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爬、陪聊、陪玩,“陪伴生意”兴起,新“三陪”这些乱象要注意

孙虎娱乐说 2025-03-26 04:06:04

这两年,一种被称为“新三陪”的服务模式——陪爬、陪聊、陪玩悄然兴起。

这些服务以“提供情绪价值”“解决孤独感”为卖点,迅速俘获了大量消费者。

然而,在看似温暖的“陪伴”背后,价格欺诈、隐私泄露、涉黄交易等乱象频发。

那么这场由市场需求所催生的“陪伴经济”,又该如何在满足大众需求的同时规避风险呢?

陪伴经济崛起

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大家都在为生计奔波,孤独感成为普遍现象。

由此就催生出了一个特殊的职业群体,陪伴式服务。

从医院陪诊到景区陪游,从线上游戏陪玩到线下登山搭子,涵盖了大部分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比如你突然要去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旅游,那么你可以通过一些平台寻找一位“地陪”。

什么是地陪呢,简单来说就是特殊导游,从接站送站到带你去本地最好玩最好看的地方。

带你去吃本地人才知道的店铺,还会为你提供足够的情绪价值。

陪伴经济使得一些即使没有朋友陪伴出行的人,也可以获得极佳的旅游体验。

也为大批量的年轻人提供了灵活的就业机会。

比如陪伴爬山的陈先生,以泰山陪爬为例。

他通过帮背包、拍照、情绪鼓励等服务,年收入超30万元,订单甚至排到5个月后。

而陈先生并非个例,在陪爬山的圈子里,还有一位某书的up主,他收费特别低。

单次只要不到一百块,如果有身体不好的朋友,300块钱还能给你背上山,还不需要客人包门票。

另外接送机场车站的服务他也都负责,但是他的定价并非扰乱市场价格。

低价其实是因为,他在泰山脚下经营着民宿,所以他的低价陪爬服务其实也是民宿揽客的营销。

而类似陪爬陪玩的案例在温州、恩施等旅游城市屡见不鲜。

兼职者多为大学生或退伍军人,他们利用体力与社交技能。

既为有需要的人群提供了帮助,又实现了收入的增长。

而除了户外的陪玩,令广大年轻朋友熟知的还有游戏陪玩。

无论你是想找个声音好听的游戏搭子,还是自己游戏的技术差劲,想被大佬带上分。

在游戏陪玩群里,一个小时只需要几十块,就能找到适合你的小伙伴。

比如现在公司都开了好几家的K总,曾经也是靠游戏陪玩赚得第一桶金。

而在玩玩闹闹之外,其实还有很多更为贴近,生活实际的服务类型。

比如某医院的工作人员提到,医院智能化设备普及后,许多老人因不熟悉流程,而需要协助挂号、取报告。

而儿女多数工作日,无法陪伴老人来医院就诊,但医院又是只有工作日才能取报告。

所以就应运而生了陪诊服务,比如温州姜女士的案例。

其陪诊服务每小时收费40元,主要服务子女无法陪同就医的老人,两小时起订。

大家只需要在一些二手交易平台、社交软件或者一些陪伴服务的app,就可以寻找到自己需要的服务类型。

而现如今平台上的陪伴服务,更是数不胜数,比如,温州某平台搜索“陪伴”可获250多条结果。

而游戏陪玩平台用户量更达数千万,部分头部平台注册陪练师更是超过了700万。

乱象丛生的隐患温床

然而,当从业人数肆意增长时,隐患也随之而来。

如今的“陪爬师”已成为热门职业,部分全职从业者月收入超2万元,可是体力的消耗大大的增加了爬山的安全隐患。

95后杨女士曾一天爬三趟泰山,直言“累到几乎没有休息时间”。

为了赚钱进行如此高强度的运动,一旦对身体造成了伤害,就太得不偿失了。

还有许多服务依赖口头约定,缺乏合同约束。

比如温州谢女士购买了陪拍照的服务,但因照片质量差与费用纠纷陷入僵局。

而陪玩平台对此并不干预,导致消费者退款无门。

另外在陪诊服务中,因为从业者资质审核松散,从业人员普遍缺乏专业培训。

使得很多人和雇主一样搞不清楚机器的操作,导致服务质量参差不齐。

并且雇主在被服务中暴露的住址、病历等敏感信息也都成为了隐患。

而游戏陪玩更是争议最大的领域。

在某社交平台上,记者用“陪玩”等关键词进行检索,发现有不少帖子写着“找老板”“可接单”。

其中就有一位名叫“扑扑很软糯”的用户发帖称自己是陪玩,但配图却是两张穿着丝袜的腿部图片。

还有一张聊天截图,内容显示“老板”要求陪玩提供色情服务,随后就和陪玩进行了四分多钟的视频聊天。

而其实早在2021年,多款陪玩App就因涉黄被中央网信办强制下架,行业陷入“至暗时刻”。

尽管大部分从业者都是坚持技术导向,靠真本事赚钱。

但部分平台仍充斥“文爱”“KP”(色情暗语)等灰色服务,甚至衍生出线下卖淫、偷拍勒索等犯罪活动。

警方曾破获多起以游戏陪玩为名的卖淫案件,涉案金额达数十万元。

此外,未成年人通过盗用身份注册陪玩账号,甚至被诱骗提供色情服务,严重冲击社会伦理。

结语

陪伴经济的本质是为了填补现代人情感与生活的空缺,但其健康发展离不开规范与底线。

从陪爬到陪诊,从线上到线下,唯有在服务创新,与风险防控间找到平衡。

才能让“孤独的治愈”不再沦为“隐患的温床”。

有专家对此直言:“市场需要包容,但绝不能纵容。”

那么你觉得陪伴经济的未来,到底是“温情”还是“陷阱”?

信息来源:中国青年报

环球时报

解放日报

免责声明:本文发布的图片、文字等素材来源于网络,我们尊重所有原创作者的权益,如有侵权、信息有误或其他异议,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即修改或删除。

0 阅读:0

孙虎娱乐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