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爷年初被确诊为糖尿病,到了八月份便不幸离世。
此前,李大爷一直存在多饮、多食、多尿的“三多”症状,但是李大爷的父母都未曾患过糖尿病,所以大家压根没往糖尿病这方面去考虑。
李大爷本身就有心梗和脑梗的遗传病史,去年年初时他还能正常行走。
因疱疹住院后才查出患有糖尿病,此后便开始吃药并严格控制饮食,可惜为时已晚。

李大爷因脑梗再度入院,七月份其孙辈暑假回家时,已无法行走和安坐。
话语变得极少,甚至连人都认不出来了,紧接着又患上了褥疮。
之后李大爷被查出脑出血和心梗,住院十来天后,医生表示只能尽力而为,让家人多和他交流。
医生称运气好的话他能活三年,孙辈原本以为至少能撑一年,可没想到出院回家仅三天,李大爷就因心梗发作。
在ICU住了两天后,医生建议家人将他带回家,当晚他便与世长辞。

全世界约有5.37亿成年人患有糖尿病,据WHO记载,在我国,每年因糖尿病及其并发症而离世的人数接近100万。
在这些不幸的逝者当中,年龄在70岁以下的过早死亡者占比近40%。
调查显示,中国糖尿病发病率近年呈上升趋势,糖尿病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总体处于较低水平。[1]
2019年,我国糖尿病导致的早死的情况仍比较多,其中由糖尿病足导致的伤残比较多。[2]
一、悄悄腐蚀生命的"甜蜜杀手"很多糖尿病患者因为忽视了日常管理,最终引发了一系列致命的并发症。

并发症一:心血管疾病
糖尿病患者常见的死亡原因是心血管疾病,其中冠心病、脑卒中和外周血管病等,更是导致2型糖尿病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因素。[3]
长期高血糖,会使得血管壁慢慢变硬,血液也变得更加黏稠,血液流动就不顺畅了,很容易就会形成血栓。
而且和没有糖尿病的人群相比,2型糖尿病患者患各种心血管疾病的概率要高很多。[3]
并发症二: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的另一个致命并发症,夜尿增多时,还以为是自己睡前喝水太多。
直到化验单上“尿蛋白3+”的字样出现,此时肾功能已经丢失60%。
高血糖会让肾小球滤过系统超负荷工作,等发现时可能已到肾衰竭期。
并发症三: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患者总抱怨手机屏幕模糊,换了三副老花镜才发现是眼底出血。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在早期的时候,就跟显示器出现雪花点一样。
若出现飞蚊症,或者视野有缺损了,失明的风险就会猛地升高。
在中国,普通人群中患视网膜病变的比例是1.14%,但糖尿病患者患视网膜病变的概率比较高,达到了18.45%。[4]
并发症四: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可怕的是神经损伤带来的痛觉迟钝,很多人穿着隐形破洞的袜子行走。
如果感染得不到控制,可能会发展为坏疽,最终需要截肢。
二、如何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并发症虽然可怕,只要管理得当,完全可以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建议糖尿病患者每三个月进行一次全面体检,包括血糖、血压、血脂、肾功能等项目,确保各项指标都在正常范围内。

餐后别急着躺下,饭后90分钟内进行20分钟快走,能直接降低餐后血糖峰值。
推荐阶梯式运动,第一周每天餐后散步10分钟,每周增加5分钟,三个月后养成每天60分钟运动习惯。
小结糖尿病本身不致命,致命的是对并发症的轻视。你的身体,正在经历怎样的"糖腐蚀"?
希望大家都能重视糖尿病的管理,远离并发症的威胁。
参考资料:
[1]武阳丰,谢高强,李莹,等. 中国部分中年人群糖尿病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现况调查[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26(8):564-568.
[2]梁珊珊,周智华,李成程,等. 1990—2019年中国糖尿病疾病负担及发病预测分析[J]. 中国全科医学,2023,26(16):2013-2019.
[3]雷天光. 2型糖尿病高血糖与心血管疾病[J]. 中华糖尿病杂志,2000,8(3):192,185.
[4]韩晶, 蔺晓慧. 微小 RNA 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机制研究进展[J]. 临床医学进展, 2023, 13(10): 16418-16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