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沙野大使出席席勒研究院国际研讨会并发表主旨演讲

玉书谈国际 2023-07-12 21:58:02

2023年7月8日,席勒研究院在法国东部城市斯特拉斯堡黎明宫举行国际研讨会。卢沙野大使应邀出席并发表主旨演讲。席勒研究院院长拉鲁什、法国团结进步党主席舍米纳德、俄罗斯驻欧洲委员会副代表苏博丁、欧洲议会议员日达诺卡、圭亚那前总统拉莫塔、意大利经济发展部前副国务秘书杰拉奇、美国战略学者施朗日、非洲侨民大会副理事长恩坎萨等300余位各国政要、学者、企业家、记者出席会议。

席勒研究院由德国政治活动家赫尔加·泽普—拉鲁什于1984年创立,主张用哲学家席勒的理论解决世界面临的各类危机。本次研讨会主题为“世界大战阴霾下,欧洲应加强与‘全球南方’的合作”,旨在探讨在乌克兰危机背景下,如何建设一个新的国际关系体系,打造全球安全与发展新框架。会议主张欧洲应重申战略自主,与南方国家加强合作,共同建设可以解决贫困和欠发展问题的新经济体系。

与会嘉宾在发言中充分肯定中国在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中发挥得重要作用。拉鲁什高度评价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三大倡议,表示中国正用实际行动推动人类现代化进程和人类文明进步。杰拉奇现场分享了其在搭乘中老铁路时拍摄的短视频,表示“一带一路”倡议为发展中国家实现自身发展、推进现代化提供了重要机遇和平台。德国Kompass杂志社创始人莱姆轲上校、法国内政部前顾问科尔维上校系统分析了《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认为该文件中的12条主张为政治解决乌克兰问题提供了基本遵循,各国应高度重视其现实指导意义。

卢大使在演讲中重点就当前国际局势、中美关系、中欧关系、三大倡议、乌克兰危机等阐述了中方立场和观点。讲话全文如下:

尊敬的LaRouche院长,

女士们,先生们,

感谢席勒研究院的邀请,让我有机会来到斯特拉斯堡这个“欧洲第二首都”,与大家就国际形势交换看法。

当前,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欧洲大陆正在发生的冲突牵动着全球的目光。俄乌冲突延宕一年多,出路在何方?这个问题的答案,不仅当事国,还有利益攸关的欧洲各国,以及世界上所有爱好和平的人都迫切想要知道。

各方基于自身立场和利益,给出两个截然不同的方案:一个是继续打下去,直至一方战胜另一方;另一个是推动和谈,促使双方找到均可接受的解决办法。世界就此分裂成两大阵营,一个是以美国为首的“主战派”,他们打着维护正义的旗号,正通过不断对乌追加武器等军事援助而使战火延烧。一个是“主和派”,正在积极开展穿梭外交,劝和促谈。

俄乌冲突折射出当今世界的两种思维模式和战略选择,即,要对抗冲突,还是要对话合作;要零和博弈还是要互利共赢。俄乌冲突本身就是冷战后美国顽固坚持阵营对抗思维,利用北约东扩挤压俄战略空间,将俄逼入墙脚的恶果。

当前,美国又企图对中国搞“新冷战”。政治上,以意识形态划线,给中国打上 “专制独裁”的标签,打着捍卫“民主”的旗号拉“价值观同盟”,对中国发动“新十字军东征”。军事安全上,热衷搭建各类“小圈子”,从双边军事同盟到三边伙伴关系,从“四边机制”到五眼联盟,再到“印太版北约”。在经贸科技上,拿着国强必霸的模板来镜像中国,筑“小院高墙”,搞“脱钩断链”,全方位、多领域、高强度、持续性地遏制打压中国的高科技企业和芯片等关键产业。

欧洲国家被迫选边站队。在俄乌冲突问题上,从最初参与制裁,到现在输送战斗机和培训飞行员,欧洲被卷入程度日益加深,重启与俄对话、重构欧洲新安全架构的前景更加渺茫。在对华关系上,美国蓄意渲染“今日乌克兰,明日台湾”的虚假叙事,挑动欧洲国家对华仇恨,恶化中欧关系。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欧洲国家展现出强烈的战略自主意愿,不愿在中美间选边站队。他们强调,要从自身利益出发,捍卫战略和经济主权,保留对话渠道,在中美间发挥平衡力量作用。

