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字中证道。——唐泪
艺术家并不好做。
前文讲到,入行六年的郭富城,拍了十七部电影,却始终未能寻到,最适合自己的独属戏路,又面临乐坛竞逐日趋激烈,故转而倾斜精力去了乐坛。
这当然也完全正常。
无论是周润发的《英雄本色》、梁朝伟的《东邪西毒》还是梁家辉的《情人》,都大概在他们出道十年左右的时间,才见出现。
而郭富城在影坛大幅降低产量之后,发生了什么?
崛起如龙。
当时间来到1995年。
这一年,郭富城只上映了一部电影,文艺剧情片《仙乐飘飘》。
这部电影,基本就是为新人陈慧琳的出道,做一个华丽的铺垫,而其所属的正东唱片公司,负责了整部电影的原声大碟制作。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电影歌曲,基本就由陈慧琳演唱,郭富城则只选用了一曲《强》。
这部电影,在郭富城作品当中,或浪花不显。
但实际上,这是一种“转轨”的信号。
因为从这一年开始,郭富城就远离了“常规港式商业电影”,转而开始,渐进迈向了小众、文艺和现实题材电影,以及大制作、创新类型的商业电影。
这当然有利有弊。
而或许一开始,他也并不是很明确,而是以“精品化”为目标。
然而命运的齿轮,通常都在不经意间,被无心撬动。
恰如彼时的郭富城。
而在这个时候。
郭富城就进入了,其电影职业生涯的第二个阶段,商业价值凸显期,时间段大致可以定义在,1995年至2001年其间。
他踏足了最适合自己的商业电影戏路。
进而,凭《风云雄霸天下》一飞冲天,崛起如龙。
也就像《醉拳》之于成龙、《英雄本色》之于周润发,以及《赌圣》之于周星驰,甚或同时期的《古惑仔之人在江湖》之于郑伊健。
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也同时面临着选择与变化。
但如果更深入和细致地去观察,郭富城在这个阶段的走势,呈现为了一种“先扬后抑”的情状,甚或在后来,种种因由之下,其得之不易的商业成果,尽数付诸了东流。
这种莫名的际遇,又引发了始料未及的变化。
或没有人能够想象得到,因是之故,一个天生偶像型演员,会在多年以后,踏足顶级演技派的殿堂。
可谓之,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1996年,郭富城已不可轻忽。
在乐坛,继《纯真传说》和《备忘录》之后,他带来专辑《听风的歌》,歌路纵横、快慢皆宜,一举踏入了成熟境地。
在影坛,他接下了吴宇森爱徒梁柏坚的新人首作《浪漫风暴》。
这部电影元素颇为丰富,在拳击和爱情的外壳下,是年轻一代的叛逆、移民潮之下的港人迷茫乃及香港人不屈的斗争意志,有传统剧情片接地气的一面,也有励志思考的一面,故大略可归类为励志现实题材。
郭富城的俊朗、壮硕的身材,与李若彤的娇俏,和着片中的爱情、悲情以及连场的拳赛激斗,成为了电影的看点。
以新人制作来讲,冲破千万港币,已经算得成绩不俗。
媒体更将郭富城,称作金像奖的影帝遗珠。
但实际上,对当时的郭富城来讲,外形优势和冷峻、硬朗的气质,乃及日渐熟稔的表演,这些东西的结合与凸显,才是真正重要的东西。
这也正是一再提及的“独属戏路”。
也就在这一年,他进入了嘉禾电影的视野。
有些东西很巧。
当是之时,好莱坞已经给成龙抛出了橄榄枝,成龙颇为心动,另一边,嘉禾电影看在眼里,自然就萌生了另觅新人的念头。
嘉禾电影高层认为,郭富城有胆量、有魄力,具备成为一个功夫巨星的基本条件。
郭富城在乐坛立足已稳,也有意在电影方面继续投放精力。
双方一拍即合。
不久之后,嘉禾电影在尖沙咀举办了隆重的签约仪式,以近两千万港币的价格,签下郭富城四部片约,这意味着郭富城的片酬,骤升至香港影坛的顶层水准。
电影《风云雄霸天下》立项、开拍。
这部电影,豪夺1998年香港票房年冠。
这个成绩很恐怖,从1986年开始,双周一成三人,垄断香港票房年冠已有十数年之久,而纵观整个九十年代,这也是唯一一次“非双周一成”的年冠。
一番领衔的郭富城,也就顺势享有了这份荣光。
因之就引来口水横飞。
其中最主要的点,集中在郭富城和郑伊健的“风云之争”上。
从番位到主题曲、影响力,出现了很多莫可名状的坊间舆论,当然,这些东西都囿于拥趸圈层,并不涉及媒体和演员本身。
没兴趣展开讨论。
只一句话定调,无论是番位、剧情核心还是表演,郭富城都是毋庸置疑的一号人物。
这部电影对郭富城意义非凡。
如果某些人,只能看到票房的影响力。
不好意思,那无疑是一种肤浅。
我们应该看到,在这部电影中,郭富城借由步惊云这个角色,呈现出来的,是冷峻、酷帅、渊深,亦正亦邪和引而不发的爆炸力。
换句话说,你可以将这短短十余字的描述,理解为郭富城版本的“斗狠”戏路。
这个角色,“收放”的尺度,刚刚好。
而这也正是,郭富城最为观众所喜闻乐见的大银幕影像,他也完全可以,在步惊云这个角色的基础上,持续打磨并巩固这种银幕形象。
就如诸多影坛前辈及同行者一般。
而且,这碗“饭”,可以一直吃到“年老色衰”,也如很多演员的身体力行。
我们也可以假设,他沿着这条路走下去,个人的票房数据,无疑会要好看很多,又因为风格固定的原因,大银幕形象也会很容易被定义。
纯偶像阵营会再添一员虎将。
但彼时的郭富城,似乎并未意识到这一点。
或许包括其经纪人小美,也同样没能敏锐体察到,这个“水到渠成”的商业电影战果,故也谈不上,去紧紧攫住这次契机。
两年之后。
同一年时间里,郭富城出现在三部电影当中,也即《公元2000》、《小亲亲》和《雷霆战警》,而其角色,赫然呈现为了三种不同的形态。
不懂得乘胜追击,自然也就没有量身定制。
就这几部电影来讲,非但没有《风云雄霸天下》的影响力和角色魅力,《小亲亲》的清新文艺路线,不及奚仲文前作《安娜玛德莲娜》,《公元2000》和《雷霆战警》,则皆外放,忽略了张弛与内收的尺度。
而《雷霆战警》,就是他在这个阶段,最后的票房余威。
其后一部《浪漫樱花》,撇开马楚成本身在深度方面的欠缺,郭富城自己对角色的思考与阐发,也显然并不深入,故作为一部试图在歌舞电影中植入现实思辨的作品,显见失败。
所以他随即陷入了迷茫。
个人认为。
一九九年前后的郭富城,既然已经登临了昔日的港影之巅,必然是有心在港式商业电影方面继续发力的。
但由于缺乏战略眼光的缘故,致使后续动作功败垂成。
进而在乐坛、影坛双双衰退的新世纪之初,陷入了进退维谷的泥潭。
然而另一条路。
却早已在不远处出现,并静候他的到来。
命运就是如此奇妙。
你家的孩纸在是个宝,真不能天天放在嘴里夸呀,知道审美疲劳吗,知道反感两个字吗。聪明的人是不会天天夸的。