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低调的“理工男”开始把“不客气”挂在嘴边上,你最好认真琢磨他说的每一句话。
奇瑞,这个曾被贴上“性价比之王”标签的中国车企,用一场充满科技感的智能之夜,向全球宣告:它不再是那个埋头造车的“理工男”,而是一个手握猎鹰智驾、人形机器人、飞行汽车,甚至量子安全技术的“智能化新物种”。
“奇瑞的智能化,也要不客气。”董事长尹同跃的这句话,带着一股理工男特有的倔强。
但这份“不客气”,背后是15年的技术沉淀:从2010年成立雄狮科技研发智能互联,到2016年无人驾驶车队亮相乌镇,再到如今猎鹰智驾系列覆盖全场景,奇瑞用行动证明——智能化不是新势力的专利,传统车企一旦觉醒,爆发力可能更可怕。
猎鹰智驾:“小镇做题家”驯服AI
其实,智能驾驶的算法训练,没有什么捷径可言,跟我们人类学霸学习的途径一样,就是依靠大量的数据投喂和场景训练。奇瑞的猎鹰智驾更像“小镇做题家”——它的题库是覆盖全球100多个国家、45亿公里智驾里程的超级大数据。
在奇瑞的天穹智算中心,每天有2000万公里模型学习里程狂奔,相当于每天绕地球50圈。
星海大数据平台沉淀了180万种世界模型生成场景,从上海弄堂的鬼探头到中东沙漠的沙尘暴,从慕尼黑不限速高速到曼谷的摩托洪流,这些“极端考场”让猎鹰智驾的AI学会了在混沌中找规律。
于是我们看到了这样的实战成绩:在上海27公里市区路段测试中,搭载猎鹰智驾的星纪元ET接管1次,而特斯拉FSD接管7次。
奇瑞的“笨法”——用真人跑遍全球高山沙漠,再用AI合成4倍数字场景——看似不够酷,却让智驾系统在面对中国式交通时,多了一份老司机的从容。
油电同智:一场技术平权运动
奇瑞的智能化路线,打出了一张差异化的牌——不挑动力源。
从6万元的小蚂蚁到30万+的星途星纪元,从燃油车到混动、纯电,全系标配高阶智驾。
“油电平权”背后,藏着奇瑞的野心——它要通吃全球市场,尤其是那些充电桩尚未普及的新兴地区。
在阿联酋,搭载猎鹰500的瑞虎8L已经能自主通过ETC、记忆20条城市路线;
在马来西亚,奇瑞的人形机器人正在4S店接待客户;
而欧洲消费者很快会发现,星纪元ET的激光雷达+双Orin-X芯片组合,性能不输BBA,价格却只有一半。
这种“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或许正是中国智能汽车出海的另一种解法。
安全不是口号,是“跳伞式”信仰
“我就是那个跳伞的厂长。”尹同跃用二战降落伞质检的故事,诠释奇瑞的安全哲学——高管必须用自己的性命为产品背书。
这种近乎偏执的态度,让猎鹰智驾的测试标准堪称“变态”:90km/h避让鬼探头、130km/h刹停AEB、雨雾天静止车识别……每一个看似简单的功能,背后都是70万组紧急避让数据的训练。
更硬核的是底层架构。奇瑞的量子安全通信能抵抗“黑客帝国式”攻击,功能安全响应时间小于100毫秒,故障诊断覆盖率超过99%。
当某些车企还在为“自动驾驶是否过度宣传”扯皮时,奇瑞已经拿到了欧盟车辆网络安全管理体系和软件升级管理体系的“双认证”——这是进入欧洲市场的硬门槛,也是技术实力的铁证。
从“造车”到“造生态”:奇瑞的星辰大海
如果以为奇瑞的野心止于智驾,那就大错特错了。
发布会现场,三体复合翼飞行汽车、能后空翻的机器狗、车载无人机组成的“海陆空三栖战队”,暴露了这家企业的终极目标——它要构建一个以智能汽车为核心,辐射机器人、低空经济、量子通信的超级生态。
奇瑞的三体复合翼飞行汽车,分离式设计让座舱能随时切换陆空模式。虽然现阶段这更像技术秀,但在中国低空经济政策破冰的背景下,谁又能说这不是未来的“诺亚方舟”?当其他车企还在卷城市NOA时,奇瑞已经在为“三维交通”埋下伏笔。
奇瑞的Mornine gen-1人形机器人已在马来西亚商场导购。41个自由度、12自由度的灵巧手、2小时续航——参数或许不如特斯拉人形机器人那样赛博朋克,但“可量产、可商用”才是硬道理。
配合车载无人机、智能儿童座椅等生态产品,奇瑞正在编织一张覆盖出行全场景的智能网络。
写在最后:消费者认知战才是最难打赢的
技术实力不等于市场认可,人的成见是座大山。
如何让高净值用户相信,奇瑞能做出比特斯拉更NB的智驾系统?
如何让欧洲中产为“中国技术”买单?这场认知革命,可能比攻克激光雷达更难。
奇瑞的“智能之夜”,像极了中国制造业的缩影——没有硅谷式的华丽叙事,却有着“把降落伞背在自己身上”的务实,和“用数据一寸寸磨出安全”的耐心。
奇瑞的掌门人尹同跃已满头白发,但与他的每一次面对面,我都感受到他和奇瑞一样,是28岁正值风华正茂之年。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尹同跃说:“智能化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
全民智驾大考,奇瑞不是第一个交卷走出考场的,但奇瑞的答卷,带着汽油味和代码香,注定无法被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