广大发展中国家拒绝掉入集团政治和阵营对抗的逻辑定式和话术陷阱,拒绝不分青红皂地跟风谴责和制裁俄罗斯,坚持对华友好政策。和平和合作仍然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

与此同时,各方迷茫焦虑远未消除。一些国家预判中美冲突对抗升级并“终有一战”,在地缘政治上两面下注,在经济层面搞对华贸易壁垒、投资审查、产业回迁、关键技术封锁,强调对华“降依赖”“去风险”。

世界变乱交织,中国清醒坚定如初。十年前,习近平主席创造性地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和“一带一路”倡议,2021年以来又先后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这是我们为破解全球发展难题、应对国际安全挑战、促进文明互学互鉴给出的中国方案。

“独行快,众行远”。只顾自己而不顾他人利益走不远,只靠自己而彻底摆脱他人不现实,围堵阻遏他人发展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自身的发展问题。我们通过全球发展倡议,主张和力促团结合作。该倡议以加快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为宗旨,提出减贫、粮食安全、发展筹资、数字经济等八个重点合作领域,因契合国际社会的广泛共同利益,得到了100多个国家以及联合国及其他国际和区域组织的支持。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全球发展倡议落地生根,取得多项早期收获,给各国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如提出“促进粮食生产专项行动”,成立世界职业技术技术教育发展联盟、国际民间减贫合作网络、中非减贫与发展伙伴联盟、中国-太平洋岛国应对气候变化合作中心、全球发展促进中心等;倡议项目库务实合作项目总数突破100个,近40个发展中国家从中受益,1000期能力建设项目提供2万多培训名额;中国发射全球首颗专门服务2030年议程的科学卫星并向全球开放共享数据,向联合国赠送多套数据产品。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达成3000多个合作项目,拉动近万亿美元投资,创造42万个就业岗位,帮助近4000万人摆脱贫困……实践证明,世界需要的不是“脱钩断链”,而是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合作。中国愿继续同包括欧盟在内的世界各国分享发展机遇,促进共同繁荣。

以和为贵、协和万邦。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没有侵略他人、称霸世界的基因,始终追求和平、和睦、和谐。面对深刻调整的国际格局和复杂交织的安全挑战,中国主张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共赢而非零和的新型安全之路。今年2月,中国发布《全球安全倡议概念文件》,列出了20项重点合作方向,主要包括:坚定支持联合国安全治理核心作用;努力促进大国协调和良性互动;积极推动对话和平解决热点问题;有效应对传统与非传统安全挑战;不断加强全球安全治理体系和能力建设。

在中美关系问题上,我们无意挑战和取代美国,无意成为另一个美国,无意打阵营对抗的“新冷战”。近日,习近平主席在会见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时强调,“世界需要总体稳定的中美关系”,“相信两个大国能够排除万难,找到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正确相处之道”,“让中美关系稳下来、好起来”。

在中欧关系上,我们没有根本利益冲突,都从彼此发展中受益,都坚持战略自主和多边主义,在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议题上有广泛共识。中欧要增强互信,通过成功合作化解疑虑,携手为世界注入稳定性和正能量。

在乌克兰问题上,中方于今年2月出台《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文件,提出包括尊重各国主权、摒弃冷战思维、停火止战、启动和谈等十二点主张,兼顾了各方关切,可以成为各方谈判的最大公约数。中方并身体力行,穿梭斡旋,劝和促谈。我们深信,冲突战争没有赢家,危机的唯一可行出路还是对话谈判。希望欧盟与我们相向而行,推动俄乌尽快启动谈判,使欧洲大陆尽快恢复和平。

“和羹之美,在于合异”。世界之所以如此多彩绚丽,在于多元文明交流互鉴。我们反对非黑即白、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论,反对文明论高下、较优劣。全球文明倡议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我们尊重不同文明,支持不同文明的发展权利。相信不同国家在百年变局中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和制度模式,并通过国际人文交流合作,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人类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国与国之间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加彼此关联,相互依赖,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应该携手共迎挑战,共谋进步。

欧洲是两次世界大战的主战场,也是当前冲突的发生地,相信对和平和发展有着更切身的感受和更深刻的理解。在历史的又一关键路口,希望欧洲的有识之士们深入开展思考,积极发挥作用,为各自国家和人类作出正确选择贡献智慧和力量。

0 阅读:0

玉书谈国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