”,现在却变成一场损人不利己的闹剧。
时间回到四月初,特朗普政府突然宣布要对所有贸易伙伴征收“对等关税”,这一下就像扔了个炸弹,把全球贸易秩序都给震动了。
不光是中国,欧盟也立刻反击,列出了针对美国280亿美元产品的反制清单。
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在国会怒斥,“这是要砍掉北美供应链的脑袋”,就连美国的盟友澳大利亚也遭了殃,股市跟着大跌。
更让特朗普政府没想到的是,美国国内爆发了特朗普上任以来最大规模的抗议。
沃尔玛、苹果这些大公司联合起来警告说:“如果不取消关税,美国就要丢掉150万个工作岗位。”
中国商务部发言人指出,这已经是特朗普政府第二次调整贸易政策了。
此前,他们曾暂停对多个国家的“对等关税”,给了90天的缓冲期。
而这次的调整,则是关于对中国电子产品给予关税豁免。这种政策反复变动,无疑会损害美国的国际声誉,还会削弱国际社会对美国政策稳定性的信任。
一场自损八百的闹剧
这场贸易战带来的负面影响很快波及到美国经济。
摩根大通等机构预测,如果高关税政策持续下去,到2025年,美国经济规模可能会缩小1.5%。
30年期美国国债的收益率一度超过5%,这是自2023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美国股市也出现明显下跌,老百姓对物价上涨感到担忧,通货膨胀的压力越来越大。
原本期望通过对等关税来达成目的,结果却未能如愿,反而让美国的经济雪上加霜,引发了市场的恐慌和民众的不满。
但是,事情没按他想的发展。中国硬气得很,直接表示“奉陪到底”,欧盟也不甘示弱,也对美国的产品加收高额关税。
现在,中欧这两个大市场联合起来,特朗普的贸易战想赢几乎不可能。
美国媒体也忍不住嘲讽,说特朗普之前吹牛要把制造业搬回美国,让美国工人回去“拧螺丝”造苹果手机,高科技产品的生产线还是牢牢掌握在中国手里。
美国不断施压,中国表现出少有的冷静和克制,有条不紊地采取反制措施。
中国的策略是“以斗争求和平”,这显示了中国捍卫国家利益的决心和底气。
正如中国商务部发言人所说,“中国将奉陪到底”,清晰地表明了中国的坚定立场。
面对挑战,中国不再退让,而是选择迎击,这既是为了维护自身权益,也是为了争取最终的和平局面。
中国“以战促和”的精准反击
面对美国的强硬态度,中国没有退让,而是采取了相应的反击措施。
中国同步提高了关税到125%,并且明确表示,如果美国继续升级行动,中国将不会理睬。
同时,中国通过世界贸易组织,就美国“数字游戏式加税”提出额外的诉讼,并联合46个成员国谴责美国破坏多边贸易规则的行为。
数据显示,2025年前两个月中国对美国出口下降,但对东盟的出口大幅增长,RCEP区域贸易占比已经超过一半。
此外,中国还通过刺激国内需求和推动“出口转内销”等措施,来增强整体经济的抗压能力。
中国很清楚,沉住气、保持自己的节奏非常重要,这样才能在各种较量中站稳脚跟,不被打倒。
就在特朗普宣布对一些中国商品免征关税的时候,中国也在积极行动。
中国在世界贸易组织、金砖国家等国际场合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还跟西班牙、欧盟、英国、南非、沙特阿拉伯以及东南亚很多国家进行沟通交流,这些都是特朗普政府不想看到的局面。
美国在贸易战里并非稳操胜券,反而遇到不少麻烦。
国内问题缠身,股市不稳、政治斗争激烈,老百姓也开始觉得吃不消,让特朗普政府十分头疼。
在国际上,大家对美国搞单边主义很不满,批评的声音越来越大,美国显得越来越孤单。
法国总统马克龙甚至说:“美国已经没资格领导全球贸易了。”
内外交困,进退维谷
关税战打到现在,也让美国自己内部的问题暴露出来了,对中国的策略,强硬派和温和派一直在争论。
白宫和像马斯克这样的科技大佬的利益也开始有冲突,最近的民意调查显示,美国老百姓对马斯克的信任度已经下降到百分之三十几。
特朗普政府内部,对关税的政策也有不同的意见,一些议员比如彭斯和克鲁兹就公开说,关税其实是让消费者来掏钱。
特朗普政府试图用强硬手段来对付中国,目的是保住美国的老大地位。但这种做法可能效果不好,反而让美国自己的问题更多。
美债的利息一直在涨,特朗普的一些政策实际上加速了美国经济的衰落,就像“经济自杀”。
如果美国政府将来还不上国债利息,那对美国经济甚至全世界都会造成非常大的冲击和影响,后果不堪设想。
面对多重压力,特朗普政府不得不让步,宣布暂时取消部分电子产品的关税。
这并非出于好心,而是权宜之计。
特朗普的特使格雷内尔表示,特朗普总统希望与中国谈判,寻求解决贸易僵局的办法。可见,减免关税是为了谈判创造机会,结束贸易战。
并非善意,而是权宜之计
关税豁免范围比较小,实际影响有限。
据海关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出口到美国的智能手机和笔记本电脑总额已超过3200亿元人民币,如果加上其他产品,估计被豁免关税的中国商品总金额至少在5000亿元以上。
即便获得了关税豁免,中国出口的电子产品仍然需要支付从三月开始生效的20%关税,这意味着豁免带来的实际优惠并不大。
更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提到,电子产品会被纳入新的行业关税范围。
预计半导体、芯片、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的关税会在大约一个月内推出,药品关税则会在一到两个月后推出。
特朗普政府的实际目标始终是将中国视为竞争者,他们试图利用贸易作为手段来阻止中国的进步,并且希望联合其他国家共同对抗中国。
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说:“美国已经在关税问题上与中国有了初步的沟通,但不是直接对话,而是通过第三方来进行的。”
这说明美国想和中国谈判,可是又不希望表现得过于积极主动。
中国乐见美国部分关税的豁免,但这不代表中国会在关键问题上让步。
商务部发言人强调,中方希望美国彻底取消错误的“对等关税”措施。美方应回到相互尊重的轨道,通过平等的沟通来化解矛盾。
中国坚持自身立场,毫不退让的决心和底气,来自于中国经济强大的抗压能力和战略上的稳定性,也离不开国际社会对中国正义立场的支持。
要小心特朗普可能为了挽回颓势,在台湾海峡和南海地区挑起争端。我们必须密切关注这些潜在的风险,避免局势升级。
同时,也要留意特朗普可能采取的手段,比如用利益来引诱欧盟等国家。我们要警惕这种做法,维护好自身利益,避免受到不必要的损害。
这些都需要我们保持高度警惕,冷静应对,做好充分的准备,确保地区稳定和自身安全。
中国会冷静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坚定不移地保护自身发展权益。
中美两国并非没有合作空间,前提是美国放弃单方面行动和强权政治的思维方式。
如果美国坚持错误的做法,中美之间的竞争和冲突可能会持续很长时间,这不符合任何一方的根本利益。只有双方都展现出诚意和合作意愿,才能真正实现互利共赢的局面。
中国希望美国能够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共同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为全球发展做出贡献。
特朗普政府当初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结果并不好,可以说一开始就没找对方向。搞贸易霸凌那一套行不通,大家一起合作、互利互惠才是正道。
中美都是世界大国,应该互相尊重,有事好好商量,这样才能一起维护世界的和平和发展。
参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