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花大价钱买了辆豪车,本以为能享受高品质出行,结果却像掉进了麻烦的大坑,各种故障频出,退个车都难上加难,这搁谁身上能不闹心?2021年4月,金华义乌的黄先生就这么“踩雷”了,他在欧龙4S店花了310万买了辆奔驰G63,本以为是开启了舒适便捷的出行新生活,谁能想到后面有这一连串糟心事儿呢。
黄先生从事国际贸易生意,经常要在国内外跑,商务出行是家常便饭,同时也得兼顾家庭日常使用。他看中的这款奔驰G63,品牌影响力大,性能又高,而且在很多汽车论坛上都是一片好评。他就寻思着,买了这辆车,既能提升自己的出行体验,又能彰显商务形象,多划算呐。就像那句老话说的,“好马配好鞍”,他想给自己配上一辆称心的好车。
可这好车买回来没多久就开始闹毛病了。2021年10月,车辆发动机出现故障,黄先生本以为这只是一次小问题,修一修就好。可谁知道修了好多次都没解决,就像个“老毛病”似的一犯再犯。没办法,2022年他只能同意换车。原本以为换车就万事大吉了,谁知道2022年2月11号换的新车,开了没几个月,刹车辅助系统又亮灯了。这一亮灯,可把黄先生折腾得够呛。他多次联系4S店,通过电话、邮件,甚至亲自到店,和工作人员沟通协商。
有一次,他和销售人员一聊就是近3个小时,把自己遇到的困扰和解决诉求一股脑儿地全说了出来,就盼着能得到个满意的解决方案。可4S店这边呢,始终没能让他满意。这期间,因为车辆频繁出问题维修,黄先生可遭了不少罪。有一次他出差,半路上车辆发动机故障灯突然亮起,没办法,只能紧急联系拖车公司。这一拖一等,耽误了和重要客户的会议不说,还得额外花不少拖车和等待维修的时间成本,真是让人头疼不已。
4S店也知道问题出在刹车辅助系统上,就联系了奔驰厂家的专业技术人员来鉴定。人家技术专家也不含糊,先是进行远程数据分析,又到店进行实地检测,初步判断是某个电子元件可能存在兼容性问题。不过他们也表示,要完全把问题排查清楚,还得需要一些时间。这就好比看病,医生得一点点找病因,这过程自然急不得,可把黄先生给急坏了。
黄先生多次要求退车,可4S店却以各种理由拒绝,只同意继续维修。4S店说这故障是质量问题,虽说已经维修好了,但还是愿意继续保修的,他们觉得这次情况还没达到浙版汽车三包法规定的退换车条件,要是再出同一故障,可协助黄先生退换。不过黄先生不想再开了,他的耐心估计都被消磨得差不多了。
这件事情被媒体报道后,那可真是炸开了锅。网友们看到黄先生的遭遇,纷纷表示同情,纷纷谴责4S店处理方式不靠谱。一些汽车资讯类博主也参与进来,各种转发讨论。4S店这下可承受了不少舆论压力,没办法,只能提出补偿方案,补偿5万元油卡或者10万元维修基金,看黄先生愿不愿意接受。
现在呢,黄先生表示会考虑这个补偿方案,双方打算再沟通沟通。在我看来,汽车消费者权益确实得好好保护。消费者花了大价钱买车,图的就是个放心、舒心,遇到问题得有个合理的解决办法。4S店的售后服务也得跟上,不能光想着赚钱,口碑也是很重要的一环。
现在汽车行业发展得挺快,各种新技术、新车型不断涌现,这本来是好事儿,能给消费者更多选择。但与此同时,相关的服务和处理机制也得跟上。要是消费者买了问题车,维权还得费老大劲,那谁还敢随便买车呢?这就好比你去饭店吃饭,结果吃坏肚子了,饭店还不给你解决问题,那谁还愿意去这家饭店呢?
现在这事儿闹得这么沸沸扬扬的,也是个警示。4S店得好好反思一下自己的做法,把售后服务做扎实了,这样才能让消费者放心。消费者也得有点维权意识,碰到问题别光忍着,得积极争取自己的权益。就像一句话说的,“会哭的孩子有奶吃”,你不说,别人可能都看不到你的难处。
再说了,现在媒体这么发达,事儿很容易就传开了。4S店被曝光后,压力肯定不小,这也是他们最终提出补偿方案的原因之一。但也说明他们的处理确实欠妥。我觉得啊,不管是为啥,消费者买豪车就是为了个好体验,遇到问题,不管是换车还是修车,得给个合理的说法。
而且啊,咱得从这件小事儿里吸取教训。汽车行业发展那么快,要是方方面面都跟不上节奏,那迟早得出问题。咱都得像呵护小树苗一样,慢慢把这个市场环境建设好。消费者和商家得互相理解,遇到问题就事论事,可不能胡搅蛮缠。
现在这事儿,黄先生和4S店还得再协商协商,能不能达成一个双方都满意的结果,咱就拭目以待吧。希望以后再遇到类似的事儿,双方都能理智对待,多站在对方角度考虑考虑。毕竟,只有互相理解、互相配合,这事儿才能有一个好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