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看人真比诸葛亮准?临终预言如何成职场教科书

四方井军武 2025-03-15 11:06:47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网络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部分细节基于历史文献合理推演,请悉知。

来聊聊三国时期蜀汉那点事儿吧。

公元228年春天,诸葛亮在汉中军营里当众斩了马谡,这事儿搁现在看都让人心里发堵。

刘备临死前专门提醒过诸葛亮,说马谡这人"嘴上功夫比实际能耐大",结果还真让老爷子说中了。

不过仔细琢磨这事儿,可不光是马谡一个人的问题,背后藏着蜀汉用人的大麻烦,还有荆州帮那些弯弯绕绕的权力斗争。

先说刘备培养人才的三步走。

老爷子入川之后搞了套特别实在的考核办法,跟现在大公司轮岗差不多。

先让你在基层干两年县官,表现好了再派到外地当太守,最后调回中央重用。

按《三国志》算,荆州来的三十二个干部里,二十七个都走过这套流程,八成多人都能顺利过关。

马谡就是从绵竹县令干到成都令,后来又去越隽当太守,这才进了诸葛亮的核心班子。

但您发现没?这套法子光看地方治理成绩,打仗的本事压根没考核,这就埋下大雷了。

马谡他们家兄弟五个在荆州挺有名气,老大马良是出了名的能人。

马良私底下跟诸葛亮嘀咕过:"我这弟弟谈兵法头头是道,可没真刀真枪上过战场。"

这话听着像兄弟间提醒,其实暴露了荆州帮的集体焦虑——大伙都怕马谡这种"空降兵"坏了规矩。

当时荆州人占着朝廷六成多的重要位子,突然塞进来个没实战经验的,谁心里不犯嘀咕?

可诸葛亮愣是没当回事。

街亭这事儿真是一步错步步错。

马谡带着人去守要道,放着现成的城池不守,非跑到山上扎营。

副将王平急得直跺脚:"这山上没水源,人家围上来咋整?"

马谡还梗着脖子搬兵书:"置之死地而后生懂不懂?"

结果张郃大军一来,把水道一断,蜀军自己就乱了套。

这一仗不光折了五千荆州精锐,更把陇右粮仓给丢了,后续北伐成本直接涨了快五成。

您说这哪是打仗啊,简直是给曹魏送温暖。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那场面,看着像大义灭亲,实际上也是没法子。

当时荆州帮在朝中的势力从六成三又涨回七成一,这数据变化可透着玄机。

老丞相在《出师表》里写"亲贤臣远小人",明着是整顿吏治,暗地里是把马谡当成了稳定局面的牺牲品。

可这么一来,谁还敢冒头提新点子?

后来蜀汉闹"蜀中无大将"的尴尬,根子就在这儿。

要说这事儿给现在的启发,那可太多了。

您看华为搞的"之字形"培养,阿里的"班委制",不都是怕重蹈覆辙?

现代研究说复合型人才得有三板斧:专业本事、管理能耐、战略眼光。

刘备那套老办法就缺在太看重地方政绩,打仗本事和心理素质都没考核。

现在企业招人还得做性格测试呢,搁古代要是有这手段,说不定马谡就能在参谋岗上发光发热,也不至于闹到掉脑袋的份上。

说到底,马谡这事儿给咱提了个醒:用人不能光看表面功夫,得给人合适的位子。

就像现在公司里,技术大牛非要让人家当经理,那不是赶鸭子上架吗?

刘备诸葛亮都是聪明人,可聪明人也架不住制度有漏洞。

所以现在搞管理,既得立规矩,又得留点人情味,这才叫真本事。

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0 阅读:3

四方井军武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