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开展了一系列开创性工作。
为积极宣传生态文明中国方案,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环境科学学会联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国际交流协会可持续发展专业委员会等多家国际国内机构日前在北京召开"永续发展国际研讨会"。
"这是我国首次举办永续发展为主题的高端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夏祖义表示,会议旨在构建一个多元开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高端交流合作平台,促进绿色低碳科技创新与知识交流共享,探索现代化可持续发展道路,广泛凝聚人类命运共同体共识。
厚植可持续发展理念
气候变化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挑战。在《生态文明--走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地球未来》圆桌对话环节上,国内外专家学者和企业家围绕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全球危机与可持续发展挑战,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展开交流。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驻华代表涂瑞和表示,可持续发展在环境方面,面临三大全球性的危机,首先是气候变化,其次是生态系统退化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第三是污染。
2015年9月,联合国通过以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为核心的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致力于在2030年前消除贫困、促进平等和应对气候变化等。
"今年是第八年了,进程已过半,半数以上的指标进展缓慢,停滞不前,有的甚至出现了逆转和倒退,这是可持续发展进程中的真实情况。气候变化方面的进展也十分堪忧。"涂瑞和说。
罗马俱乐部名誉主席、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国际资源委员会(IRP)委员、原联合国助理秘书长安德斯·维克曼(AndersWijkman)指出,如果按照当下方式继续下去,继续增加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和加工,对地球来说将是一场灾难,对生物多样性和气候变化来说也将是一场灾难。当下,我们需要改变我们的消费方式,应该选择更注重循环,更具有资源效率的方式。
马克斯-普朗克气象研究所特聘专家、比利时皇家科学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盖伊·布拉瑟(GuyBrasseur)表示,我们必须更好地了解我们的地球系统,更重要的是,气候可预测性的局限性必须得到加强。想要大幅度减缓气候变化以限制全球变暖,未来更需要公开、透明、公平的气候信息共享。
哈佛大学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学术院长、教授弗兰克·凯奇(FrankKeutsch)也表示,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待气候变化,解决方案需要以人为中心,需要考虑到不同的地方,提供不同的解决方案。
"气候治理是一个全球性问题,虽然大多数国家已经意识到气候问题的重要性,但气候治理的跨国协作依然困难重重,全球气候治理进展缓慢。"西南财经大学西财智库主任、首席经济学家汤继强介绍。
闭门会、开幕式、主旨演讲、高端对话、五场永续发展专题研讨会、闭幕式……
本次研讨会内容充实、形式多样,来自全球30余位国际嘉宾和300余位国内专家学者围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与人和睦共处、人与内心和融共存"的主题,跨学科、跨领域,共商应对全球环境和气候挑战良策,共同探讨全球可持续发展战略与路径,传播生态文明思想,推动生态文明全球共识和共同行动。
探寻绿色转型路径
面对全球气候变化等多重挑战,如何推动能源结构转型,实现碳中和目标,发展新质生产力,探寻地球未来的绿色之路?
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刘振民在致辞中表示,要推进绿色低碳科技革命,各国要从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的传统发展方式转向绿色低碳循环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国家能源咨询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表示,永续发展对中国来说,能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根据2023年的数据,我们国家的可再生能源的装机规模已经达到了15亿千瓦,占我国总装机的一半以上,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是我们国家能源资源禀赋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风电光伏的迅猛发展,其消纳问题也日益凸显,可能导致严重的弃风弃光现象,制约了风电光伏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借鉴欧洲经验,可以考虑电氢协同发展的创新思路,将无法上网或电网无法消纳的风光绿电转化为绿氢,提升就地消纳能力,可以长期储存并作为长时储能使用。"汤继强说,这样既避免了电网通道紧张时对风光电力消纳的制约,又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
"绿色金融助力世界永续发展。"汤继强表示,在中国"双碳"战略背景下,中国的绿色金融政策不仅在国内取得了显著成效,还降低了其他国家的政策学习成本,尤其是引发了"一带一路"国家的跟随效应,为全球气候减排作出积极贡献。
"如果要让全球的气温能够保持并且逐步地减缓增长,就需要从前端、从顶层开始入手,抓前端的绿色设计。"北京光华设计发展基金会理事长、世界绿色设计组织总干事邢雷举例,当前汽车保有量不断增长,但造成的钢铁玻璃都能回收,目前只有轮胎很难回收,下一步能不能让废弃的轮胎更好地实现循环利用,这就是绿色设计手段。
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宋鑫也表示,自己从事的工作与业务与节能减排、生态环保、绿色低碳、永续发展息息相关,在实际工作中深刻认识到,人类的永续发展一定要从点点滴滴开始,每个人,每个企业,每个单位都可以做出自己的努力。
汇聚绿色共建智慧
"要以'同球共济'的精神,凝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广泛共识;要以合作共赢的理念,汇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强大合力;要以开放包容的胸襟,绘就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明画卷。"习近平总书记为进一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行动指南。
与会的外方专家在交流中高度认同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成就,认为中国在推动全球环境治理体系变革、应对全球可持续发展危机中应该发挥更重要的引领作用。他们表示非常高兴看到中国举办这一活动,并希望与中方合作伙伴共同深化这一开放合作平台,推动生态文明全球共识和共同行动,广泛凝聚多元力量共建清洁美丽世界。
应对全球危机,需要可持续发展理论创新,探究可持续发展深层次矛盾并找到解决之道。本次研讨会上各国专家分享了许多新观点和重要见解,作出了共同承诺,发布了《永续发展国际研讨会公告》,并公布首批永续发展主题入选典型案例和创意作品。
会议期间还举办了五场专题研讨会,涵盖气候变化、生态社区、海洋发展、可持续发展理论、人工智能等热点议题,进一步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广泛讨论。
围绕"新能源解决方案和新经济思维的必要性,减少排放和减轻经济的生态足迹"议题,与会专家认为,更高的减排决心有利于促进能源转型、技术创新和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中外专家建议推动成立世界生态文明社区国际组织,设计数字平台聚集全球生态社区最佳实践案例,持续发布全球生态文明社区白皮书;探讨了海洋对于避免超越行星边界的关键作用,倡议建立海洋海岛创新生态社群,同时聚焦赋能青年和女性领导力。
会议还从科学的严谨性和创造性的视角出发,探索了可持续发展的新思维,建议要充分认识到科学、技术和创新为人类和地球带来的希望和机遇,特别是人工智能在推动绿色低碳转型方面的无限潜力。
"'永续发展国际研讨会'的举办为明年筹划举办的'世界永续发展论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夏祖义表示,我们将汇聚更多力量,共同建设一个更加开放多元、广泛深入的交流合作平台,并通过国内外开展系列活动、征集创新案例等方式,促进知识共享与实践交流,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未来,推动全球的永续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记者李洁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