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历史学家都对秦始皇将扶苏赶走这一事件心生疑惑,而对于这个问题的解答并不简单。然而,从第三方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尝试理解秦始皇这一决定背后的深层原因。首先,秦始皇并非对扶苏个人有着特别的厌恶或偏见。相反,秦始皇对扶苏寄予厚望。因此,我们可以排除秦始皇个人情感因素对此决定的影响。
其次,我们必须考虑到秦始皇作为一位卓越而睿智的统治者,他对国家稳定和统一的追求超过了个人感情的考量。当时的中国正处于战乱频仍的时期,各个诸侯国之间的矛盾和争斗丛生。秦始皇意识到,如果他任命扶苏为太子并集中权力于他手中,可能会引起其他诸侯国的反对和不满,从而激化局势,威胁到秦朝的统一大业。
第三,扶苏本人虽然聪明才华出众,但年纪尚轻,缺乏政治经验和治国能力。面对内外诸多的挑战和考验,他可能无法胜任这一重要职责。此外,秦始皇还担心一旦扶苏继位,他的权威和地位可能受到威胁,因为扶苏曾是他的亲弟弟,与其他诸侯国建立了紧密的关系。
最重要的是,秦始皇将扶苏派往边疆,旨在培养他的军事才能和领导能力。边疆地区正是当时军事冲突频发的地方,这里的环境和局势能锻炼一个年轻人的意志和胆识。通过将扶苏派到边疆,秦始皇希望他能积累宝贵的实践经验,并在未来承担起更大的责任。
此外,还有一种观点认为,秦始皇将扶苏赶走的目的是为了确认自己的君主地位。在扶苏离开后不久,秦始皇立即订立了严格的继承制度,确保他的儿子扶苏不能轻易继位,这样一来,他就能够更加安心地统治。总之,秦始皇将扶苏赶走的决策并非源于个人偏见或厌恶,而是从整体国家利益出发的结果。他追求国家稳定和统一,认为将扶苏派往边疆培养其领导能力是最佳选择。这样的决定或许对当时的局势有所帮助,但也引发了后来一系列的变故。无论如何,我们应该用客观公正的眼光审视历史,以求更好地理解和解读这一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