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样年华这部电影反正要重映了,可是这次好像和以前不一样,导演王家卫说了这个版本藏了好多年前拍的画面,我记得以前看过好多遍可从来没见过,反正我觉得挺有意思的。
王家卫这个人拍电影总会埋很多线索,比如说苏丽珍每天去买云吞面其实不是因为饿了想吃,而是想找个地方好好歇一歇,在那个年代里面女人不能随便上街闲逛的,所以找个吃饭的理由就显得特别合理。
每天晚上的云吞面摊子好像成了苏丽珍的一个秘密基地,周围人来人往却没人注意到她在想什么,穿着旗袍的女人安安静静地吃着面,这画面看起来很日常但又藏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心事。
其实仔细想想,一个女人每天都去同一个地方吃面,好像也不太符合那个年代的规矩,但偏偏因为是吃饭这件事情,反而给了她一个正当的理由可以独处。
导演说原本这部电影叫《三个关于食物的故事》,听起来好像是在讲吃的东西,但实际上是想表达食物怎么改变了人和人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对女性来说。
这次重映的版本加入了2000年的新场景,说实话光是听到这个消息就觉得特别新鲜,因为以前看的版本里都是60年代的故事,现在突然跳到千禧年,感觉像是在看一个平行世界。
在便利店里相遇的两个人,一个留着胡子一个戴着墨镜,光是这个造型就能感觉出来他们和以前完全不一样了,那种拘谨和压抑好像都随着时代一起改变。
导演说他当时拍了很多2000年的画面,但是都没有放进正片里,现在看来那些画面好像就是专门为了25年后准备的,就像埋了一个时间胶囊。
原来这部电影最开始的构思是想讲三个不同时代的故事,用三种不同的食物作为线索,听起来很生活但又很有深意。
电饭煲出现的时候,其实标志着家庭生活开始变得机械化,女人不用整天守在厨房里,这看似是个小发明,但确实让生活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变化。
到了方便面时代,煮饭这件事情变得更简单了,女人有了更多自己的时间,不用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准备三餐上面。
便利店的出现则是一个更大的转变,它代表着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人们可以随时买到需要的东西,不用提前准备,这种即时性也影响了人际关系。
苏丽珍这个角色的服装变化特别有意思,60年代的旗袍看起来很传统很优雅,但其实是她用来保护自己的一种方式。
王家卫说他特意删掉了苏丽珍回归家庭的情节,因为他希望这个角色能走得更远,不被传统的生活方式所束缚。
这次的重映版本只在电影院放映,不上流媒体平台,这个决定其实挺有意思的,就像是在说有些东西还是要保持它原本的样子。
通过AI十问的方式,导演透露了很多拍摄时的想法,这些细节在25年前可能不会被观众注意到,但现在看来反而更有意思。
其实仔细想想,一部电影过了25年还能激发新的讨论,本身就说明它的价值不仅仅在于讲了一个爱情故事,而是触及了一些更深层的东西。
在新版本里,导演想表达的可能不只是一个续集,而是在说即使是同样的两个人,在不同的时代里也会有完全不一样的选择和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